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1月2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第二个“0”!细成这样!难怪上海16个病例只检测4万余人

黄祺 新民周刊 Today

上海力争在最低的层级、最早的时间,用相对最小的成本,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也就是阻断传染源,防止大规模的社区扩散。

文 | 黄祺



第二个“0”——今天一早,上海发布最新疫情通报,1月28日全天上海无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昨天(1月27日),上海不少媒体制作海报,为前一日新增本地确诊病例为零加油。正是那一天,上海两会闭幕后的市政府记者招待会上,龚正市长自信回答:“目前来看,疫情总体可控,我们对下一步的处置工作很有信心。”
龚正市长总结了上海应对这次疫情的三个特点。“第一,主动发现。这16个病例都是主动发现的。第二,快速处置。这一波疫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启动预案,迅速锁定场所、锁定病例、锁定识别对象。第三,精准有序,我们科学确定密接者、密接者的密接者以及其他一般接触人员,这三个层次,分别落实了闭环管理措施,没有简单化,而是精细化,同时也没有扩大化。到目前为止,这三个层次,一共安排核酸检测累计筛查4.1万多人,并没有搞全员筛查。

1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  图片来源 | 解放日报
无论是去年11月浦东机场出现病例,还是本月发生在市中心的零星病例,上海都并未采取大规模的核酸筛查措施,生活受到直接影响的居民两次都控制在几万人。本轮疫情还牵涉两家三甲医院,截至目前两家医院虽实行封闭管理,但医院内运行正常,患者都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和周到的照顾。
上海的精准防控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常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里找到几个小细节,从中可以看到上海防控的“精细”到底是什么意思。

流调,出租车上坐前排还是后排?
 
上海本轮疫情能够得到快速控制,得益于上海主动对高风险岗位人员进行的预防性主动筛查,医疗系统工作人员也在其中,因为发现得早,及时地避免了疫情的扩散。
除了主动筛查,疫情快速控制还得益于疾控部门流调工作的迅速和精细。
上海本轮发现第一个确诊病例后的第五天,上海市疾控中心新冠防控现场组副组长潘浩和新冠防控综合组组长黄晓燕向记者介绍了本轮疫情发生后疾控部门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进展。

疾控人员在社区中调查。图片由上海疾控提供
“我已经搞不清今天是星期几了,从20日到现在,我和同事们一直在这边工作。”黄晓燕说。1月20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对外包后勤保障人员进行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混检样本中存在异常情况。接到信息,市区两级疾控中心第一时间派团队到达肿瘤医院现场。
流调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要求又细又快。确诊病例出现在医院,让公众多了一分担心。考虑到确诊患者工作场所的特殊,流调人员也把流调范围和流调的精细程度做了专门的设计。
潘浩表示,在医院内的流调,疾控人员特别注意到病例是否与医生、护士、病人接触,他们接触的密切程度是怎样的,从而判断风险程度。

疾控专业人员正在做流调分析。图片由上海市疾控中心提供
流调要做到多细?潘浩介绍,如果遇到调查对象乘坐了出租车的情况,除了调查到精确的上下车时间地点,还要问清楚坐在前排还是后排、用什么方式支付、是否全程戴口罩等等,这些信息对于确定密切接触者人群的范围都有重要价值。
在对确诊病例相关人员进行流调的同时,上海市联防联控机制已经响应,各个部门与疾控部门配合,一起锁定和隔离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和其他高风险人群。
1月20日当晚,与病例相关的30名密接者全部集中隔离并做核酸检测。流调小组还排摸出2817人,尽管这2817人与密接者的接触方式非常有限,但仍要分类管理。
2817人管理任务交给了“社区组”,全部实行集中或居家隔离,并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涉及外省市人员,上海市疾控中心还会及时通报当地同行。

“只提地点不提人”,该找的人找得到

1月21日上午,上海市民通过新闻了解到本市确诊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的消息,这一天和随后的疫情通报中,上海采取了一个开先河之举:公布病例涉及的高风险场所时,只公布场所,不将某个人的具体行踪公之于众。这个做法后来被媒体总结为“只提地点不提人”,这一做法不仅得到市民点赞,也作为尊重病人隐私的文明之举被其他省市效仿。
不公布病例详细的行踪,会不会导致高风险人群“漏网”呢?黄晓燕回答了我们的这个疑虑。她介绍,疾控部门的流调和追踪系统,通过与公安等其他部门紧密合作,依靠询问、技侦和大数据等手段,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活动轨迹还原。
找到这些场所后,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立即到位对人员和物品进行采样。接着,这些样本会立即送往实验室检测。
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付晨在多个场合强调疾控中心实验室发挥的一锤定音的作用。实验室24小时运转,为了检测的准确性,还需要用几种试剂同时检测。
黄晓燕说,因为疾控部门已经做了精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场所的研判,第一时间会联系到与这些场所相关的人员。
可是社区中的菜场、超市每天进进出出那么多人,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接受调查,有的居民会担心:我去过这些场所为什么没有人来找我?
黄晓燕解释,市民有这种意识非常好,如果市民自己不放心,最方便的办法是联系疾控部门咨询或者自己前往核酸检测点进行检测。
1月21日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介绍,上海共有126家核酸检测服务点,可以为市民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全市每天最大核酸检测量达到72.8万份,能够满足本市日常检测和春节返乡人员检测需求。
而最近,闵行区卫生健康委为了满足返乡居民的核酸检测需求,新增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9家区属公立医疗机构,临时对社会人员开放新冠核酸采样检测。
 
回应网上传言,凌晨发布确切消息

新冠疫情持续已经超过一年,长期的防控中,最怕的是谣言和恐慌。
1月25日下午,“红房子医院封院”消息在市民们的手机上流传,网上的照片的确显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门口聚集了很多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
当天晚间医院发布情况通报称,当日,该院在开展全院例行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中发现个别不合格样本,正在检测复核中。
为了确保安全,医院采取了只进不出的临时措施。由于医院里有很多孕产妇,当天晚上,医院为滞留的就诊者和家属都安排了饭菜,医院食堂准备的饭菜首先向他们提供,等到他们都吃完,再通知本院职工进行就餐。医院还提供充电宝、被子等物资,安抚孕妇和家属耐心等待结果。
26日凌晨,医院再次发布消息,全院例行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复核工作已完成,结果均为阴性。院区随即解封。

滞留的就医者和家属经历了牵动人心的10个小时,而网上的种种传言也因为大家一早醒来就看到的官方新闻而止步。
信息的及时公开,打消了市民的猜疑,让市民对上海疫情防控充满信心,这也是市民愿意配合防疫措施、积极主动抗疫的重要原因。
 
隔离,充分考虑特殊情况

过去我们很难想象,疫情防控竟然还牵涉到家里的宠物。
此前,上海市民酒店隔离时带上宠物的新闻获得网友好评。这两天,又一个跟动物有关的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上海防疫措施中兼顾精准与人性化的做法。
1月28日,黄浦区对26日确诊病例所涉的复兴中路一小区住宿条件较差的约300名居民进行转运,他们要到指定宾馆进行隔离观察。
工作人员进入居民区为居民做转运前最后的登记和解释工作。

图片来源 | 电视新闻截屏
居民史先生对工作人员道出了他的难处。他是信鸽协会会员,家里没人意味着小动物们将无人照料。“家里有四五十只鸽子,一房间都是小动物,你说怎么办?”最后的方案是,史先生和其他家庭成员仍然到宾馆隔离,留他的儿子一人居家隔离观察,以便照顾家里的小动物。
在防疫条件能够达到的前提下,一个年轻小伙子留在了家里隔离。这样的例子并非鼓励不加前提的“特殊对待”,而更多地体现了在保证安全的范围内防疫工作人员与居民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信小伙子也能够体谅这么多防疫工作者的辛劳,能自觉遵守隔离规定。
民众的理解与配合是防疫精准化的基础,上海用这些点点滴滴的体贴,换得大家的信任。

消毒,药水分好几种

经历了冬季疫情,我们学会了一个新词——人物同防,环境中的病毒也可能传染给人。
如果一个房间里居住过确诊病人,那么专业人员会到房间中去进行环境采样,门把手、房间开关、卫生间台盆、淋浴花洒、梳妆台等最容易触碰到的位置是采样的重点。

疾控人员对一确诊病例居住过的酒店房间进行采样和消毒 
采样完毕之后,疾控中心消毒专家会带领消毒人员进行终末消毒。他们手持大功率喷洒设备进入房间,对整间房间进行无死角的消毒灭杀。据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消毒使用的是过氧化氢消毒液,与一般消毒液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但可以对物体表面消毒,还能够对空气进行消毒,对于新冠病毒也有很好的灭杀作用。细雾状的消毒液很快在屋内弥漫开来,墙角、衣橱、书桌下、卫生间都是消毒的重点,确保万无一失。
不过如果对居民家中进行消杀,会不会损坏物品呢?疾控专业人员还真考虑到这一点。上海市黄浦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在对黄浦区昭通路居民区进行终末消毒时,对小区内各公共部位喷洒的消毒剂浓度要高一些,而为了减小对居民家中物品的损伤,入户消毒所用器具和药剂配比与公共部位不一样,需要特别配制,使用的消毒剂价格也更贵,人员工作量也大许多。

图片来源 | 电视新闻截屏
黄浦区疾控中心消毒科唐毅介绍:“我们配制的是过氧化氢消毒,再加上流量喷雾器,这样的好处可以让室内的环境不会很湿,但可以达到消毒效果。”
室内重点部位消毒完成后,疾控人员还将对环境进行采样复查工作,直到环境标本全部显示为阴性。
防疫措施的前移、精细的预案、多部门的配合、专业的流调能力、市民与政府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上海依靠这些方法抗疫。

正如龚正市长曾强调的“四早”“五最”,上海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面压实责任,筑牢安全防线。对问题隐患,要早排查、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努力在最早时间、从最低层级,用相对最小的成本,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争取综合效益最佳。

资料:上海黄浦公众号




· 你对“国乐”有多少误会?

· 一天收获2000万粉丝,60岁的刘德华凭什么?

· 寻物 | 历史上的动物膀胱口罩有什么作用?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