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毕加索疯狂打CALL的非洲木雕,教你怎么买买买!

夜读君 国际在线


去远方 / 生活的艺术 / 周末读诗


当越来越多中国人去非洲旅游

热衷于买买买的他们

当然绝不会放过非洲本土特产

那到底什么最值得买呢?

先卖个关子


非洲木雕


如同石雕于欧洲,陶瓷于中国

那些怪诞如“外星人”的木头雕像

是非洲艺术的经典代表

西方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可以说是

非洲木雕最大的艺术推手了

他曾说过一句惊世骇俗的话:


“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中国和非洲,西方根本没有艺术可言。”


毕加索疯狂痴迷于非洲雕刻,受其影响

他于1907年创作出了著名的《亚威农的少女》

震动艺术界的立体主义绘画就这样诞生了


《亚威农的少女》


而对非洲雕塑的感悟

用毕加索的评价最能说明一切:


“这些雕塑与任何一件传统雕塑都不同,它们是精灵,它们反对一切,包括未被探明的。他们恐吓着人们的精神,我迷恋的望着他们,最终悟出来了,我也要反对一切。我开始相信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敌人!精神、动机、无意识实为一体。我懂得了我为什么是一个画家。”



连毕加索都来“站台”打CALL了

去非洲旅行怎能不带回几个小的木头雕像呢

这样的“特产”最适合文艺范的旅行者了


买非洲木雕,该如何下手?

今晚《夜读》给你一些启发


非洲雕塑——灵魂的栖身地





讲个故事:我在非洲买木雕


当你踏上非洲大陆,不管是在家庭、机关、学校,还是在公司、酒店、大街,相信,你见到的木雕不会少于见到的非洲人。


我在埃塞俄比亚参观一木雕作坊时问艺人:“雕刻这些艺术品有图样么?”艺人答道:“我们雕刻的不是艺术品,而是灵魂。灵魂是没有固定模样的,凭我们对世界和生命的理解,雕刻出自己想像中的样子。”原来如此,难怪在非洲找不出两件相同的木雕。艺人们雕刻的是有形的东西,可在雕琢的过程中,把无形的灵魂融了进去。观赏非洲木雕,不是看雕刻得是否逼真,而是透过木雕的形状看到一个灵魂、一种情感。



所以说,每件非洲木雕都承载着一种精神、一种愿望、一种寄托,这才是非洲木雕的真正内涵。正因为如此,非洲木雕主题多冷漠静穆,让人摆脱躁动,在安宁中拓宽想象的空间,冥想着木雕里的那个灵魂和自己灵魂的寄托。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的那样,一个人的内在性格在他安静的时候比在应酬他人的时候显露得更充分,所以,理想的雕塑几乎都是表情和姿态淡漠,甚至是没有表情的雕塑形象,带着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姿态,显得那么平静。


每次去非洲,我总要买几件木雕回来送朋友。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的一家木雕商店,一件别致的乌木雕让我驻足观看。这件木雕底座上有三个造型各异的猴子:一个双手捂着眼睛,一个双手捂着嘴巴,一个双手捂着耳朵。我站在这件木雕前端详了几分钟,设法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店主悄悄走到我身边解释道:“这件木雕透射出我们非洲人的人生哲学。”



有点木雕知识的我不认为店主是故弄玄虚,我知道,非洲木雕所表现的精神境界高深莫测,于是,我便耐心地听店主讲下去。


捂眼睛,意思是有些东西不该看。不管在家庭、单位,还是在朋友中间,有些东西可以看,但有些东西就不可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侵犯了别人的隐私,就会产生冲突,破坏了生活的和谐。


捂嘴巴,意思是有些话不该说。妄语瞎话不该说,吹牛大话不该说,挑拨离间的话不该说。病从嘴入,祸从口出。有人总与机会失之交臂,其主要原因就是管不住自己的那张嘴,一时痛快,酿成终生痛苦。《圣经》告戒人们: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


捂耳朵,意思是有些话不该听。谗言不该听,谣言不该听,谎言不该听。人活在世上,形形色色的话语充斥耳边,听者对这些话要认真甄别,知道那些话是可听可信的,那些话是不可听不可信的。凡想干一番事业的正人君子,一定要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凡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就要毫不动摇地干下去,决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店主解释完,我按标价买下了这件从艺术欣赏角度并不起眼的木雕。


非洲木雕诉说了历史、传承了文化、折射了生活、融入了自然、再现了梦想,它是人生哲学的导师,教给人某种生活态度,某种做人准则,某种价值取向。(刘植荣)



非洲木雕常见这四类:


第一类是人像雕像,如头像、胸像、男人狩猎、少女顶水、母亲哺婴、艺人击鼓等,表现了人的生存价值、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类是动物雕像,如狮子、犀牛、大象、羚羊、长颈鹿等,动物木雕性情灵动、憨态可掬、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具有鲜跳的活力和独特的美感。


第三类是图腾,这类木雕表现了非洲原始宗教的神秘和对诸神的敬畏。


第四类是器具,包括非洲人民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


非洲木雕艺人


科普时间:非洲木雕有些什么讲究?


木雕是非洲雕刻的主要载体,它的地位如石雕于欧洲,如陶瓷于中国。


非洲木雕主要是指热带非洲(也就是西非诸民族)的雕刻。西非雕刻主要是民族传统木雕。有小雕像和面具。


非洲的雕刻并不刻意追求形象的逼真而是用整体写意的手法,脸上的两只眼睛无非是随意戳上的小洞,嘴似不经意拉出的一条开口,鼻子则概括成简略的几何形,身上的造型只取其势去其形,头饰与耳朵的夸张似乎是人神之间的一种意境。据说毕加索的立体画风格就是得到了非洲几何形状面具的启发。这类大写意的手法,不求外形的逼真,不重细节的刻划,局部看,显得十分随意简单;整体看,却透露出一种活泼鲜跳的内在生命。

木雕一般由整块的树干雕刻而成,很少有拼接的作品。斧子、扁斧、凿子和锤子等是主要的工具,完成的作品一般通过烧烤或者用木灰着色,色彩则来自植物和矿物质。由于多用未完全干燥的木头雕刻(据说是为保全它的灵魂),收藏非洲木雕要格外注意保养,防止裂缝出现。炎热的热带气候很容易毁坏木雕,因此先古木雕根本无法保存下来。但是木雕创作手法源源流长,有着古老的传统,呈现出神秘迷人的光彩。



非洲木雕主要是指热带非洲(也就是西非诸民族)的雕刻。西非雕刻主要是民族传统木雕,有小雕像和面具。非洲木雕造型全部为静态,而且多为单个人物。雕刻并不注重写实,而是试图展现一种自然的本性。他们大多认为有一个万能之源的神,他能使一切生命运转。人们借助宗教祭祀仪式,让这些神灵降临到雕塑里,并从它们那里获取神灵的庇护和智慧。他们相信死者永远存在于活人中间,而木雕正是其祖先灵魂的化身


也许是为了让灵魂有较大的空间栖身,非洲人物形象的头部显得格外突出



美国第斯曼夫人曾恰当地为非洲的艺术作结:“非洲的艺术制作,不是徒供欣赏,而是为神灵与王者服务。而其作用,非为装饰,过去以迄现在,都是为社会生存而表达与支持他们的基本精神价值。”


非洲木雕既使用软木,又使用硬木。硬木有铁木、红木和乌木。用硬木制成的小雕像,表面平滑光亮;用软木制成的小雕像,表面粗糙,并被涂上白、黑、红褐三种鲜艳的颜色。



人像通常是用一根木料雕制成,往往呈直立状态,没有任何转身姿势,没有手势动作,看似僵硬固定。然而非洲木雕具有真正艺术作品的特点:节奏感!黑人艺术家通过安排雕像的各个部分的体积、形式及空间位置,使手中的雕像表达着各种感情。他们赋予雕像不同的节奏,使作品产生出稳定感或灵巧感、重量感或轻盈感、宏伟感或优雅感。



与欧洲雕像不同——没有正常的人体形态,没有复杂的动作,也没有多人物的构图,而是通过非常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这种怪诞的木雕造型是非洲原始部落对客观世界的心理反映。在非洲木雕作品中,存在着一种感人至深的纯朴、稚拙、粗犷,并富有纪念性和节奏感。



在原始部族的生活,黑人们认为,死亡不是生存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另一种转移。他们强烈崇拜死者,认为死者永远存在于活人中间,相信他们有超自然的力量。但是黑人们认为灵魂需要一个新的躲避场所——就像人的躯体一样,在那里灵魂才能继续生存。于是他们创造了雕像来容纳死者的灵魂;木雕作品被看作是一种具有魔力的神物。因此对于黑人来说,雕像是不是酷似人像无关紧要,主要是给幽灵制造一个栖身之处。他们认为宗教仪式用的小雕像是祖先灵魂、大自然的灵魂、神祗灵魂的化身,认为小雕像附着灵魂的本性。



热带非洲西部和东部的木雕有很显著的不同在西部,木雕的形象生动而富有想象力;东部的木雕则比较单调死板、千篇一律。例如巴乔克维族、约曾巴族的木雕是写实的,线条具体细腻,生动优美,我们甚至可以看出木雕各自不同的表情神态。而巴科塔族的作品则很程式化,几乎所有的木雕都出于一个模子,表情比较僵化呆滞。占罗族面具的特点是长团脸、尖鼻子,眼睛里蕴涵着一股忧郁的神色。与之相反,马里的多员族、布基纳法索的博博族的雕像健美、丰满,蕴含着活力和生命的气息。



虽然我们在非洲木雕中没有感到古希腊雕刻的那种温暖柔和静穆伟大,没有在木雕的身上看到“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特点,但是我们却可以欣赏非洲木雕的造型独特、激动人心的形象。非洲艺术家们用他们的双手,使真实的事物完全变形,形成了与原来形态结构大不相同的木雕形象,显示出大胆的创造精神、强烈的节奏感以及新颖的构思



猛地看到这些非洲雕像,确实挺吓人的!各种不成比例的身材和五官,让人无法理解。这也是神秘非洲吸引世人的地方。如果说,非洲确实是人类起源之地,那么从这些雕塑和面具里,每个人都可以努力去感知你的本来模样哈。


【夜读“非洲”系列】


听着黄家驹唱给非洲的歌《Amani 》,今夜无梦到非洲

走出非洲 100年后中国人的故事之“恋恋风土”


加夜读微信:guojizaixiankefu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夜读】专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