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小汤山到火神山,“军令状”和“铁规矩”来了

蒲琳 新民周刊 2020-02-11
为非典而生的小汤山医院,被称为是“7天建起来的中国奇迹”。作为院长,张雁灵与钟南山院士等医学专家在这里持续作战51天。该院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患者(680名),除8人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治愈率达到98.8%,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这一次,张雁灵与钟南山再次并肩作战,老将出马,必将稳定军心和民心,打赢这场战役指日可待!

文 | 蒲 琳

 

疫情就是警报,疫情就是命令。17年前曾在非典期间担任小汤山医院院长的中国医师协会名誉会长张雁灵,昨日(1月25日)上午再次奉命出征。大年初一一早,68岁的他便急赴武汉协助蔡甸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作。与张雁灵一起奔赴武汉的,还有时任北京小汤山医院副院长邓传福教授,以及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管理专家李素英教授。

时任北京小汤山医院副院长邓传福教授(左一),时任北京小汤山医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名誉会长(左二)"

《去武汉路上》


奉命来武汉,协助建病院,

人老当参谋,不能上一线。

拉上传福兄,联手献经验,

时光十七年,华夏山河变,

抗非精神在,再现小汤山!

"这是出征当天,张雁灵写下的一首小诗。从中可以看出,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向武汉传授当年小汤山医院的相关经验。为非典而生的小汤山医院,被称为是“7天建起来的中国奇迹”。作为院长,张雁灵与钟南山院士等医学专家在这里持续作战51天。该院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患者(680名),除8人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治愈率达到98.8%,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

2003年6月21日,院长张雁灵、副院长邓传福、周先志等在餐厅庆祝胜利

梳理以往报道,笔者发现“奇迹”的背后至少有三点值得借鉴。


1


与疫情交战,其实也是在与时间赛跑。2003年4月22日下午,国务院对北京市的请示做出明确批复,国家紧急征用昌平区小汤山附近土地40.3公顷,用于建设非典定点医院。第二天,小汤山医院的建设方案就已完成。医院在建设的同时,特急电报已经飞向全军——首批医疗人员务必4月27日24时之前到达小汤山医院。于是,4月27日下午6时,首批380名医护人员抵达小汤山医院。4月28日,药品器械、设备物资全部筹措到位。4月29日,全军被抽调的医务人员,全部按时到指定地点完成集结。

2003年4月29日,奉命前来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支援北京防治非典的军队医护人员在进行自身防护培训。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这支千余人的队伍汇集了军队医疗系统的精兵强将,其中,从事呼吸、传染病专业的博士后、博士51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110多人,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只有19岁。
而当时,临危受命的张雁灵从接到通知到临岗就任,仅用了两个小时。来不及与家人、亲友告别,他直接从国防大学奔赴抗击非典的第一线。4月29日晚上8时,小汤山医院党委组成,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做好了接收病人的一切准备。此时,距离中央军委下达命令只有短短的90个小时。官兵们用军人特有的速度,赢得了与非典病魔争夺生命的宝贵时间。

2003年5月12日,小汤山医院里医护人员正在对患者实施抢救。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一批病人入院后,医院立即组成36人的医疗救治专家组,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对每位患者的救治工作定期会诊。他们成功地探索出“早干预、重支持、抗感染、慎激素、调心理、勤观察”的“小汤山疗法”,并创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并将军队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病区网络监视系统等,运用到医疗管理和临床救治当中。


2


小汤山医院组建之初,曾有外电预言:大规模集中收治非典病人后,将有成批的解放军倒在小汤山。但之后的事实证明,小汤山医院不仅没有一人倒下,而且实现了医务人员的零感染。其中的秘诀便是,近乎苛刻的“军令状”和“铁规矩”。据报道,为了预防院内感染,医院成立了26人的专职防感染监导组,制定了130多条细之又细的预防措施和几乎不近人情的管理规定,对医护人员相互间的交往、洗手、行走路线、室内通风等细小环节,都坚持用严格的制度进行规范和管理。

2003年5月15日,小汤山医院隔离区内工作人员等待搬运医用物资。医院严格规定,无论何人从事何种工作,只要在隔离区内,必须穿着防护服。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同时,院长与科室主任、护士长签订了“军令状”。全院惟一召开的一次大会,就是医院胜利完成任务后的总结大会,平时必须召开的会议,包括隔离病区的各种小型会,都在室外的草坪进行,而且每次不超过10分钟。

笔者想说,正是这些看似僵硬的条条框框和军人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作风融为一体,在战胜非典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3


回顾在小汤山医院工作的经历,张雁灵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每个人当面临着对生命有危险的时候,不可能没有考虑,觉悟再高也有一些本能,也有一些周围环境,妻儿老小等等,“我可以说1300多人,不可能都是一个个自告奋勇来的。他们知道来执行这样的任务,也知道面对这样一个任务,可能会出现自己被感染,会不会回不了家,会不会形成残废等等这都有。”他还说,有人甚至在出发前写好了遗书。面对恐惧,是什么让张雁灵和他的战士们坚持到了最后?

2003年6月20日,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医务人员为彻底消毒后的病房贴封条张雁灵曾经打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小汤山医院就像春运时增开的一列临时列车,患者是车上的乘客,医护人员是列车员,而他只是临时列车长。
“我们有责任把车上的每一名乘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我们这列临时列车之所以能够行驶得又快又稳,离不开列车下铺设的两条铁轨:一条铁轨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和北京市的英明决策;另外一条铁轨则是严谨的科技治疗和严肃的科学态度。”张雁灵说,医院的建设者、后勤保障人员,以及所有关注支持小汤山的各界民众就是组成路基的石子。在张雁灵看来,因为有了全国人民的真情相助,才使小汤山医院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每一位在小汤山战斗过的军人,将永远记住这段难忘的历史,记住全国人民的深情厚意,记住北京人民在欢送表彰大会上寄予的鼓励和期望。 如今,武汉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设的火神山医院正在争分夺秒施工。按照计划,它将于2月1日建成,然后进行医疗设备安装调试,2月3日交付投用。据介绍,火神山医院设计病床数为700个至1000个,还将根据现场具体地形和施工情况进行调整优化。
针对该医院选址,武汉市城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火神山医院毗邻知音湖,但该湖并非武汉备用水源地。目前汉阳片区供水水源长江汉江互补,管网已经连通,不需要该湖备用。该医院严格依据《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实施,采取地下防渗措施,以及雨水、污水、医疗垃圾全收集全处理等措施,确保医院的施工建设及后期使用不造成环境污染。而昨日下午,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传出消息,决定在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之外,半个月之内再建一所“小汤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新增床位1300张。
这一次,张雁灵与钟南山再次并肩作战,老将出马,必将稳定军心和民心,打赢这场战役指日可待! 参考资料 | 人民日报、医师报、民生周刊大家还都在看这些

· 防护服中湿透6小时,这个除夕他们还在实验室里寻找诊断新型肺炎的“铁证”

· 73岁的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封城”

· 发烧了好几天,今天我去了趟发热门诊


 转载请在评论区留言,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作者、出处和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