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被戳穿的江湖谎言:传统武术与搏击产业现状

2017-05-21 吴丽玮 三联生活周刊

一场太极和MMA的约架,牵连着传统武术、散打与MMA三个层面。在这个挑战背后,中国搏击产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散打:与传统武术分道扬镳




徐晓冬揭穿雷雷拍西瓜、“雀不飞”的骗局,李宝如非常认可:“这些把戏就像魔术似的,只有‘你知道的,我还不知道’的差别。”他叫来一个小徒弟,撩起后背衣服说,“肤色均匀”,然后退到一步之外运气发功,再掀开徒弟的衣服,脊背两侧各出现一道明显的红印。“想明白了没有,我刚才把衣服放下的时候,已经在他背上抠了。所谓的黑砂掌也是一个道理。”

原什刹海体校摔跤散打教练李宝如出生于1934年,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本刊记者,从30多岁开始,他就明白了传统武术的真相。“传统武术里,只有摔跤有实战性,其他都是健身。所谓的侠客、义士,只是小说里的人物,真人我没见过,我也不相信。如果传统武术真厉害,八国联军来了,武术怎么就不行了?”

李宝如自小在永定门外杨家园长大。他告诉本刊,杨家园有当时北京有名的民间训练场,在他上一辈人里,这里出了好几个摔跤名将。李宝如小时候先在训练场练“把式”(长拳),后来又练摔跤。“看场子的、大人、小孩都在那儿练,大人教小孩,摔到一定水平会有大人主动给说绊子,正规点地教几手功夫。”解放以后北京有“京跤怯把式”的说法,北京话里的“怯”指河北山东一带,北京以摔跤见长,河北和山东的长拳厉害。李宝如说,京跤没有门户,没有磕头拜帖,因此北京男孩练摔跤的人很多。“‘两两相对,扑倒为胜’,摔跤始终是实战性训练。在传统武术里头,只有摔跤进入了官方系统,这也说明摔跤是有技击性的。清朝时候有训练八旗教习的善扑营,练的就是摔跤。清朝灭亡以后,这些教习们散落到民间,教会了老百姓宫廷的摔跤技术。”

解放后,摔跤和武术其他门类一起归国家体委武术处管理,1957年,国家引进了“洋跤”,即自由式摔跤和古典式摔跤,摔跤变成了一项现代体育运动,在“文革”以后,摔跤和柔道、举重三个项目归在一起成立举摔柔管理处,和传统武术的距离越来越远。

1979年,他和梅惠志、王守信研发散打技术,以摔跤为主,形成了北京散打的特色。“有专项素质训练,练力量和柔韧性,通过打吊袋练拳,双方对战练摔功,另一个重点是腿的速度和力量,散打里腿法得分最高,拳法虽不容易得分,但可以打乱对方阵脚,摔跤又是北京队的特色,这样拳、摔、腿三项综合起来,是北京散打队的主要得分手段。”李宝如说。

由此可见,散打是一项综合性的竞技搏击项目,与传统的套路武术背道而驰。李宝如回忆说,项目开展之初大家都比较谨慎,护腿板、护膝、手套、护指、头盔全套配备,后来逐渐卸下了装备,头盔、护胸都不带了,比赛的观赏性大大增强。为了提升散打队的实力,教练组经常邀请形意、八卦等拳种来队内交流,但没有任何一种拳种跟散打队员相比能占到上风。“只有大成拳勉强可以对战。”李宝如说。


MMA:抢占搏击赛事市场



1998年,美籍华人安帝来到北京发展。他在美国读书时非常喜欢武术,但在当时的北京只能找到一家私人拳击馆,于是决定自己开一家,既能教人,也方便自己练。安帝主要练的项目是巴西柔术,是一项源于中国传统武术,以擒技见长的综合格斗技术。他告诉本刊记者,大约在1993年,还在读大学的他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比赛形式。“当时我弟弟拿了一盘录像带给我看,跟我说那些人居然在打架。”这场比赛便是当时刚刚创办的世界MMA顶级赛事UFC的一场比赛。巴西柔术是MMA里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有些人认为MMA正是在巴西柔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几年之后,中国有了第一拨练习MMA的人。徐晓冬和他的“恶童军团”通过朋友从国外寄来的VCD摸索,李宝如的几个徒弟也在对此进行研究。“那时候没有拳馆愿意接纳他们比赛,”李宝如告诉本刊,“只能在石景山或者通州的小公园里露天打。有个徒弟写了一个报告,表达了想在国内发展MMA的愿望,托我带给了北京市武术院的领导,但当时的领导很谨慎,说这个项目国家没有牵头,下面自己发展并不合适。”


于是MMA在国内开始了从底层发展,逐渐市场化操作的过程。2005年,安帝的公司办了“英雄榜”,是国内最早的一个纯MMA商业赛事,当时在内蒙古卫视播出。安帝说,因为政策和市场不成熟,商业化一直是赛事的挑战,期间“英雄榜”曾停办过一两次。“直到十几年后,搏击赛事依然卖不出版权,相反,想找到电视台播出,赛事是要支付给电视台占屏费的”。

但安帝依然相信包括MMA在内的搏击类赛事未来会在中国有巨大的发展,他向本刊分析道:“首先,中国的老百姓喜欢看武术。根据武管中心的数据,光是练习武术的人,全国就超过9000万人,那么观看武术比赛的人数一定更多。第二,美国有数据调查,最喜欢看MMA的人群是18~39岁的男性,这些人最喜欢的项目不是篮球、足球、橄榄球,而是MMA,在中国,18~39岁的男性人数是2.5亿。第三,只有中国才有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中国人有这种文化背景,是发展搏击赛事的良好土壤。”

美籍华人安帝

MMA在赛事发源地美国也不过20多年的历史,来到中国后,终于在最近几年,有了比较快的发展。根据安帝的观察,国内搏击类赛事的热潮出现在2015年底,“当时出现了大量的赛事,2016年全国共举行了520多场搏击比赛,其中除夕当晚,就有20多场比赛在各个电视台播出。2016年全国体育赛事的电视占屏率,除了足球、篮球之外,搏击已经占到了第三位”。

目前国内的搏击类赛事分为A、B、C三级,A级最高,C级最低,徐晓冬脑子活,在无人问津的C类赛事里开拓市场,如果不是最近的一连串麻烦,他坚持下去没准会等到市场爆发的那一天。但是到目前为止,即使是声称拿到几轮风投的顶级赛事,也都处在疯狂烧钱的阶段,这代表了包括MMA在内的搏击类赛事在中国起步发展的现状。


“体育赛事的终极商业模式还是转播版权的销售。”安帝说,“但是目前连足球、篮球在转播版权的收益上都面临挑战,赞助还是最现实的收入来源。格斗和中国体育市场一样,前途光明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另外,在政府和资本的支持下,国内大大小小的城市里新增了大量比赛,这些比赛需要更多的选手来填补空白,在中国,搏击专业选手大约在200人左右,现在是供不应求的。

搏击选手刘文擘现在也办了拳馆,除了教普通人训练,也培养了12个职业选手。他告诉本刊,现在每个周末,全国都有10~20个城市在搞搏击比赛,想赚钱,选手都可以去参加。但他认为一个职业选手的比赛节奏应该像美国UFC签约选手一样,每年参加3~5场比赛为宜。“每一次比赛结束之后要养伤,还要恢复训练,针对下一个对手进行比赛,打得太频繁是不利于长远发展的。”但很多圈内人表示,现在国内最顶级的选手,出场费多不过十几万元,有些运动员为了赚钱,必然会选择参加大量赛事,一个圈内人透露说,他认识一个非常优秀的选手,两周就打了三场比赛。“现在管理是很混乱的,应该对运动员参加比赛的频次做出限制,不然会出危险。”

搏击选手刘文擘在自己的拳馆里

2015年底,一直处在自由生长状态的MMA成立了联盟组织,今年4月底,他们刚刚结束了中国第一届MMA选拔赛,各级别冠军将代表国家参加亚洲锦标赛和世界锦标赛。MMA联盟挂靠在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下面,徐晓冬以MMA的名义挑战了传统武术,遭到了武协的谴责,这让MMA联盟稍显尴尬。MMA联盟成员张戎告诉本刊记者,现在还没有MMA国家队,MMA联盟是唯一一个国际体制内的MMA机构,可以代表国家参加世界赛事。目前MMA的角色之一类似于体育经纪人。“我个人认为MMA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是28~30岁,我们会在各种比赛中挑选有潜质的选手,帮他们联系比赛,进行培养,让这些运动员能更加职业化。目前亚洲实力最强的国家是日本和韩国,他们的运动员非常敬业,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比如不抽烟喝酒、控制饮食等等,现在中国大多数选手还没有这个意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时尚无主义」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