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比反腐更吸引90后的,是“达康书记的GDP”
《人民的名义》火了,这部集合了数十位老戏骨,以反腐为题材的电视剧会受到关注并不令人意外,但它成为吸粉90后的“超级爆款”却超出了编剧周梅森和导演李路的预判。
这是一部官方授意的电视剧,有反腐倡廉的政治宣传色彩。编剧周梅森曾是最畅销的官场小说作家,他最火的时候,党政机关干部大多是他的读者,多数人借读小说消遣,个别人学习书中的侦查反侦查手段,有备无患。
2014年底,最高检影视中心找到了他们的艺术顾问周梅森,希望他写一个反腐题材剧本。这个计划早已受到了中纪委和广电总局的支持,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的意见是,“可以拍,但是要精品,要反腐不要展示腐败。”
为了保证这部剧在创作上的顺利,中宣部、广电总局和其他部门专家领导甚至参与了研讨会,为这部剧和未来的反腐剧规定了最高尺度——反腐反到副国级。
这种规定听起来有点好笑,有点讽刺,但“副国级”的确是迄今为止国内反腐、刑侦题材电视剧中反面人物的最高级别了。事实证明,这个有些讽刺的尺度调整,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尽管从一开始就有着政治宣传的目的和背景,但按导演李路的说法,《人民的名义》从筹备到找投资、找演员,再到拍摄和播出的各个流程都是市场化的,“反腐剧”的类型限定还一度成了这部剧寻找投资的障碍。
不过结果是好的,《人民的名义》一播出就收视率节节高。贪官下马,满屋子红色钞票,这种大尺度的开场让《人民的名义》瞬间成了网红剧。
按照惯常的逻辑,一部讲反腐倡廉,权力斗争的电视剧本该是中老年观众的菜。更何况,剧中演员都是40岁以上的老戏骨,缺少鲜肉和小花的点缀,并不符合年轻观众的口味。但《人民的名义》却一反常规,成功吸引了众多90后粉丝。如今,剧中的市委书记李达康已经成了这部剧的头号网红,在视频网站上开着弹幕看剧,满屏的弹幕都在关心“达康书记的GDP”。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91ynf46s&width=500&height=375&auto=0达康书记《GDP之歌》
导演李路觉得,《人民的名义》能吸引90后的原因是这部剧超正的三观。但在我看来,“超正的三观”只是这部剧能够顺利播出的前提,吸引90后的东西要比“三观”复杂和有趣得多。
对于绝大多数90后来说,国内的反腐剧是个新鲜题材,很多年轻人抱着猎奇的心态。
他们想看看传说中的贪官嘴脸和官话官腔。老戏骨们满足了年轻人的猎奇心。
《人民的名义》集中了包括张丰毅、吴刚、张志坚、张凯丽、许亚军在内的数十位演技派演员,他们的表演大多有现实参照,丰富而有层次。剧中人动辄讲大道理,上纲上线。工作中“人民”、“党”、“国家”时刻挂在嘴边,回到家,夫妻俩的话题也是国家大事和网络暴力,这些大词儿和一本正经的画风并非虚构,而是这个系统的人固有的生活状态和语言体系,他们不自知。
但对于90后和95后来说,这种表达方式离自己很远,很可笑,又有槽点,对于这些大词儿和一本正经,他们少了上一代人因听得太多而产生的厌倦,反而把这些素材当成调侃和解构的对象,玩儿得不亦乐乎。
和以往的反贪剧相比,《人民的名义》的剧情冲击力更强,也用了很多类似于美剧的手法,用强冲突吸引眼球。
电视剧一开场就噱头很足。侯勇饰演的处长赵德汉面对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处侯亮平的盘问处变不惊,义正言辞,当贪污罪行被揭穿后,他画风一转,满口“农民的儿子”,跪地求饶,这德行对比强烈。
剧中赵德汉的原型是北京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小官巨贪,从他家里搜出的钞票累死了四台点钞机。这个与现实相对照的剧情有着极强的话题性,“花式点钞”成了微博热搜,满墙的人民币也被网友恶搞成“面币思过图”。与跟进剧情并行的是,年轻人把这部剧当成了再创作的素材,而这种粉丝再生产模式,他们早已在二次元文化和各种粉丝剧中练得驾轻就熟。《人民的名义》为他们提供了清奇的原材料。
作为一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比以往的同类题材拍得更商业化。它掺杂了悬疑剧的推理和设置悬念方法,它把剧中的每个人物都设置得模棱两可,在已经播出的16集中,几乎每两集就有一个新的悬念出现,用来推进剧情。汉东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出车祸,商人蔡成功对多方追捕,身份神秘的女企业家高小琴左右逢源……和十年前的反腐剧相比,《人民的名义》不展示贪腐过程,只强调破案和缉查过程,因而悬念更多,剧情更紧凑,这是这部剧更商业化的一面。
周梅森在这部剧中设置了一位英雄形象——陆毅饰演的侯亮平。他是剧中唯一理想化的角色,英俊、幽默、桀骜不驯又机智过人、不畏强权。他也是全剧唯一没有仔细交代个人背景的角色,正如他的外号“猴子”,像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人,带着大闹天宫的使命。
陆毅饰演的侯亮平
这一角色一方面用来打破整部剧过于现实主义的气氛,一方面也是导演和编剧为平衡市场,吸引年轻人而设计。目前来看,观众对这个角色的分歧最大,有人喜欢,有人觉得出挑,有人质疑陆毅的演技。原本,李路想把这个角色打造得更雅痞一些,让陆毅吹口哨,言辞更不羁,但后来,这些内容都被删掉了。显然,如今这个人民公仆的形象已经是官方所能容忍的最大尺度了。
中国官场向来分派系,《人民的名义》也有两大派系——高育良率领的汉大帮和李达康领衔的秘书帮(目前秘书帮只有李达康书记一人)。电视剧播出十几集,网友和观众已经开始站队,大家常常边看剧,边以弹幕形式拉帮结伙。
年轻人以站队的方式增加参与感,而站队行为也增强了电视剧的观众粘性,这种互联网化的互动方式,大概是片方没有想到的。
吴刚饰演的李达康的走红是《人民的名义》的最大意外。从目前的网络传播来看,达康书记已经被玩坏了,和谁是巨贪相比,网友和观众更关心“达康书记的GDP”。三天前,吴刚在微博上发了一张李达康的照片,《人民的名义》播出之前,吴刚的每条微博留言不过上百条,但那条有李达康照片的微博却吸引了超过七万条留言。
大家开始关心李达康是从他一手提拔的副市长丁义珍出逃开始的。在其他官员都陷入贪腐和反贪腐斗争中时,李达康是唯一游离在这场游戏边缘的人,他关心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政绩。在吴刚的演绎下,这个角色时而正直,时而气急败坏,他顾全大局,但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人民的名义》是个欠缺幽默感的电视剧(陆毅那些强行插入的笑话和调侃不能算数),而吴刚赋予李达康的有点憋屈的气质就成了整部剧最大的幽默来源。这本是个严肃的角色,但当网友从“总是背锅”的角度来诠释这个人物时,李达康的一切追求政绩、躲避牵连责任的行为就都成了笑点和他的可爱之处。
相较于安安静静看一部三观正的反腐剧受教育,90后观众更愿意找点乐子解构它,把老戏骨打造成网红就是乐子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学会选择」
▼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