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组油画带你看透中国农民的形象变迁

2016-03-04 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


海南看房团,精彩点这里⬇️⬇️



农民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关注农民也是关注国家。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音乐家可以通过歌声,画家可以凭借画笔。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一组油画,看看中国农民在不同时期的真实感人的面貌。


20世纪初期:悲惨苦难


《弃民图》


《放下你的鞭子》

20世纪30年代,赴日留学的美术学子归国,中国农民才得以入画。最具代表性的即使王悦之描绘破产农民形象的《弃民图》,以及司徒乔表现的遭受苦难但内心充满了抗争斗志的《放下你的鞭子》。


建国初期:自信昂扬


《我们走在大路上》


《入社去》

这一时期,是中国农民题材油画大发展的时期。农民翻身做主人,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反映在油画中是自信的形象,比如潘世勋的《我们走在大路上》、张文新的《入社去》。


文革时期:高大全


《又是一个丰收年》


《渔港新医》

农民的阶级属性被无限强调和放大,而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真实情感则被遮蔽,按照“高大全”、“红光亮”的形象标准,油画里的农民各个满面红光、精神焕发,与现实生活中的农民形象相差甚远,顾盼、潘鸿海创作的《又是一个丰收年》和陈衍宁的《渔港新医》即是如此。


改革开放初期:平凡真实


《父亲》


《西藏组画》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社会经济变革之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心理情感上也大不同于往昔。油画中的农民形象也由文革时期的“假大空”回归真实。


90年代初至今:做城里人


《诚城》

《工棚》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社会结构又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汹涌而来的“民工潮”。于是农民在城市的生活状态成为表现农民形象的重要方向。忻东旺的《诚城》和徐唯辛的《工棚》等作品以写实的方式对进城农民工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进行刻画。


猜你喜欢


来源/农业创业说

本期监制/张克宣  主编/武钊  

编辑/朱之韵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 商务合作:0371-65605076

✓ 村长微信:happycunzhang

☟ 喜欢,请给我们点个ZAN !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