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卤味里的青春和乡情

2018-01-15 林仁正 三联生活周刊

夜晚的苏州,也许是少了白天游客的纷扰,总算还有古城该有的样貌。宁静的街道,偶而飘落几片法国梧桐叶。冬雨浸湿的石板路,在鹅黄色的路灯照耀下,显得格外闪亮。

江南的冬天,有着北方人所不了解的寒冷,藏身在粉墙黛瓦里的小卤味铺子,孤独地守在景区的犄角旮旯里。这是我的“深夜食堂”。我这个曾经游历世界各地的流浪厨师,最后终于还是停了下来,选择一个舒适的环境,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异乡,卖起了家乡的味道——台湾卤味。

学生时期,因为打工兼职,回到宿舍都快接近午夜了。如果实在不想躲在宿舍吃泡面,只要有人吆喝一声,手机联系,拿上钥匙,安全帽戴着,跨上摩托车,数分钟后,三五好友便自动出现在熟悉的卤味铺子。

“卤味”是指将食材汆烫后,放入特制的卤汁里,文火慢慢卤煮熬制。食材吸收卤包内多样的中药材的味道,逐渐获得丰富且和缓的细腻口感。一般来说,大家最熟悉的是“川卤”及“潮汕卤”两种。“川卤”以色泽深、口味重为其特色,“潮汕卤”则是以香气浓郁见长。这些卤味讲究咸香辣麻的重口味,适合搭配主食。而远在海峡的另一端,还有一种“台湾卤味”。它以“潮汕卤”为本,融合台湾当地口味,逐渐自成一门新的派别。“台湾卤味”清爽香甜不油腻,可直接当作小吃飨用。它物美价廉,于是成为学生们节省生活开支的唯一首选。

秉持着“万物皆可卤”的概念,“台湾卤味”原料取材丰富,从新鲜的蔬菜、菌菇到肉类,各种丸子与水产海鲜无所不包,甚至连“方便面”都可以是食材选料之一。在台湾,卤味是最贴近民众的街边美食,在夜市或路边摊上随处可见,遍地开花。大家用的卤料千差万别,各自留香,都拥有忠实的吃货。如有哪家敢自称“全台湾第一名卤味”,相信任谁都不会服气的。

学生时代的我们熟稔地夹起摊上的卤蛋、海带、金针菇、米血(猪血糕)、甜不辣(类似鱼豆腐),偶尔奢侈点还会加上鹅翅、鸡爪、下水、大肠,食材选完后交给老板,只见他手起刀落,动作利索地将食材处理好后全部丢进沸腾的卤汤里。和“川卤”、“潮汕卤”不同,“台湾卤味”属于“加热式卤味”。食材卤制完成后,放凉并冷藏保存,食用时,取出剁切后,要在滚烫的卤汤中再次加热,让风味再次升华,口感更加上乘,最后,还要拌入香油并佐以新鲜葱蒜调味。有些店家讲究点,还会搭配自制酸菜、老菜脯(萝卜干),除了丰富味道外,还能达到去油解腻之效果。

“加热式卤味”是需要等待的,通常老板非常忙碌,食客只要确保食材悉数浸入卤汤里,与老板简单地眼神交会,什么话也不用多说,彼此便心照不宣。我们每个人会自动来到冰箱前,或拿啤酒、或拿饮料,耐心等候。反正老地方,总不会让我们失望。5~10分钟过后,自己带上托盘去取。会有人嫌老板慢吗?他若不是外国人不懂规矩,就是“不上道”!美味值得等待的道理都不懂,江湖实在白混了。

小小的卤味铺子,是我们的校外秘密基地,也是讯息传递站。校园里所有的八卦消息,这里永远都有最新的内幕:谁和谁恋爱了?教授的考题是什么?哪里有打工兼职的机会?社团要推出怎样的新活动?在这里总是都能找到答案,而唯一不知道的答案,就是卤味铺子老板的名字!从来不会有人主动去问。老板却对每个人的口味喜好又是那么地熟悉,我的不加辣,他的不要蒜,一群人只喝冰的台湾金牌啤酒——不加冰块。

毕业多年,同学们各奔东西,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业,有人选择出国,有离开到另外一个城市,当然也有人选择留在家乡发展。走出校园,彼此的时间不同,见面次数也少了,但见面地点还是那个熟悉的老地方——卤味铺子。多年过后,我还是不知道老板的名字! 但好像也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他还记得:我的不加辣!而且一点辣也不行!

因为职务迁徙调动,离乡背井多年,正所谓:“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卤味’!”每当想念家乡时,只有美食能抚慰当下激动的心情。我是个厨师,也是个饕客,既然吃不到,只好自己造。于是,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在自己的生涯规划,我经营起了自己的小卤味铺子。

或许人生就像参加料理比赛,你永远不知道即将面对是怎样的食材。开赛哨声响起,布帘拉开后,眼前熟悉及不熟悉的食材,将会是现有的资源,手握着食材,心里也没底,只能凭借多年的经验,在终场前完成自己最满意的菜色。至于评审是否满意,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了,因为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已成为当下最适切的调味。

今晚,苏州又下雨了,裹着厚重的大衣和温暖的羊绒围巾,我张罗着今晚的食材,撑起雨棚,收拾擦拭桌面,亮起灯笼,欢迎着每个往来的过客。卤汤沸沸扬扬,氤氲水气弥漫着整间厨房,敞开式的店铺虽阻挡不了寒流的侵袭,但吸纳着老顾客彼此热情的寒喧。

我大概在实践每个人心中都有过的念头:告别多年无趣的工作,经营完全属于自己的一家小店。它可以是学生时代,校舍旁堕落街上的烧烤店、奶茶铺子;也可以是儿时巷口那间充满人情味的小面馆;或是那间失恋分手后一个人吃饭喝酒的宵夜铺子。这样的小店,让迷失的自己,重新拾回当初年少时最真实的爱恨情仇。

(图片来自网络)


  本刊微信征稿中  

如果你自认为是个码字奴,写得一手好文章却无处发表,欢迎给《三联生活周刊》微信投稿!

发送稿件至:zhuangao@lifeweek.com.cn

来稿请写明联系方式,标题注明“投稿+稿件领域”(稿件领域如:美食、摄影、影评等)。

稿件字数三千字以内为佳。

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酬,真的特别有竞争力!

期待你的文字。

  中读APP征稿中  

下载“中读”APP,按照下列步骤操作,还有机会成为三联中读签约作者。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图

订阅 2018年《三联生活周刊》(52期)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