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戏骨》版“红楼”:萌娃迷恋症

2017-10-13 张月寒 三联生活周刊

去年这个时候,一部《小戏骨白蛇传》开始在朋友圈疯转。人们无不惊觉这一作品之清奇,以及瞬间勾起很多人的童年回忆。看剧中小演员哭得梨花带雨,剧外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也被哭得揪心断肠心疼感慨。

今年,《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再次成为爆款,也无非还是这些戳点。由于全是孩子演绎,人们对于这部剧的评价相对宽容。从小演员的整体表演效果来看,也确实达到了惊喜。

《小戏骨红楼梦》剧照

个人觉得《小戏骨红楼梦》是清新、纯粹、有趣的。尤其是第一集宝玉和黛玉吟诗那段,两个孩子在镜头前,浑然天成、两小无猜。不由感叹“红楼”原著宝黛初见的时候,或许就是这个样子——年龄上符合。继而瞬间勾起原著第六回前的很多情节,心下有种怃然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557xr2fjn&width=500&height=375&auto=0▲《小戏骨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吟诗

这种纯真,确实是玻尿酸达不到的。

《小戏骨红楼梦》的选角非常成功。个人最喜欢林黛玉,不仅形似还神似,套用原著里的一句话,天下竟有这么标致的小孩子,如今算是给我见到了;宝钗的声音简直跟87版配音一模一样,台词功力了得;贾母在第一集初见黛玉哭的那一段让我愣住了,怎么演得那么逼真;以及螃蟹宴,上的虽然是梭子蟹但毕竟也是一只一只货真价实的螃蟹啊!奇怪87版好像没见到螃蟹有这么多特写。最难得的是,演王熙凤的小演员还真找到了一个丹凤眼的,和原著描述一模一样。灵动的演绎,将王熙凤的精明带出来了。

周漾玥  饰 林黛玉

钟熠璠 饰 薛宝钗

郭飞歌  饰 王熙凤



吃螃蟹

丫鬟们的选角也都不错,袭人够“贤”,平儿也“俏”,鸳鸯送刘姥姥走那段长篇药名朗读也顺了下来。只是总觉得演紫鹃的小演员长得太贵气了,站在那儿穿着紫色绸缎戏服扇扇子,怎么看都不像一个丫鬟,而像一个小姐。

《小戏骨红楼梦》中的袭人(左)和平儿(右)

纵观这部剧,小演员的演技是没话说的,但编剧还是略有些不严谨之处。比如第四集,忠顺王府的人来问责琪官(蒋玉函)逃离王府不知所踪的事。红汗巾其实是袭人和蒋玉函日后结缘的一个重要牵引道具,原著中“草蛇灰线”的神来之笔。且宝玉在收到琪官红汗巾后,回家后夜里就悄悄换在了袭人腰上。袭人第二天起来,趁宝玉走了,就把红汗巾放在一个空箱子里。宝玉后来也没再戴。但《小戏骨红楼梦》却改成宝玉当场被忠顺王府的人看见红汗巾别在腰上。这确实透露出编剧对原著的不熟。

如果像该剧总导演潘礼平在采访中所说,《小戏骨》系列的初衷是传承经典,那么,确实有必要把曹翁原意弄清楚哈。

《小戏骨红楼梦》剧照

近年来,以孩子为主角的电视剧或综艺节目,在中国市场的讨巧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这一系列“萌娃”现象的背后,我不由感叹:我们这个社会,是否真的太“快”了?——当你处在一个05后都比你努力的社会,不由不让人反思,这一切究竟正常吗?健康吗?我们真该如此之累吗?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之前采访蔡康永。他曾留学美国,说在西方国家,如果你贸然称赞别人的孩子长得漂亮或很聪明,对方会莫名其妙甚至有点介意。就觉得你怎么从小灌输孩子意识到这些东西。

这于是让我联想到现在众多电视节目、电视剧中的“萌娃”。当我们过早把可爱的孩子、美丽的孩子、聪明的孩子挑出来,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美丽/可爱/聪明,这一切究竟是否是好的?

过早让一个孩子意识到自己外貌上的优势,并且众人因为他(她)的外表都宠着他(她),甚至整个社会都为之迷恋。那么这些孩子人生的其他价值观诸如智慧、善良、同情心、分享、感恩、帮助他人,是否会弱化甚至缺失?

还有一点是,我们这种全民的对“萌娃”的迷恋,是否健康?当然我知道这和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悠久的传统有着分不开的干系,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命题。但是,它太值得我们思索了。

记得留学时摄影课上一个老师,国际上获了许多大奖、《卫报》特约摄影师,说她有一次去海边拍风景照片,拍着拍着就突然有一群大人上来围住她,愤怒将其指责。原来因为当时海滩上有很多孩子在玩耍,他们怀疑她是专拍儿童照片的恋童癖。

误会最后当然是解开了。但这个细节让我充分意识到东西方对于表达孩童喜爱方式之不同。

我们中国人对别人的孩子可以表露出一种很明显的喜爱。当我刚到国外,在公园里、道路上看见一个个圆溜溜的外国小孩总想上前打招呼甚至表露出逗一逗的意愿,同行的英国友人立即拦住我,说:Don’t do that.

后来我才感觉到,在西方国家,过分外显地表露出对别人孩子的喜爱,是……不太恰当的。反正不像国内你看到人家孩子可爱上前逗几下或搭个讪,对方家长还会觉得欣慰高兴。

当然,无论如何,现在的孩子是幸运的。当以前在自家客房小打小闹的“过家家”,现在有机会演给全国人民看时,这种变化确实体现了我们社会发展的迅速。但是,这种迅速对人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种种便利和影响,都是好的么?

不可否认《小戏骨红楼梦》中的孩子都很有灵性很努力。但是,在他们还未能充分意识到年少时的选择哪些是利于他们哪些不是时,成年人,应该从长远角度,为他们思考更多。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2017诺贝尔奖」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