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是莎士比亚 =《奇葩说》,还是娱乐至死? | 旁观娱乐

2017-09-10 吴爱河 南方人物周刊


马东  图 / 本刊记者 姜晓明



 


这次在舆论关口上取得大胜,马东最应庆幸的其实是他遇到的是一个颜值不是太正义的许知远,而不是颜值绝对正义的吴彦祖,否则按照现在的趋势,你怼一下吴彦祖试试?




马东以一种被许知远反衬的方式火了。当然从2014年主持《奇葩说》开始,马东就火了——他辐射的疆域从中央电视台看不见摸不着的正经观众变成了网络上会吐槽的年轻人。割掉眼袋、穿红戴绿,坐在辩论场中的马东宛若新生。


这几年从央视离职的主持人着实不少,当体制不再是金饭碗,这群经验丰富的老电视人纷纷开始了换轨人生。但相比于正在各大卫视和网站“流窜”主持的李咏、试图从新闻主播转型为娱乐担当的邱启明,马东的结果显得尤为显赫:在网络综艺仍为蓝海的时刻,他就开发了一档集结思辨性和娱乐性的《奇葩说》。节目不仅贡献了马薇薇、黄执中、胡建彪等说话界高手,也让一些辩题发酵成了全民讨论的议题:结婚要不要门当户对、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为了成功用不用潜规则……《奇葩说》的成功并不在于探讨的话题有多么新颖,而在于他们直击了痛点——这个痛点可不是真的探讨结婚要不要门当户对,而是中国当下的价值观是撕裂的、是靠站队来巩固胜利的。因此当马东将这种撕裂以综艺的形式包装出来时,他就已经获得了一半的成功。


而另一半是什么呢?是节目中双方辩手以及主持人马东透露出的那种文明、狡黠、见缝插针又穷追不舍的怼。相比于知识分子们正襟危坐地探讨“婚姻是什么”,节目中的俏皮话自然会是这个世界更被拥戴的机敏。大部分观众被金句挠了痒痒,只会乐呵呵地鼓掌“他好聪明,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而不会再去想隐藏在这句话背后的会不会是一个有问题的逻辑。因为人们往往只需要结论来论证自己认知的合理性,而不需要真正的反思精神。否则当马东自述底色悲凉、许知远追问马东“为什么底色是悲凉”、马东答“有什么让你可以覆盖悲凉这个底色”时,人们就应该有所觉悟:马东玩的就是金蝉脱壳的语言游戏。不能说他不真诚,也不能说他很真诚,只能说他知道如何让价值观激起水花并在关键词的催化作用下产生节目张力。作为相声大师马季的儿子,马东深谙说话之道,虽然接受采访时他曾否认这一点,但他也承认相声听多了,自然会知道语言的尺寸在哪儿。


这样聪明的马东在2015年9月正式成为了商人。自立门户后,他很快就风生水起地承包了国内时尚杂志的若干年度人物。在颜值即正义的年代,他的机智转化为了一种能与小鲜肉抗衡的性感——有什么能比中年人自我转型更具标杆意义呢?更何况还是在互联网思维加持下的成功。


马东理所当然地能享受胜利者的荣光,只是不知道相声的尺寸能否帮助他厘清聪明和精明的区别,也不知道95%不假思索的崇拜,是否真的可以使他从内心确认“英国人看莎士比亚剧的娱乐跟现在人看《奇葩说》的娱乐没有区别”。95%可是个大基数,易于被取悦,也易于被煽动。这次在舆论关口上取得大胜,马东最应庆幸的其实是他遇到的是一个颜值不是太正义的许知远,而不是颜值绝对正义的吴彦祖,否则按照现在的趋势,你怼一下吴彦祖试试?


这就是现代娱乐精神培育的因果。


延伸阅读:外圆内方马东东|视频×人物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第525期

文 / 吴爱河

编辑 / 翁倩 rwzkhouchuang@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