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将不再对仅有轻微症状的人进行检测,而是将检测重点放在重症患者身上。而在确诊病例数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学校仍然不会关闭,大型活动也未被暂停。
记 者 | 吴 雪
受访人|陈欣怡(化名)
我叫陈欣怡,在英国华威商学院攻读商业分析专业研究生,这所学校位于伦敦西北部一个名叫考文垂(Coventry)的城市,这个城市不大,人口约35万人,地处英格兰的中心,距离伦敦最快仅有50分钟的火车车程。
3月13日,我上完第二学期最后一节课,收拾好书本,走出教室。三天前,我突然收到了学校群发的一封邮件。
邮件中写道:“我们正在评估和试点一些线上直播课,这只是测试,以备在第三学期进行更广泛的调整,本周学校全面开放,教学活动照常进行。”直播课的通知,并不在我意料之外,就在前一天,英国牛津大学刚刚发布了一份声明:该校又有3名学生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累计确诊5例。我来英国四年多了,今年1月26日,我从伦敦国王大学本科毕业,因为申请硕士offer时间太晚,研究生的宿舍未能申请到,我便和7位同学合租了一栋三层独栋公寓。我住在二层,有自己的卫浴,但厨房要和大家共享。还好,室友们对新冠肺炎的重视程度一致,出门回来都会自觉洗手、喷洒酒精。
相比之下,我所在的公寓,还算不上严格。我一个华人朋友说,他们宿舍近期已经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小会,建立了聊天群组,并要求所有室友一旦外出必须在群内报备,随时让大家知晓每个人的行动轨迹和动向。公寓距离学校走路15分钟,上学路上我不会戴口罩,保持与他人的距离。但在四五十个人的大课堂,我就会很自觉地戴上,目前教室戴口罩的人数占到70%左右,比例不低,但大部分是华人面孔。即便戴了口罩,也保不齐会有些风险因素。上上周三,班级有一个小组讨论,我们小组有一个西班牙人,刚去西班牙参加了面试,当时西班牙累计确诊病例已有2128例,但这位同学并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也没有主动提出自行隔离。刚下飞机,就直奔教室,我是很担心的,但人家既然来了,周四又着急交作业,我怕说了显得我“矫情”,只好下意识地确认下自己的口罩有没有戴好。
一直以来,英国政府都在鼓励民众多洗手,而不是戴口罩,包括已经确诊的纳丁·多里斯女士也在告诉民众要切记洗手、洗手再洗手。学校也张贴了详细具体的洗手步骤,因为国内情况知道的比较多,洗手、戴口罩、喷洒酒精,我是一样都不落的。
英国首例确诊病例时间是在1月31日,那时大家不以为意。其实,我的防范意识也不强,我简单地认为只要不去聚众的地方,应该无碍。
2月16日,闺蜜过生日,我专门乘坐小火车到达伦敦,为她庆生。当时的英国人还是比较淡定的。伦敦地铁、双层巴士能看到有人戴口罩,但大部分是亚洲面孔,公共场所也没有像国内一样很严格的测体温。伦敦标志性建筑“伦敦眼”附近的人流密集,大家都像往常一样拍照、游览,一切如常。
到了3月9日,英国王室还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了英联邦日活动,活动定于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王室成员都参加了。当然不可能戴口罩。但在伦敦的华人警惕程度则很高,早在一月份,国内疫情刚刚暴发时,我们去Leicester Square(莱斯特广场)海底捞旗舰店吃火锅,扯拉面的小伙子就已经戴起了一次性外科手术口罩了。
但后来,3月初,我开始觉得不对劲了,我看到官方发布的确诊人数曲线图,暴涨正是在最近一周时间,一下子增长了300多例,而确诊病例大部分是从意大利等其他欧洲国家返回英国的,太多人去意大利滑雪场滑雪了。
我还看到一条新闻,3月11日,英国政府对两个打广告的口罩公司进行了罚款,下架了所有的口罩广告,原因是要限制民众购买口罩,称要将口罩留给医护人员。但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市面上根本就买不到口罩了。这点,我购买口罩的经历,能说明些问题。2月底,伦敦中国城商店的口罩大多数非常紧俏甚至脱销,我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药店,门口贴了告示:“new arrival新到口罩。”一问价格,最薄的一次性口罩,一个5英镑(约合人民币43元),N95价格就更离谱了,15英镑(约合人民币129元)一个。因为急用,我还是买了几个。考文垂公寓、学校周边的药妆店、24小时便利店的口罩货架,均抢购一空,补货时间不定。包括消毒液、酒精的货架很多地方都卖空了,只有TESCO超市暂时有少量供货,要求每人限购几瓶,但3月14日,我听朋友说,消毒液和洗手液也已经全部断货了。
老实说,我对英国的检测和防疫措施,表示很担心。华威商学院也开通了一个热线,专门接收发热信息。但实际上,英国目前的医疗采取免费医疗,就算平时的NHS都要至少排上4个小时的队。对于新冠病毒的检测和治疗能力也非常弱,我看新闻报道说,英国全国ECMO只有不到20台。
我看到英国政府发布的“群体免疫”政策之后,更加担忧了。而在确诊病例数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学校仍然不会关闭,大型活动也未被暂停。我不知道第三学期的课程什么时候开始,但我妈妈在微信群里发来消息:给你寄的口罩包裹,显示已经发出了。接下来,我会取消旅游计划,拒绝参加一切聚会,囤些快餐、零食及防疫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英国伦敦夜景 受访者供图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迎来了春天,《新民周刊》也迎来了新闻线索和故事征集的第二弹。
如今,经历了一个多月休眠的城市正在逐渐苏醒,各行各业都开始有序复工复产。不论您是企业老板、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又或者,您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我们希望了解复工复产复学过程中的困难,或暖心故事。如果你是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疫情期间拍下了珍贵的摄影作品,也欢迎联系我们投稿。希望广大读者朋友,提供相关线索,说出你的故事,让我们用新闻留存这一切。《新民周刊》新冠肺炎线索征集值班编辑联系方式(添加时请简要自我介绍):
周一:应 琛 微信号:paulineying0127
周二:金 姬 微信号:gepetta
周三:黄 祺 微信号:shewen-2020
周四:周 洁 微信号:asyouasyou
周五:孔冰欣 微信号:kbx875055141
周六:吴 雪 微信号:shyshine1105
周日:姜浩峰 微信号:jianggeladandong
✳如你需要捐赠物资,可与以下两位工作人员联系:王勇:WangYong-SH 吴轶君:rommy150708(添加时请注明“捐物资”,方便工作人员快速通过您的申请,谢谢。)
新闻是历史的底稿,你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期待你的故事、你的线索!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
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
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