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 | 进宫去看赵孟頫

2017-09-07 张星云 三联生活周刊

9月6日至12月5日在故宫武英殿举办的《赵孟頫书画特展》,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辽宁省博物馆等地的107件作品涵盖了赵孟頫一生中书法、绘画经典作品,其中包括《行书归去来辞卷》、《楷书帝师胆巴碑卷》、《行书洛神赋卷》、《行书千字文卷》、《水村图卷》、《秋郊饮马图卷》。此外钱选、吴镇、黄公望、鲜于枢、文徵明、董其昌等名家的作品也将一并展出,体现赵孟頫师承来源以及他对后世书画的影响。

东晋“二王”和唐朝“颜柳”因为年代久远,存世原迹极少,书法爱好者们最多只能通过后人的临摹作品或者碑帖欣赏学习,而当一件件赵孟頫原作呈现面前的时候,震撼程度必定溢于言表。观众们可以从每个字、每一笔笔锋的细微变化,重新认识赵孟頫。

赵孟頫自写小像册页,元,绢本设色 ,纵24厘米,横2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唯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63岁的赵孟頫写下这首《自警诗》的时候,就已经预感到了将来他身后的争论与非议。以宋宗室出身仕元的他,不仅仕途之路有可能遭人唾弃,甚至他的书画作品,都有可能因当时乃至后世一度流行的“人品即书品”理论而被批判。

《洛神赋》卷,元,赵孟頫书,纸本,行书,纵29cm,横220.9cm,故宫博物院藏

但这些都不能阻止赵孟頫成为一代书画大家。他在书法上提出“师古”的号召和绘画上“以书入画”的理论不仅将晋唐宋代以来的传统儒家文化很好地继承到了由外族统治的元朝,更为明清书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宋宗室仕元

作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人,生于南宋理宗时期的赵孟頫受父亲的影响开始喜爱诗文书画。11岁时父亲去世,14岁时赵孟頫以父荫补官,但并未去上任,而是往来于湖州、杭州一带,与钱选等人研习绘画。

此次展览的第一部分《溯本清源——赵孟頫的艺术渊源》表现的便是这一时期影响赵孟頫的众多作品。从钱选的《八花图卷》到鲜于枢的《草书杜甫魏将军歌卷》,再到赵孟頫的《行书秋兴诗卷》,观众可以看到这一发展脉络。尤其上海博物馆藏的《行书秋兴诗卷》,为赵孟頫30岁之前所做,被视为今存世赵孟頫所书最早的作品。

行书秋兴诗》卷,元,赵孟頫,纸本,纵23.5厘米,横261.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灭亡,蒙古族入主中原,尽管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但在文学、艺术领域,居于主导的仍然是宋以来的传统儒家文化。元世祖忽必烈意识到统治中华必须笼络汉族士人,于是命人“行台江南,且求遗逸”。至元二十三年,33岁的赵孟頫成了“统战对象”中的首选。

如今我们只能从留至后世的只言片语中尝试理解赵孟頫的这一人生重大决定。“昔年东吴望幽燕,长路北走如登天。捉来官府竟何补,还望故乡心惘然。”世事无奈之际,赵孟頫内心也深受儒家兼济思想的影响,既为南宋朝廷偏安苟且而耻,又想有一番事业,“士少而学之于家,该欲出而用之于国,使至贤之泽沛然及于天下。”

《浴马图》卷,元,赵孟頫绘,绢本,设色,纵28.5cm,横154cm,故宫博物院藏

赴京第二年,赵孟頫获元世祖忽必烈接见,与论时事,深得赏识,并为后者起草诏书,“挥毫立就”,世祖认他是“得朕心之所欲言者”。至元二十九年,赵孟頫已经朝列大夫,但怎奈宫廷内部斗争激烈,赵孟頫被不断排挤,产生了隐退之心。元三十一年,元成宗招赵孟頫进京,后者以病请辞,留在吴兴老家,此后多年,他不是辞官不受,就是请假还乡。

专心书画

远离官场,让赵孟頫终于有时间专心书画,还可以同老友们共同品评诗文书画。此外多年南北宦游,让他看到了大量公私书画,均成了他的给养,自此书画水平进入成熟阶段。 

《归去来辞》卷(局部),元,赵孟頫,行书, 纸本,纵25.9cm,横139.4cm,上海博物馆藏

展览的第二部分《书画交辉——赵孟頫的艺术成就》集中展现了赵孟頫书法与绘画艺术作品。从书法《行书归去来辞》、《行书洛神赋》《楷书帝师胆巴碑》,到绘画《水村图》、《秋郊饮马图》,所有精品都在这里。

当时回到老家后,赵孟頫推辞知州任命,为友人张谦作《行书归去来辞》,此次从上海博物馆特意借来故宫展出。赋闲在家的赵孟頫在此书中运笔沉稳,结构紧离敛虚和,堪称其中年行书风格的典范。赵孟頫反对南宋书风轻肆躁露、纤弱艳俗的风格,在书法上强调师法古人,“托古改制”,形成雍和雅正、不激不厉的新书画风格。

《水村图》卷,元,赵孟頫绘,纸本,水墨,纵24.9cm,横120.5cm,故宫博物院藏

五年后所作《水村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标志着他开创文人画的新方向。在这幅画中,赵孟頫以水墨绘出江南山水景色,从构图到用笔均受五代董源的影响,以平远形式展开景物,用披麻皴画山峦起伏,并强调画作中“写”的意味,“以书入画”就是在此时产生,即用书法的审美趣味展现绘画。这幅水墨直接开启了“元四家”的画风,董其昌称其画为“元人冠冕”,元四家都是由他“提醒品格”。

展览的第三部分《松雪遗韵——赵孟頫的艺术影响》以其妻管道昇,以及赵孟頫后辈书画家黄公望、王蒙、赵雍、张渊等人的作品,还有文徽明、董其昌、弘历临摹或效仿赵孟頫的书画,体现这一师承关系。

重回大都

赵孟頫57时遇到了他为官三十余年中最赏识他的一代君王元仁宗。元仁宗是原地王中接受汉文化较深的一位,作太子时便极其欣赏赵孟頫,更将他与李白、苏轼相提并论。赵孟頫应太子召重回大都,并在元仁宗继位后,一路从正奉大夫,升为资德大夫再到荣禄大夫,为一品官。 

 《秋郊饮马图》卷,元, 赵孟頫作,绢本,设色,纵23.6cm,横59cm,故宫博物院藏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秋郊饮马图》正是元仁宗继位当年所做。赵孟頫取唐人的色彩画法,又将书法用笔施于绘画,马的线条古朴圆润,又有笔墨韵味。

小楷道德经》卷 元,赵孟頫,纸本,纵24.5cm,横618.6cm,故宫博物院藏

63岁的赵孟頫在书法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不仅《小楷道德经》成了中国历史上小楷的典范,同年所作《楷书帝师胆巴碑》也成为赵所书碑碣中大楷的名作,既有唐柳公权的雄健深沉,又有“二王”韵致。虽然两幅作品皆藏于故宫,但名声在外的《小楷道德经》并没有出现在此次展览中。原因是此次展览将分为两期,换展时间有待正式公布,预计将在10月下旬,待10月底观众们再次入宫时,就能看到《小楷道德经》了。

《胆巴帝师碑》卷,元,赵孟頫,楷书 纸本,纵33.6cm,横563cm,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元仁宗当时对赵孟頫的肯定,也仅限于书画方面的成就,蒙古皇帝只把他当作文学侍从之臣看待,也正因此,63岁的赵孟頫才写下《自警诗》中的感言,意在表达只有艺术上的进取才能使精神上得到慰藉。

66岁的赵孟頫再次“谒告欲归”,并获准还乡。途中,妻子管道昇死在临清舟中。这对赵孟頫的打击极大,因为管道昇不但诗文书画接通,而且非常理解赵孟頫,是后者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自此赵孟頫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一年后元仁宗驾崩,再两年后赵孟頫也在故乡家中去世。元朝廷追封他为魏国公。

《千字文》卷,元,赵孟頫,行书,绢本,纵26.5厘米,横373.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如今赵孟頫的书画作品散落于世界各地,专注于分辨真伪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连起曾表示赵孟頫书画现存真迹中,书法作品约150件,绘画作品只有30余件,而伪品则大量存在。因此本次展览还特意将最后一个单元设为《云泥有别——赵孟頫书画辨伪》,将传世真迹与同名同款的作品并置比对,展示真假之别。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刊已开通头条号(头条号名称三联生活周刊)


回顾往期可点击: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向儿童性侵说“不”」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