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侦察兵

2017-12-29 朱江明 南方人物周刊

1979年1月,解放军从四川开进河口参加自卫还击战,按地图与现地对照侦察敌人前沿工事、火器配置情况,研究作战方案


“我们执行的除非是敌后破袭行动,否则更愿意使用微声冲锋枪和56式冲锋枪(中国的AK-47步枪)这类短小精悍的武器,其实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以侦察为主,最好整个行动中一枪不发。”



近日,冯小刚导演的新作《芳华》上映,片中反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那场位于西南边境的局部战争。这部电影的出现再次勾起人们的回忆。


我军有不少高层指挥官,均参与过那场战争。比如西部战区司令赵宗岐就曾是两山轮战期间的侦察兵,多次深入敌后活动,屡立战功。侦察与特种作战是当年那场战争中的常态任务,笔者近年来有幸和一些老侦察英雄交流,获取了不少一手战斗细节,至今看来仍旧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特种作战案例。


从已经公开的侦察大队作战纪实来看,当时侦察部队在轮战期间潜出的距离最远不超过50公里,这似乎并不算远。然而笔者跟老兵交流发现,当时的很多侦察行动虽然在地图上看并不算远,实际上由于山地阻隔,侦察小组在敌后步行的距离往往超过上百公里,且活动时间经常以星期甚至月来计算。


越战中美国特种部队组织的长距离侦察巡逻部队(Long Range Recon & Patrol, 即LRRP) ,就是深入敌后上百公里,独立活动数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解放军没有专门的LRRP单位或是明确的相关军事术语,但是从行动性质来看,当年的侦察兵执行的就是典型的LRRP任务。但当年我军的侦察队所遇到的问题远比美军棘手得多。我军侦察部队出境执行任务期间,几乎不可能获得任何后方的补给支援,这也就意味着所有武器、装备和给养都必须要出发时带好。


当年的老侦察兵告诉我,他们甚至有些行动单兵负载量超过70公斤。我当时听了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因为现代特种部队虽然有最新型的户外承载背包支持,在执行远距离徒步任务时也很难达到这个负载水平,我甚至怀疑老前辈有点吹牛了。然而老前辈对于我这种被外军技术洗脑的思维模式嗤之以鼻,他说难道没有好背包就不能背东西了吗?他说泰山上的挑夫祖祖辈辈都是靠扁担从山脚一步步把上百斤的物资挑上山顶的,人家一天能走两趟。所以当年的侦察兵出境执行任务,经常使用挑担子的方式带各种装备,比最先进的登山背包带的东西一点都不少。而且还有个好处就是一旦发现情况不对,把扁担扔地上就能就地战斗或者撤退,不像美军大背包还需要几个解脱步骤。


对于当年之所以出境作战距离很少超过50公里,老前辈们认为主要是由当时我军的火力投送能力和作战目标决定的。两山轮战期间,解放军主要的作战目标是固守边境地区己方领土,同时也要夺回一些被敌方占领的地点,尤其是直接威胁我方阵地的敌方高地。因此侦察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己方防线前方的敌军阵地进行侦察,摸清楚对方的隐藏火力点。除此之外,还要想办法越过对方防线,找到对方的远程火力阵地,引导我方炮兵摧毁。由于当时越南方面炮兵的火力投射能力很难超过50公里,因此我方侦察兵也没必要到更远的距离去。与好莱坞电影中美国特种兵执行任务时武装到牙齿的形象不同的是,当时的中国侦察兵其实并不崇尚重武器。现在特战题材没有狙击手简直没法拍,当时的侦察兵出境执行任务反而很少带狙击步枪。老前辈告诉我:“我们执行的除非是敌后破袭行动,否则更愿意使用微声冲锋枪和56式冲锋枪(中国的AK-47步枪)这类短小精悍的武器,其实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以侦察为主,最好整个行动中一枪不发。”


尽管官方的资料显示,当时总共有15支侦察大队执行任务,然而老前辈却告诉我其实还有第16支侦察队。这支侦察队的名字至今还处于保密之中,不过80年代有部名为《黑豹突击队》的电视剧,就是以第16支侦察队为原型拍摄的,很多电视剧里的演员还是该侦察队的成员。所以,我们姑且就称这支侦察队为黑豹侦察队吧。黑豹侦察队是整个两山地区作战指挥部直辖的侦察力量,其人员均从其他侦察队中抽调而成,现在看来颇有点海豹六队的意思。我所认识的这位老前辈,就曾在黑豹里边待过,他们执行过的很多任务至今保密。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第539期

原标题《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侦察兵》

文 / 朱江明

编辑 / 孙凌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