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艺术史?

2017-08-10 李建群 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松果艺术史课堂主讲生活家:中央美术学院李建群教授



作为研究和从事美术史教学的人,常常面对别人的提问:学习美术史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我也千万次地问自己,学习美术史有什么用处吗?从功利的目的来看,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否定的。但是我必须说:美术史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约1482年,布面胶彩,172.5×278.5厘米


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之后的次年我进入了师范学院历史系。一个文艺女青年,为什么没有进入中文系而选择历史系?这是因为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致:我有一个知识饥渴的童年,由于历史的大环境,从小学开始就没有上过几天学。我的许多知识来自老人们谈论的戏文,比如贵妃醉酒、薛平贵征西什么的。这些关乎历史的典故引发我无限的好奇,但老人却不能满足一个孩子对历史典故的好奇心。世界这么大,发生的事件这么多,而我又这么无知,这就引发了我对历史的关注。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1495-98年,壁画, 460×880厘米


成为一个历史系学生之后,我被古代埃及和希腊、罗马文化深深地吸引,每天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听着老师们娓娓道来,我的想象力也随着老师们的叙述驰骋,构想着那些遥远的历史画面。那时的我们,如同干涸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知识的水分。


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1505-06年,油画


历史系对学生记忆力的要求是苛刻的,我们的期末考试要背无数的年代、人物、战争协议、政治改革的等等内容,其中大多是枯燥的数据和时间。这些对我而言都不在话下,我能在半小时内对答如流地说出中世纪城堡和骑士制度的历史,或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所有重要战役和事件。我当时以为自己会成为现代的班昭,但是丹纳的《艺术哲学》却使我改变了志向。


记得我无意中在学校图书馆的阅览室看到了傅雷先生翻译的法国史学家丹纳的《艺术哲学》,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打开那本有着绿灰色雅致封面的书,我立刻被其中生动而优美的文字所吸引。在丹纳的笔下,艺术家如同植物,生长于特定的环境和气候;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他们的伟大,在于一个时代的伟大。我们隔了几世纪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在传到我们耳边来的响亮的声音之下,还能辨别出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他描绘了希腊人的精明与机智,地中海地区温暖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孕育了希腊人欢乐与活泼的性格,热爱运动与裸体;希腊的建筑是理智的产物,它们单纯、舒展、挺立,好比一个运动员健美的肉体,强壮、文雅与沉静调和在一起。


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1498-1501,云石


丹纳一定是一个富有音乐修养的人,在他的笔下,希腊的诸神复活了,他们具有刚强的力,完美的体育锻炼,尚武的精神,朴素与高尚的气息,清明恬静的心境,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希腊人!


丹纳的文字流畅优美,加上傅雷同样华美的翻译,为我展现了一个新的世界,那是艺术史的世界!我如梦方醒: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可以这样理解和欣赏。它们是那么生动地展现一幅幅历史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不需要死记硬背,不需要枯燥的数据,他们是生动活泼的,令人过目不忘的,只要我闭上眼睛,那些人、那些场景都会如此生动地出现在我眼前。


我就是这么欢快地被勾引进了美术史,就是这么如饮琼浆般地读上了美术史。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国内几乎没有美术史书籍出版,《艺术哲学》是沙漠中的甘泉。我的美术史学习却是从一个在中央美术学院上学的朋友那里借到了三大本打印的教材开始的,他们上课的临时打印教材,自己装订成册。这位朋友将之视若珍宝,只借给我一个月。为了在归还前将这些内容完全印入脑海,我日以继夜,将这些教材全部抄写下来,成为一本手抄本教材!虽然抄得眼发酸、手发麻,但我仍然乐此不疲,因为我的精神无比满足,身心充满幸福感。


《艺术哲学》1983年又重印了,我终于得到了一本。今天它仍然珍藏在我的书房,虽然后来有无数的美术史书籍出版,包括我自己写的,还有翻译的。但,丹纳的《艺术哲学》仍然是我最喜欢的,我怀着感恩的心永远珍爱着它。因为,正是这本书引导了走上了美术史的职业生涯。


波题切利《春》,1476-78年,壁画,203×314厘米


那么,学习美术史到底有什么用处呢?


我可以说,美术史的实用价值和意义存在于精神层面,或者说上流社会的精神层面。


从一般精神层面来说,它可以充分满足我们对于历史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的困惑,无数的难题和人生的考验,而使我们得以解答这些难题的能力除了我们的思考力之外,也得益于前人的经验与历史的经验,为了让我们更加有智慧,我们就必须了解历史。成大事者,无不从历史中得到经验,这方面,毛泽东就是一个最成功的范例。美术史,就是图像的历史,通过学习美术史,我们可以更轻松地学习历史。学史使人睿智,学史会让我们更有智慧。一个通今博古的人很少犯愚蠢的错误,不容易目光短浅、利令智昏。今天的历史就是昨天的现实,而今天的现实会成为明天的历史。历史总是在不断地重演,呈波浪形发展,螺旋形上升,但无论如何,历史总是会重演的,看明白了历史,咱们又怎么会在现实中迷失呢?


梵·高《夜间露天咖啡馆   》,油画,1888


至于上流社会的精神层面,是指人在满足了温饱之后的精神需求。1992年我被公派到英国留学,第一次走出国门。在欧洲,走遍了博物馆、教堂和历史遗迹,深深感受到曾经学过美术史的益处,那就是所有的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对于学过美术史的人而言,如同一本熟悉的书,一旦走进,轻松读懂。而当你面对一幅幅曾经在美术史书中看过的名作,曾经积累的知识会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原作的精神。走在古代废墟上,你读过的历史会生动地显示在你眼前,更引发你的怀古幽思。


同时,在欧洲游学中,我遇到许多西方的知识分子和金融界精英,他们几乎都热衷于阅读美术史书籍,几乎人手一本贡布里希的《艺术发展史》作为枕边书。每有展览,这些人都会相约去看,并认真听着导览、做着笔记。遇到我,他们会热情地找到与我讨论的话题。在他们的客厅里,美术作品和艺术家都是大家关心的热点。如果你不懂艺术,那么你只能是个乡巴佬。而作为艺术史教师的我很容易就成为他们客厅讨论的中心。我当时很困惑:为什么这些人都争相讨论艺术呢?这个困惑直到今天才慢慢解开。


拉斐尔《西斯庭圣母(局部)》,约1515年,油画,265×196里面


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日渐富庶,走出国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而我们的同胞在国外旅游时却总是成为西方人的笑柄:他们看到我们在导游的引导下匆匆走过卢浮宫,只在《蒙娜丽莎》《米洛的维纳斯》和《自由女神》像前拍照留念便匆匆离开;看到我们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没有教养,对伟大的艺术作品漠不关心,说我们人傻钱多,没文化!我们的物质条件优越,但精神却极度粗糙而苍白,给人以暴发户的印象。还有名流精英,从埃及旅游回来,带回埃及的旅游纪念品挂在客厅作为装饰,而实际上,他买回的是古代埃及的《亡灵书》!这种东西挂在客厅,只能说明主人没有看懂美术史。欧洲人一边挣着我们的钱,一边骨子里瞧不起我们,因为我们没有文化,不懂得欣赏和理解文化和历史。卢浮宫美术藏品达4万多件,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在我们美术史行业内的人看来,可以在里面呆上几个月也看不完,而中国的旅行社给中国游客留的时间却不过一个小时!这就是我们的国情。我们是物质上的贵族,精神上的乞丐。为了摆脱这种面目,还有什么比学习美术史更重要呢?


更重要的是,当你徜徉在这些世界博物馆里,当你面对那些古代大师的原作,读懂美术史的你,会感到与大师面对面的悸动,你站在原作对面,曾经也是大师执笔挥毫创作的距离,你可以看到大师的笔触,感到大师的心跳,你可以与大师神交,你的灵魂会超越现实飞翔起来。当你走进教堂,你会直观的理解哥特式教堂的宗教感情,迷醉于彩色玻璃画的迷离,体会灵魂升天的快乐。这不是比买一个LV的包包更有意义吗?


我们常说,三代培养一个贵族,这里说的贵族不是指有钱人,而是指真正的精神贵族。精神贵族是用文化来培养,用知识来浇灌的,这种培养应该从我们自身开始,从当下开始。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曾经是西方人羡慕的精神贵族,为了不辱没祖先,今天的中国人也应该是有文化和修养的。这样,我们的子孙才能逐渐成为有文化修养的人,才能成为精神贵族,才能不再当人笑柄。这就是学习美术史最迫切的理由。





点击下图⬇️⬇️利用碎片化时间收听音频

看懂艺术,从学习艺术史开始


微信购买后,如需在松果生活APP收听内容

请用购买课程的相应微信号登录


\ 课程表参考 /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松果App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