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疫情控制住了,这位“大爷”立了大功

沈 林 新民周刊 2020-09-03




说起三十余万人“应检尽检”,还跟北京本轮疫情的首例患者“西城大爷”唐某有莫大的关系。





文 | 沈 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15日曾表示“未来三天,北京报告的病例数将决定这波疫情的走向”。
6月17日0—24时,北京确诊病例新增21例,确诊病例均与新发地市场有关联。
6月18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吴尊友表示,北京疫情已经控制住了。

 
疫情控制住了
 
通过对17日报告的21例病例的发病时间分析,吴尊友表示,大部分是几天以前就出现发病症状。从感染到发病还有一段时间。这21个人,基本上都是在6月12日以前发生的感染。“我说控制住了,是不是明天就没有病例报告了?不是的,明天还是会有,但不是新感染。”吴尊友说,曲线会延一段时间,会有零星感染,有拖尾现象。“但从新增疫情来看,我可以说,北京疫情控制住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疾控和北京市疾控对报告病例进行分析后发现,新发地工作人员按职业分类,按照水产、蔬菜、杂货来分类,发现卖水产一类的感染人数多,其次是牛羊肉,再次是其他。按照发病时间分类,水产一类的工作人员的发病时间较其他类的发病时间要早。对环境进行采样,发现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还是水产大厅。

图片:央视新闻

因此,对于蔬菜瓜果,包括生吃,都没有问题。
吴尊友表示,关于北京的疫情,既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指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有可能发生零星病例。”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处于高流行阶段,平均每天全球新报告病例有十几万人,只要有境外输入的风险,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出现输入病例,以及输入病例引发的小规模的聚集性疫情。“超出我们意料的是,疫情发生地又是一个批发市场,一下集中出现这么多病例。好在北京市响应及时,第一时间发现了疫情,第一时间锁定了源头,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切断了疫情继续传播,把疫情控制在了最小范围。”
北京这两天天气炎热,高温下的采样工作十分辛苦,如何保证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图片:人民网
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就该问题进行了回应:“针对高温下的采样工作,北京市制定了工作指引,规范了采样点的设置、服务、管理等工作。明确要求设置遮阳伞、电风扇等。针对女性较多的特点,提供相应装备,同时安排医务人员定期轮换,加强关心关爱。”
 
北京没有“封城”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表示,北京又一次进入疫情防控战时状态。
为防止疫情蔓延,北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疫情的传播(可点击:6天报告137例,北京严控第一天多举措“自我隔离”,社区封闭管理、学校停课、进出京管控,北京应急响应从三级上调到二级。
其中,有人将进出京管控理解为北京“封城”,发布会上,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绪宏回应称,严格出京管理,坚决阻断传播渠道,并不意味着封城。“本着对兄弟省份负责的态度,北京主要对全市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无症状感染者和有发热症状人员;5月30日以来进出新发地批发市场和与市场工作人员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中高风险街乡镇人员等三类人员进行限制。北京核酸检测机构多,市民确实需出京的,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即可出京。”
此外,截至目前,北京已对35.6万重点人群进行了核酸检测。
说起三十余万人“应检尽检”,还跟北京本轮疫情的首例患者“西城大爷”唐某有莫大的关系(其实这位大爷才52岁,按理应该叫大叔,不过据说大爷是北京对男子的尊称,因此得名“西城大爷”)。

因为家里孩子想吃鱼,大爷就去市场上买了点儿,结果就中招了。
发现自己身体不对劲以后,唐大爷骑车就诊,全程佩戴口罩,而且在流调过程中对5月30日以来在北京所去过的地方无一遗漏回忆出来,并明确回忆出了过去2周中所接触的每个人,提供了一份38人的详细名单。
唐某的流调信息,特别是对去新发地购买海鲜并做了短暂停留这件事进行的准确描述,为相关部门锁定新发地市场并做出迅速反应提供了重要信息。唐某的超强记忆力,也被网友尊为“超级大脑”。

“超级大脑”可是得到了疾控专家的肯定。专家表示,唐某主动发现症状、骑车就诊,全程佩戴口罩,保护了易感人群。同时他描述的行动轨迹还能用大数据验证,利用大数据分析相关的风险人群在哪里,增加了防控的速度和信心。“时间就是生命,这样就可以跟病毒在时间上赛跑”“为北京防控疫情立了大功”。
此外,疾控专家强调,如果没有必要,不提倡没有风险的人员在这段时间内去检测。“做核酸检测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这样会造成‘应检必检’人员的检测能力不足,真正需要检测的人员得不到及时发现。不是高风险的人员去医疗机构,如果防护不好,可能出现交叉感染。”


综合整理自网络



· 好戏 | 看“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吊打”隔壁团妹妹

· 6天报告137例,北京严控第一天多举措“自我隔离”

· 良医 | “硬核”援鄂专家背后,还有一个“硬核”呼吸科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 

 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

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