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戏 | 为什么他们成了一名医生?

沈 林 新民周刊 2020-02-16
文 | 沈 林
身处和平年代,恐怕很少有职业和医生一样,全年都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中生活,生与死,对他们来说,每天都在发生,由此而来的医患关系,也成了常年的热点话题。也因此,这些年把镜头瞄准医院一线的纪录片越来越多,像《急诊室的故事》《人间世》《生门》等都是很优秀的作品,他们无一不在尝试解构医学和人文、医生和患者、疾病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尽管珠玉在前,最近开播的《中国医生》依然是一部值得被人看到的作品,这部开播于2019年末,至今仍在连播的纪录片,在时机上可以说是来得刚刚好。而它的镜头很容易让人产生了共鸣,究其精神内核,就如网友说的:它没有刻意神化医生,只是在真诚地展现这份职业背后,常人难以承担的辛苦和不得不直面的死亡、人性。

印象很深刻的一个案例在第二集,关于一个医生的成长困惑。
徐晔是南京鼓楼医院烧伤科的住院医师,接诊了一对因为煤气爆炸导致全身重度烧伤的老年夫妻,丈夫老刘因为离得更近,烧伤面积更大一些,全身皮肤烧伤达到95%,妻子烧伤面积相对少一些,但也达到了70%。家属由于经济方面的压力,选择将老母亲送回了当地医院治疗,把病情较重的父亲留在鼓楼医院继续救治。

应该说,老刘的儿子并不是不孝顺。在父亲入院的前两周里,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流动资金,也借遍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将近20多万元,儿子说:“父母,谈不上孝顺,这是本分,应该做的。
只不过植皮手术,还是这种大规模的植皮手术,需要的治疗经费实在是太大了,两个礼拜,20多万元的积蓄就倾尽了,而接下来的治疗费用还需要100多万元。家属在这样一笔庞大的钱款面前萌生了退意。
徐晔很希望能为老刘争取到继续治疗的机会。他几次与家属沟通,希望让他们理解,老刘是一个愈合希望很大的患者,但现在他身上暂时植的是转基因猪皮,是无法和人体融合,最终会互斥,导致创面无法关闭,如果不继续接受治疗的话,老刘最终会因为感染遭遇生命危险。“至少先把手臂的植皮做了,然后我们再看。”徐晔小心翼翼地试探。
为了老刘的治疗,徐晔还跟医院申请了大病救助基金,争取到了两万块钱的治疗费。但这一切都在切切实实的经济压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老刘的儿子说,自己有一个厂,刚刚投了一大笔钱,才有了点盈利,他不能把厂子卖了,这样会亏很大一笔钱,他还说,轻松筹里的钱没到日子不能提前取出来,因为这样意味着你已经筹集了治疗费用,就不能再开第二笔筹款了,他们还需要这笔钱。“最终还是需要一百几十万,对吗?徐医生。”徐晔只能无奈地点头。
在镜头里,老刘没什么明显的性格特征,仅有的几句对话,能看出来是一个很能吃苦,求生欲很强烈的老人。烧伤患者换药时的痛苦,徐晔说,大概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100倍那么多,临近于不可忍受,和酷刑也差不多。但是老刘一声不吭,换药结束,他会对医生说:耽误你们时间了。因为换一次药,需要两个小时。
但是也不那么意外,某一个下午,徐晔查房的时候发现,原本老刘的床位已经空了,他的家属已经把老刘转回了老家医院,这也意味着,老刘被放弃了。
难以想象老刘出院时的心情,知道自己被放弃治疗了,然后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这样的联想太沉重,也太令人窒息。
徐晔显然也有些难以接受,但他也并非毫无准备。一个月前接诊的那位烧伤病人,同样也是因为经费原因放弃了治疗,最终离开了人世......他说,他无法评价家属的行为是对或者不对,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的人性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的价值判断,他记得从业时前辈对他说的:面对这样的重度烧伤病人,很多时候医术还没有碰到瓶颈,就已经遇到人心的瓶颈。
在他的从医路上,相信这样的瓶颈仍然还会发生。所以徐晔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何况是医生。医生能做的,就是不要愧对自己的良心。
在中国,当医生真的很难。漫长的成材期足够令许多人望而生畏,大学五年,研究生3年,读博士,规培,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大部分医生真的能够独当一面独立看病,已经35+了,他的身体还得足够好,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王东进医生说,一台手术就得10几个小时,“心脏外科必须得身体好,身体不好,站台站不住就会被淘汰”。
而中国的病人又足够多,数据统计,我国医院每天需要接待的患者数量,达到2000万人次。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朱良付医生直言,自己死不起。
他是医院心脑血管病绿色通道的发起者,必须24小时待命。
他说:“我就担心会突然死掉,但是我不能死,我们差不多要用25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一个我这样的主任医师,如果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医学生的门槛很高,如果仅凭分数论,相信许多医生当时都可以选择世人眼中更有价值的专业,但他们却选择了又苦又累的医学,选择了救死扶伤。所以我相信,愿意在这个行业坚持下去的人,大多都拥有一颗初心。他们愿意面对这人生的无常,也愿意笑着承担所有的悲痛——他们有成长,他们在担当,他们愿意成为这平凡时代的英雄,做我们的超人。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赶赴湖北,赶赴武汉,他们在自己的申请信里这样写到:无论生死,不计报酬。是他们的无私付出,为那些新冠肺炎的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为每一个在家抗疫的我们,带来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2020年的春天,注定令人难忘。在这个难忘的季节里,我们有中国医生相伴,他们高尚而不高冷,冷静但不冷漠,他们让我们换了一个角度理解医生这份工作,也在这个特殊的季节里,带给我们脊梁般的安心:前路纵然坎坷,但担当才是成长的必修课。


征集令


《新民周刊》现面向全国征集新冠肺炎采访对象和真实故事:


如果你是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或其家属,我们希望聆听你的“战疫”故事,也希望传达你的诉求。

如果你是确诊、疑似患者本人或家属,我们希望了解你和家人如何“抗疫”的过程,让外界了解你的真实经历。

如果你是疫情严重地区的普通市民,我们希望展现你的乐观,并倾听你所需的帮助。

如果你是公共服务人员或各类捐助者,我们希望看到你的“最美逆行”,记录下你的无私。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诚征对疫情了解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相关线索,说出你的故事,让我们用新闻留存这一切。

 

《新民周刊》新冠肺炎线索征集值班编辑联系方式(添加时请简要自我介绍):


周一:应 琛 微信号:paulineying0127

周二:金 姬 微信号:gepetta

周三:黄 祺 微信号:shewen-2020

周四:周 洁 微信号:asyouasyou

周五:孔冰欣 微信号:kbx875055141

周六:吴 雪 微信号:shyshine1105

周日:姜浩峰 微信号:jianggeladandong


新闻是历史的底稿,你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期待你的故事、你的线索!

大家还都在看这些

· 新民一周 | 会战湖北

· 口述实录 | 首个被火线提拔的湖北干部罗皓: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受之有愧

· 口述 | 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我的心是乱的,现在没法写作

 转载请在评论区留言,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作者、出处和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