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一小学班主任被举报收礼,有家长称举报者因孩子没当上班长陷害老师

一 一 新民周刊 2019-10-08

铲雪车式父母已经走得太远了,他们让许多年轻人陷入危机,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和孩子都焦虑重重。尽管很多父母认同这样做的危害,但想改变,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文 | 一 一

近日,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六年级的一位班主任,被质疑“收礼”遭到了校方的调查,并面临着被调岗的情况。因为是毕业班的班主任,在关系到孩子升学的关键时刻被调查,家长们显得非常焦急。

该班级的数名家长向媒体记者反映,这名班主任一直公平公正,深受学生们爱戴,此次是遭到班上某位家长的陷害,希望校方还班主任一个公道。

其中一名家长李先生说,“起因就是班上有个孩子的家长,举报老师收受了他家送的礼物,还说老师冷暴力对待他家孩子,罗列了很多莫须有的罪名,实名举报到学校”。班主任被实名举报之后,引起了校方的重视,并在最近面临被调岗的局面,“那位举报老师的家长说不把老师换掉不罢休,但现在还没有老师愿意来我们班当班主任了”。

李先生告诉记者,孩子班主任一直以来公平公正,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大部分的家长都不同意换班主任的方案,“我们和那名举报老师的家长,进行了一个多学期的拉锯战,包括签名请愿,去和学校领导反映情况,甚至想过要集体请假等方式,来留住这位我们心中的好老师”。

另一位家长邓女士则表示,班主任被校方调查,是遭受到了某名家长的陷害。“那名家长以前一直和老师以闺蜜相处,送过几次礼物,比如商场标价500元的包,但老师每次都有回礼,有次送回了一个价值800元的玩具飞机,而家长却把每次送礼的截图都保留下来,想要以此要挟老师以达成他的目的。”邓女士告诉记者,这名家长希望他的孩子能够担任班长,并且获得相关表彰等,但班主任一直以来都很公正地对待班级评选,导致这名家长心生怨恨,“没有达到这名家长的目的,就用这些把柄来惩罚老师,但老师一直都很公正,对待教学也兢兢业业,我们家长都不希望这名老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家长黄女士则说,由于这件事的出现,对整个班集体的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六年级的学生,面临着毕业,不想因为这件事情,影响学生们的学业。”黄女士称,目前班上人心惶惶,受到影响的班主任无法安心教学,希望该事件能够早日调查清楚,让学生们能有个安心的学习环境。

9月24日,对于家长们提出的质疑,记者联系了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事件正在调查当中,更多细节暂不方便透露,且相关教育部门已介入调查,“我们也希望这件事情,能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结果,相关教育部门也已经介入调查,我们期待能够早日调查清楚,还学校一片净土”。


给老师送礼的家长都是什么心态?


在校方和有关部门没有公布相关调查结果之前,我们暂时还不能对老师是否“收礼”的行为下一个定论,但是此事引发的争议却令人深思。

一直以来,每逢教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佳节来临之际,家长们总是会为是否需要给老师送礼、送什么礼以及以什么方式送出去而煞费苦心。

小编大致归纳了一下,差不多有以下三种心态:

#被逼无奈派




家长们担心不给老师送礼,而别的家长都送了,孩子在学校会受到老师的“特别”对待,把座位调后,上课失去发言机会都还是小的,就害怕遭到老师的语言暴力或者冷暴力对待,让孩子惧怕学校,惧怕上学,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为了自家孩子能够受到至少“正常”的对待,一定需要“孝敬”老师。

小编的一位朋友本身就是老师,她说自己的女儿上小学之后,她没有送过一次礼给老师,然后孩子在班上就是各种不开心。她侧面打听了一下,才明白如今的行情,赶紧借机给老师送上现金大礼包,在她看来,这之后老师对女儿的关注度明显增加,还让孩子当了班干部,孩子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了。

她无奈地向小编表示,作为老师,不论收礼还是不收,不论送多还是送少,对学生的照顾没根本变化。但是,一旦收了礼,有“拿人家手短”的压力,一定程度上会多照顾。家长给老师准备的礼物最初只是逢年过节请吃饭,慢慢发展到送茶叶、烟酒、购物卡,这也导致老师的心态慢慢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会比较在意家长送来礼物的价值。

#坚决反对派



这类家长还是觉得应该理性看待老师在校对待孩子的行为举止,不能把老师的什么安排都算在送礼与否的头上。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有师德尊严的,会公正客观地对待孩子,不会因为家长送礼与否而对孩子有特别明显的区别对待。

试问,有哪个老师会不喜欢乖巧懂事、积极上进的好学生呢?

#激进派



可以看到,一般而言,持此类观点的家长认为不能既当婊子又立牌坊,一边批判社会风气不好,一边又身体力行地实施潜规则,希望通过给老师送礼来获得期望得到的收益。家长这种“花钱买方便”的行为模式,其难免有“投机取巧、走捷径”之嫌。有时候费时、费心、费钱地给老师送了礼,最后却没有得到家长所期望的回报,然后心有怨气,继而把这种怨气,表现在与孩子、老师的沟通中,反而产生了负面效果。

而身处其中的老师似乎也是颇显无奈,一边家长们硬要送礼,希望借此来达到和老师的深度捆绑,为自己的孩子获取在校时的更多利益;一边又在背后咒骂老师道德沦丧、社会黑暗,明明家长也是促成此种潜规则的一分子。有很多老师这样说:家长给老师送礼,如果是有所企图,还不小心被孩子知道了,难免会教坏小孩子,形成不劳而获的思想。与其把心思精力花在这种风险高、成功率低、结果不可控的送礼上,还不如多花点心思把孩子教好。

此次深圳事件中的老师似乎也是因为太过相信家长,而越过了一般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界限,将收受礼物变成了朋友之间的一种正常的人情往来。没想到家长背后“留一手”,没有达到目的,就把“黑料”直接送到了学校。

关于老师应不应该收受学生或者家长礼物的话题,应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小编觉得,学生通过教师节或者其他一些节日送给老师一些小礼物,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未尝不可。只是这个礼物必须应该有个度。这种礼物一般不应该价格太高,一句祝福的话,一束盛开的鲜花,抑或是一份甜甜的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家委会以全班同学的名义送,似乎更能平衡各方利益。而更好的礼物,可能还来自孩子亲手制作的小手工,一幅画,一张贺卡,都可以很好地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不少学校的老师纷纷表示,学生送的鲜花贺卡收下了,礼品现金红包回绝了!其实家校关系也好,师生关系也罢,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小编在国外旅居的同学也表示,逢年过节的时候,也会给老师送点糖果巧克力的小礼品,但大多价值不高,老师们也都欣然接受。这种正常的、健康的师生互动是值得提倡的。


从“直升机育儿”到“铲雪车式父母”


不过,此番深圳小学老师“收礼”事件,还让小编想到了一个育儿话题——我们到底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家长?

在美国,曾经有“直升机育儿”一说,指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焦虑地徘徊在孩子身边、监控他们的一举一动。比方说,害怕他们从游乐设施上摔下来,或者在公交车站被绑架,遭到莫名的枪击案之类的。但现在,这种育儿观念已经不流行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财富积累越来越多,美国出现了一些“铲雪车式”的父母——他们像铲雪机一样,试图扫除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想办法确保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青云直上,一路平坦。今年早些时候爆出的美国名校腐败案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为了消除潜在障碍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些“铲雪车式的父母” 甚至不惜以身试法,贿赂SAT监考人员、大学教练,换取孩子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

给老师送礼的家长,无疑就是想利用金钱或者手中的权力“铲除”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可是,如果孩子从未遇到过障碍或者挑战,他又怎么能够真正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呢?小时候家长可以帮助洗脸吃饭穿衣,提醒起床作业考试,可是到了18岁20岁还要爸爸妈妈去大学寝室帮助铺床,去学校食堂验证饭菜是否可口,去老师家里拜访来获得论文的通过,去公司帮忙谈薪酬,这是不是有些过了?

斯坦福大学前新生事务主任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在《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中写到,在斯坦福大学,她看到学生们上了大学以后,依然依赖父母安排一切,就像个长不大的巨婴。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而父母则在身心俱疲的操劳中,因为孩子的毫不感激、不懂得感恩自己的牺牲和付出而备感焦虑。

“铲雪车式育儿”,正在制造一批批拒绝拥抱真正的成长,缺乏责任感,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和角色充满困惑的年轻人。他们缺乏解决问题、冒险和克服挫折等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往往容易成为毫无社会能力的脆弱易碎品。

有一点需要警醒,不仅仅是在美国,中国的许多家长也走在把孩子养成巨婴的路上。还记得那个街头要钱不成,绊摔母亲的“中国式巨婴”吗?


许多教育专家感言,如今,父母在养育子女上的支出超过以往任何一代人。铲雪车式父母已经走得太远了,他们让许多年轻人陷入危机,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和孩子都焦虑重重。尽管很多父母认同这样做的危害,但想改变,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深圳大事件



大家还都在看这些
· 徐锦江现实中是脆弱可爱的“小绵羊”,“反差萌”出人意料· 领导,赶紧安排我出差吧!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那种

· 吃播主播们注意了,美国职业大胃王朱丽叶过世,年仅54岁

转载请在评论区留言,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作者、出处和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