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妖猫”和作为一种人设的陈凯歌

2017-12-26 谢不腾飞 三联生活周刊

一个还处在上升期的导演,风云际会之下,过早拍出一部伟大的作品。然后他就轻率地相信了这部作品赋予他本人的人设,开始变得神神叨叨了。

美国最好的体育记者Bill Simmons写活跃在90年代的马刺球星大卫·罗宾逊,在分析为什么天赋如此高的篮球员,最终离成为伟大篮球巨星还差一口气时,打过一个比方:因为罗宾逊在大学时就强到了一定程度,并且他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当他进入NBA,每到关键时刻,就会不自觉地想:我将来可是要进历史教科书的人啊!我今天发型有没有乱?有没有发表名言警句?有没有表现出君子风度?以至于,没有一次关键比赛他的发挥是正常的。这就是传说中的“自己被自己的人设坑了”。

凯歌就是这个问题。

自打《霸王别姬》成了,大家就给他立了个人设:你和老谋子那个玩儿色彩、玩儿意象的土鳖不一样,你是被法国人高度认可的知识分子导演。


《霸王别姬》(1993)

有个著名的段子是这么讲的,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梁》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陈凯歌听到该消息时正在厕所,他坐在马桶上冷笑:“丫不就是我一摄影师么”。

2005年《无极》获得群嘲之前,凯歌的江湖地位很多年轻人都体会不到:他当年走得也是戛纳电影节路线,跟我们今天的贾樟柯一样。

凯歌拍出《孩子王》的时候才30岁,仅过3年,是《边走边唱》,这两部片子都被戛纳主竞赛提名。两年后,有了《霸王别姬》,这回终于拿到了金棕榈(直到现在还没有第二个中国导演拿到过这个大奖)。1986-1998这十二年时间里,他拍了5部长篇,部部入围戛纳主竞赛,这个数量和质量,现在回头去看真是了不得。


《孩子王》(1987)

40岁,凯歌功成名就,上了神坛。人设算是架在那儿了。人民群众对他的期待成了他对自己的期待:我拍个片,总得教群众点什么不是。我会英语,我走国际路线的啊,所以还得挖掘挖掘东方精神不是…他在他在顶峰时期说自己“十年忧愤,四载攻读,然后一泄而出,能不令六宫粉黛无颜色”,这句话算是叠加了睥睨众生和众生对他的期许,然后这位电影导演就算是完了。

他和老谋子的区别在于,张艺谋可能真的是到了08年之后才将信将疑地接受了自己的“国师”人设。包括在拍《英雄》那会儿,张艺谋对自己的弱点还是有谱的。但凯歌不,90年代《霸王别姬》后的陈凯歌40岁,提前为自己写好了墓志铭。

实际上他们第五代这票人,基本上都一个毛病,不会讲故事。


《英雄》(2002)

所以他们的作品,高度依赖于小说底稿和人物设定,依赖原著作者。包括《霸王别姬》的李碧华+芦苇,冯小刚喜欢的王朔、刘震云,张艺谋的余华和莫言。而这一批中国小说家和这一批导演的毛病其实是一样的,即,他们是时代塑造的个体,在那个时代里挣扎颓唐幻灭,因为那个时代他们有体验,比如文革,比如大院子弟,比如民国末期。

近几年,他们又依赖上了严歌苓。

对吧,严歌苓。张艺谋后来的《金陵十三钗》和《归来》,冯小刚这回的《芳华》都是这位旅美女作家原著。而严歌苓是lite版莫言和女版刘震云。又因为莫言刘震云王朔这批作家的东西用得都差不多了,与此同时,第五代们也感受到时代对某种夹杂青春回忆和爱国热情这样一剂票房良药的渴求。


《金陵十三钗》(2011)

于是冯小刚就弄了一个《芳华》。

《芳华》,一个大型文工团presentation。美工精致,一页和一页之间有漂亮过渡,哟,还配着乐呢!旁白虽然是穗子的声音,但你能说这不是冯小刚举着话筒站在PPT旁讲解演示?他通知你,这一页PPT的主旨是“告别”,文工团都要解散了,赶快哭起来!最后一页又该点题了,旁白又起,“他们话不多,可是过得富足”。这个PPT虽然贵了点,但客户满意啊,毕竟票房奔10亿去了。


《芳华》

那这种回忆文革和大院情怀这些东西,他们又是真正有感觉的,但自由思考和发挥想象力他们不在行。比如中国古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比如奇幻题材,很隔膜。让他们去驾驭那种题材,会非常奇怪。所以陈凯歌拍《无极》、拍《道士下山》和《妖猫》,张艺谋拍《长城》,一定失败。包括《英雄》在票房上是成功了,但主要人物的设定和行事逻辑没有说服力。

这也是刘慈欣在中国的伟大和悲哀,因为中国导演拍不了需要天才想象力的《三体》。

再看凯歌。1998年的《荆轲刺秦王》算是凯歌最后一点幸福的余波。《妖猫传》则依然是个空洞的东西,那些影评再怎么用“回勇”这些字眼,都没办法洗白这部电影。但真正独立的媒体写的陈凯歌的人物稿,你看他们有通过自己的话说这片子一句好了吗?所有辩白的东西都放在引号里,让陈凯歌自己说。


《妖猫传》

《妖猫传》当然有好的部分。演员选得不错,刘昊然少年痴情,张榕容性感但又一身正气,张雨绮演被猫妖附身的侍女竟然跟张榕容做出了差异化的美,阿部宽也很可爱对吗(但没把黄轩用好)。视听语言的部分纠不出错来,毕竟他们都在吹“为了一部电影建了一座城”,“陈凯歌把服装和道具都逼成了处女座”,服化道这些方面总归是有自信的咯。

但问题还是同样的问题:不会讲故事。你们发现了吗,《芳华》依靠旁白,《妖猫传》就更夸张了,重要情节都让旁白给占了。杨玉环是怎么死的,这是该片最大的叙述动力,可它是怎么解开的你还记得吗?



空海和白居易二人轮番上阵,像是俩导游,带着你在长安城瞎转悠,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把情节和反转甩出来给了游客朋友们。我看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吃这些,头脑里还浮现出快手流行的“大胃王”系列直播。

凯歌在画面上或许有他的坚持,如梦如幻?气象不凡?要这么说我也不反对,毕竟这样更加突出故事的薄弱。一涉及讲故事,《妖猫传》竟然像一场在快手的直播,靠没有技术含量、直给式的、填充式的动作完成了最重要的讲述。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图

订阅 2018年《三联生活周刊》(52期)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