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城市的“金角银边”,让健身场地设施像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那样,渗入社区的肌理。“人民城市为人民”,长宁体育局为市民生活带来更多运动养分的同时,也更好满足了“15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和长宁国际精品城区建设的要求。
记者 | 应 琛
前些天,毗邻金虹桥国际广场的娄山关路445弄变得热闹起来。随着工地挖掘机铲头的落下,未来长宁的一处新地标正式动工。据悉,这座预计将于2023年底竣工的建筑,将被打造成一个地上8层、地下3层,集“体育、文化、科创”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客厅”。其中设有游泳池、社区体育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长宁区少科站等。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要,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等健身设施,并统筹考虑增加应急避难(险)功能设置。同时,要系统梳理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以及可复合利用的城市文化娱乐、养老、教育、商业等其他设施资源,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或指引。
“十三五”期间,长宁在改造存量和做足增量上下功夫,通过功能叠加的方式促进体育设施增量提质,改变了区内公共体育设施“东强西弱”的布局,在公共体育服务实现了“优质+均衡”。
上海国际体操中心、娄山关路445弄综合项目、延安中学体育中心、虹桥体育公园、临空滑板公园、苏州河健身步道、外环林带生态绿道等七个项目,让健身场地设施离群众近些、再近些。
提起沪西体育场,老长宁们都会感叹不已,沪西体育场承载着一代长宁人的青葱岁月,是“老长宁”心中的“体育圣地”。不少人儿时最美好的记忆,就是与小伙伴在沪西体育场玩耍。时光荏苒、时代变迁,小伙伴们渐渐长大,有了子孙,而沪西体育场的面貌也与昔日大相径庭。
为适应国际、国内等重大比赛需要,自1971年起,对沪西体育场进行改建,经多次扩建改造后,沪西体育场拥有标准半圆式400米田径跑道八条,草坪标准足球场一片,可容纳9000名观众。1995年起,将沪西体育场场地改造为上海国际体操中心、中心游泳馆等。1997年建成后,成为上海举办第八届全国运动会重要场馆之一,也是长宁区内唯一的公益性综合体育场馆,并先后承办八运会体操和艺术体操项目比赛、世界中学生体操锦标赛、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世界职业台球中国公开赛、2007年特奥会、第十四届世界游泳锦标赛(训练场地)、2012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伦敦奥运会选拔赛等重大国际国内赛事。同时坚持常年对社区市民开放,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强体运动场所,每年接待全民健身 70 余万人次,形成了集训练、健身、休闲为一体的区域体育中心。
今年6月28日,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工程正式施工,计划于2024年1月31日竣工。未来,上海国际体操中心将建成一个地上3层、地下4层的综合性体育馆。体育馆前设置下沉体育休闲广场、室外篮球场、体育雕塑、休憩庭院等用以增加体育休闲、服务的场所,烘托全民健身氛围。
据悉,下沉广场、地下开放空间不仅解决了部分地下室采光、通风、消防的问题,而且充分考虑与城市空间的连接,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活动场所。
而新改造的上海国际体操中心将大小比赛馆、篮球训练馆三层叠加,打造出上海第一个集竞赛演艺、全民健身多方位立体叠加的综合体育馆。
同时,主体建筑设计仍保留对原有体操中心的传承,采用球体形状设计,夜幕降临,“涎玉沫珠”的泛光设计让整个照明布局如美玉、珍珠,宛若一颗晶莹璀璨的“沪上夜明珠”。
上海国际体操中心夜间效果图
眼前是一片青葱,耳边是河水潺潺。2020年年初,位于位于外环线以西100米林带(苏州河-沪青平蓄车场)的长宁生态绿道正式启用,全长6.25公里。它是长宁临空区域慢行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全市外环林带绿道系统中北接嘉定,南接闵行的一段。长宁生态绿道设计立足于原有林带充足的绿量、外环西河及相连支流的河道水文资源,打通空间,促成几大优势相互叠加,主打“空间共享、科技兴绿”,建设中贯彻绿色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整合、海绵城市等理念,将“绿、水、体”相互结合,实现了生态绿地和休闲步道有机融合,这在全市范围内尚属首例。
记者从长宁区体育局了解到,长宁生态绿道在达到平赛结合功能的同时,设计中还叠加了养护便道、防汛通道、健身步道、体育赛道等功能。改造后的生态绿道,由原有的单一速生树种的经济片林华丽转身为一个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观鸟赏景、体育赛事举办等复合型功能,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的叠加,水绿自然相融合的综合性生态绿道。这既是一次“串联”,更是一个“提质”的过程。展现了长宁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营造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开放后的生态绿道不仅将成为市民喜爱的打卡热点,据透露,它也将成为长宁特色赛事上海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的新赛道。
事实上,除了长宁生态绿道的启用,在整个长宁区慢行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苏州河健身步道(长宁段)也于本月初整体贯通。
整条苏州河健身步道(长宁段)东起江苏北路,西至外环线,长度约11.2公里。贯通后,步道串联起沿线包括华政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中山公园、万航绿地(规划)、虹桥河滨休闲公园、天原河滨公园、中环苏州河绿地(规划)、风铃绿地、滑板公园、临空2号公园、音乐公园等10个活力公共空间。
苏州河健身步道(海烟物流段)已经建成,12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这也标志着11.2公里的苏州河步道长宁段整体贯通。
如今,苏州河健身步道(长宁段),与长宁生态绿道、3.7公里新泾港沿线慢行系统连成网络,有效串联长宁区东西部绿地、商业、体育、文化、旅游等元素,着力打造一张形状如同“大拇指”般的慢行生态网,形成一条全新的滨水景观动线。
在长宁,还有一个五人制足球场也非常具有人气。与其他高大上的运动场地不同,它竟然位于新虹桥中心花园的高架路下面。长宁区体育局局长王仁伟告诉记者,为满足居民多元化健身需求,近年来,长宁区持续加大投入,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做好场地增量的同时,盘活存量。于是,长宁率先探索在高架桥下空间建设运动场,而高架路就如同一把巨大的保护伞,为桥下空间遮风挡雨,塑造出一片全年无休的活动场地。
据介绍,这片场地原来种的绿植,因为在高架下面受光照和雨水影响成活率不太高,维护成本却比较高。但这个地区周围白领和老百姓比较多,像这样1200多平的公共的足球场地却很少。所以现在建成以后这个场地基本上供不应求。
长宁不仅在量上寻求增长,在质上也同步提升。比如智慧球场建设和改造,高架下的另一片笼式足球场和篮球场就即将焕新。升级为智能球场后,市民可以随时在网上看到球场上有多少人,选择性来锻炼。对于管理方就可以了解到每天锻炼人群,锻炼时长,年龄结构,以便后期制定科学健身指导配送课程。
统计显示,目前长宁区内社区公共运动场16片,益智健身点有416个,步道25条。2014年长宁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只有0.76平方米,2019年达到1.14平方米。长宁的目标是,力争“十四五”期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能有所突破。
利用好城市的“金角银边”,让健身场地设施像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那样,渗入社区的肌理,王仁伟表示,人民城市为人民,长宁体育局为市民生活带来更多运动养分的同时,也更好满足了“15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和长宁国际精品城区建设的要求。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