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勒为什么能拥有“全球主场”?
费德勒和纳达尔
当德约科维奇和穆雷相继在本届澳网首周出局,网球界就开始为第三十五次费纳决造势了。
我却迟至1月27日的半决赛才开始有此期待。当纳达尔和迪米特洛夫战至决胜盘第八局,纳达尔被迪米逼出两个破发点时,罗德·拉沃尔球场的观众们终于放弃他们维持了一整晚的理中客形象,开始一边倒地为纳达尔加油呼喊。也许是观众的呼声扰乱了迪米的注意力,也许是还不太习惯这样的大场面,迪米错过了几个关键分,而纳达尔接管了比赛。
第一次坐在大满贯比赛现场的我突然想到,这是在电视上看过多少次的场景啊。在比赛最重要的关口,还哪有什么绅士风度、网球礼仪,观众会自动做出他们的选择。
那么,被全场观众如此拥护的纳达尔,与素来被称为坐拥“全球主场”的费德勒时隔多年的重逢,会发生什么呢?
澳网赛事中纳达尔的粉丝
这场比赛之前,费德勒在大满贯赛场对纳达尔已经有十年未尝胜绩。是改写这一尴尬纪录,还是目送纳达尔获得公开赛时代首个双圈全满贯?从略显悬殊的H2H记录来看,结果似乎更多地取决于纳达尔的表现。
整座墨尔本城也在兴奋地等待结果。这个艳阳高照的周日,咖啡馆里的人们都在谈论两人的名字,市中心的联邦广场外墙上映出费德勒的大幅画像,甚至米尔卡出现在某个商场药店也成为社交网络的谈资,17号种子依然是网球世界的中心。
1月29日,费德勒在澳网男单决赛中
费德勒也不负众望,首盘开始即在发球和反手都展现了良好的状态。如果说纳达尔在费纳决中的经典套路是“打你反手、打你反手、打你反手、等你失误”,那这一次,费德勒成功地通过精准的落点和控制非受迫性失误防止了被套路。不过很快,第二盘上升的失误数量将胜利指针拨向了纳达尔一边。
双方你来我往各拿一盘的过程,现在回想起来已不够真切。平心而论,这场比赛的现场观感某种程度上并不算太好。从双方球员入场起,球场的各个角落就此起彼伏地响起“Roger”或是“Rafa”的喊声,即使是在球员聚精会神准备发球时也不例外。
费德勒的支持者
局间,坐在我前排的男士大喊一声“Vamos Roger”(vamos,西班牙语“加油”,用于支持纳达尔),似乎是对现场之吵闹的调侃或讽刺,随即引起一阵哄笑。
无疑,球场中央是球员的对决,周围则是泾渭分明的两派球迷的角力。
到了决胜盘气氛陡然紧张起来,每个回合进行时场内都静得让人窒息。我右手边的澳洲小哥有着一头漂亮的金色长发,费德勒率先被破发后,他垂下头,将脸深深地埋在金发之下。过一会儿,纳达尔面临破发点时对一个明显的出界球提出挑战,果然浪费了一次鹰眼机会,我左边欧洲来的男青年就低头用绿色鸭舌帽盖住脸,不忍再看。怎么全世界球迷在紧张、懊丧、失望时做的动作都是一样的“低头、捂脸”呢?于是左边的绿色鸭舌帽和右边的金色长发就在费纳双方此消彼长的气势中此起彼伏。
正是在第五盘第六局,费德勒顽强地完成回破,原本势均力敌的场面突然转向,“Roger”的喊声一下子占据了高点,这一刻的纳达尔成为了迪米特洛夫,罗德·拉沃尔变成费德勒一个人的主场。
费德勒
全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瞬间是第五盘第八局最后一球。纳达尔打出一个弹网球,球跃起在网带上方,所有人都在等待它落地,所有人都不知道它会落向哪里。网球滞空的瞬间或许只有一秒,或许一秒都不足,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刻像电影定格的一帧,所有人的动作都停止,只有时间在流动。网球落地,界外,费德勒迎来发球胜赛局,现场山呼海啸。这时,我才发现,不知何时,我这自称中立的球迷也跟着眼前所有人站了起来,为费德勒挥舞着拳头。
接下来的故事如你所知,纳达尔在最后一球中使用了鹰眼挑战,在全场“in”的喊声中,费德勒赢下了第18个大满贯,赢下了我眼中的这场“主场”之争。
费德勒赢得了第18个大满贯
观众们走出球场,走出伟大的对决,重新进入午夜的城市。安静的路上,我得以在脑海中回忆这场比赛的细节,以及我所有有关费纳决的记忆。即使是对于既非奶粉亦非豆粉的我,费纳决也贯穿了过去十多年。2008年在雨水中时断时续的温网决赛是旷日持久的史诗,2009年澳网泪流满面的费德勒演了一出闻者落泪的悲剧。甚至于费德勒唯一一次法网夺冠,纳达尔也以罕见的缺席完成了不在场的在场。
相较之下,昨天这场比赛,不是最戏剧性的,不是最悲剧性的。千帆过尽,两人“我还会再回来”的诺言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显真诚。
此役过后,费德勒手握十八冠,依然是那只“GOAT”(Greatest of All Times)。纳达尔是现役男子球手中唯一的金满贯得主。同样获得全满贯的德约科维奇完成了“Novak Slam”(连夺四大满贯)的壮举。现任世界第一穆雷也手握三座奖杯和两枚奥运金牌。人们总在讨论这是不是男子网坛最伟大的时代。是的,毫无疑问。
回到开头的问题,费德勒为什么能拥有“全球主场”?因为他卓越的天赋?事实上,体育界从来不缺天才选手,萨芬也好克耶高斯也好,有时候,使他们留名的与其说是天赋,不如说是对天赋的挥霍。
第三十五次费纳决给出的是另外的答案:努力,热爱,坚持。这结论俗透了,但既然是鸡年伊始,就让我们干了这碗鸡汤吧。
费德勒
我至今记得2015年法网,当德约科维奇第三次在决赛败北,一向苛刻的巴黎观众却在他领取亚军奖盘时给予了长达两分钟的掌声。而此前他数次面对费纳,还常常因“全球客场”成为群嘲对象。
就像德约科维奇一样,对于迪米特洛夫或者其他后继者而言,“全球客场”都可能有变成主场的一天。但是,尊重只能经年累月、一拍一拍地赢下来,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这场比赛也与历史完成了某种方式的呼应。上一次两位30岁以上的球员之间的大满贯男单决赛发生在2002年美网,同样是17号种子的桑普拉斯击败了一生的对手阿加西,赢得职业生涯最后的桂冠后激流勇退。年长一岁的阿加西仍然继续坚持,转年又在墨尔本登顶。对于这项他既爱且恨的运动——他的职业,阿加西曾在自传中如此写道:Few of us are granted the grace to know ourselves, and until we do,maybe the best we can do is be consistent.
这或许也是费德勒、纳达尔,所有伟大的球员们想说给你听的心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年度美食刊「环球寻味记」 ↓↓↓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期新刊《环球寻味记》+ 美食书《最想念的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