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招募 | 节气宴:立秋

2017-07-30 潘达莉亚 三联生活周刊

我泱泱大国,论起吃来,每个吃货都能秒变成美食评论家。光看着摇曳生滋的文字,舌尖上的味蕾便开始吱吱呀呀的摩拳擦掌,都在呐喊着:“放着我来”。

吃这件事在中国,是亘古不变的刚需。一日三餐不仅要吃得安全、美味,还开始追究食物与健康的关系,追究如何顺应自己的身体状态。老祖宗的“不时不食”,是态度,是哲学,是生活方式,也是科学。这不仅是买菜的事情,关键要懂得食与养、食材与烹饪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时间和万物生长的秩序,重新认识食物链与人类生命链之间的关系。

在这件事上,放着,我们来。

8月5日,我们推出“节气宴·立秋”,招募读者,AA制。节气作为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特有的知识体系,如何体现在宴席中?立秋这个节气如何吃,如何养身养心?我们请到中医世家、家传四代的三乙先生,定制宴席,并现场与大家交流节气饮食的打开方式。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中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从暑气渐消,到白露降,昼夜温差渐大,夜间蛰伏于地面的湿气清晨形成白雾,开始有了秋天的凉意;秋凉后,蝉开始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碧树未摇落,寒蝉已悲鸣”。

季节更迭,时间万物适时作出各自的谋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意思是,立秋之后,天气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盛,故要收敛,便有了“秋收冬藏”之说。即万物状态由生长变为收敛,新陈代谢变缓。

中国古人总结了很多关于立秋时节的讲究:起居上宜早睡早起,早睡养阴,早起护阳;立秋头朝西睡,以顺阴阳;白天少卧,伤人气;不穿湿衣服,易使人咳嗽、腹泻;勿以冷水洗面,勿饱食沐发;立秋酒不大醉,不吃辛辣之物、大寒之物;不吃动物内脏,以免金旺伤肝;可适量吃海鲜,以补肾水,化生骨髓。

因时之序,不只是按照季节冷暖去换衣服,更应按照寒暑变化去调整饮食。《黄帝内经》提出的不时不食,就是提出饮食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四季菜单,每个季节都会有适合的食物补充营养,让这万物生生不息。

立秋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的秋天。曹丕说的好:“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四季时节经常会凌乱,传统认知中应该吃的东西,并不一定就能符合不时不食的原理。

比如那道“美容三鲜”,三种小海鲜,三种做法,组成一个大的阵容:牡蛎煎蛋,油煎带鱼,盐水淡菜,滋润皮肤,悦泽颜色、。大部分海鲜都有补肾补水之功,吃多少,什么时候吃,都有讲究。不时不食不是记日子,食物也有生克宜忌。都是“三世长者”才知道的学问,需要专业人士。三乙老师家传中医,实践食养多年,也有具备调动食材灵性与生机能力的厨师团队常年配合。

食髓知味

“食髓知味”这道菜值得隆重推荐。食材有三样,牛骨髓、海参和玄米,都是健肾补精气的东西。牛骨髓真的很适合被调教,柔软、清淡、细密,充分吸收了酱汁滋味,好像张爱玲说的碰上了胭脂水粉的丝绵,欢天喜地,洇得一塌糊涂。舌根处仿佛忽然生出一道涓涓细流,让你最彻底、最放松、最真切地在那个瞬间,便是食髓知味之感,也就是在那一刻,你会觉得,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除了好吃,我们还要做些应季的事儿。《礼记》载,“西方曰秋,秋者,愁也。”立秋之后光照时间逐渐变短,人体容易产生抑郁之情。绘画与书法是很好的调节气息的方式,可以陶冶情操,避开肃杀之气,减少悲忧情绪的产生。所以,我们还会会在这次节气宴中安排许多修身养性的环节。

立秋之时,暑气虽未尽,但已是强弩之末,绿意将褪未褪,虫声仍沸,初秋其实最有诗意。我们希望这场宴席,是有内涵的,也是诗意的,每一口都新鲜而接地气,和着被秋风凉意一点点裹走的蝉鸣,以及仍旧明亮却不再毒辣的阳光,去品尝属于这个时节最淳朴自然的味道。

招募人数:20人

费用:469元/人(首次体验价)

集合时间:8月5日 10:00

用餐地点:食养斋·颐小馆二层(海淀区颐和园路三岔口33号,地铁北宫门站A口)

咨询电话:010-62878668

活动流程:

10:00 节气茶会

11:00 节气绘画 学习立秋元素绘画

12:00 节气宴

14:00 结束


菜单

凉菜

暖胃花生

白芝麻豇豆

巧拌豆苗

瑶柱小蜜豆

水晶咸鸡

金陵盐水鸭


汤品

松茸老鸽汤

羊肚菌花胶汤


热菜

食髓知味

富贵虾扒

米鱼头

红烧仔排

蒜香南瓜

美容三鲜

清炒小白菜

油焖茭白

砂锅豆腐

小炒莲子菱角


饮料

秘制福临汽水


主食

大麦面


甜品

银燕金露


▼ 点击阅读原文,参加节气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