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三联编辑部招聘记者 | 来吧,加入我们的知识生产车间

2018-03-17 LIFEWEEK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编辑部微信群自称“生产车间”,只不过,这里生产的是知识产品。


既然是车间,就区别于个人化、随意性的作坊式生产,而强调一种专业化和高标准。我们的操作也依然“传统”,坚持深入现场,多线采访,深度报道。在人人都是自媒体、以耸动标题来吸引眼球的信息爆炸时代,这似乎有点“奢侈”。但我们认为,越是在这样的时代,人们越需要这份奢侈,越需要专业生产的更具价值信息,以唤起我们宝贵的注意力。


编辑部记者与被采访者合影

参与知识生产的记者,需要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三联生活周刊》有句口号——“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这不只是局限于眼前的一方天地,更是对一个更广大世界的关注。


回顾去年的52期杂志,我们的记者去了世界40多个地方,采访了2000多个人物,讲述他们的经历、发现和思想。我们不放弃追踪每一个重大的焦点事件,从杭州的保姆纵火案到年底的幼儿园事件;我们去更远的远方,从南极到贝加尔湖、大吉岭;我们致力于让生活变得更美,审视宋朝,探索园林,考察时尚;我们希望今天的中国人能够利用全球资源完善自我,无论是芬兰的教育还是美国的医疗;我们知道世界依旧动荡,在叙利亚、在朝鲜都隐藏着人类的危险与忧虑;我们思考如何走出个体的困境,如何选择,如何建立亲密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不公正。


去一年,我们的杂志

扎实的新闻实践技术当然也必不可少。选题会时,主编经常强调优秀稿件的几点要求——硬采访、有见识、好故事。成就一篇稿件,往往需要全景式的观察、细节的挖掘、事件的剖析、人性的洞察以及逻辑叙事与情感叙事的碰撞与平衡……这并不容易,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但也会带给你成就感,带给你对世界复杂性和多元性的越来越深入的认识。


这份工作,还需要你有广博的知识体系、快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某些领域的长期兴趣和深入积累。就在这个周三,史蒂芬·霍金去世,我们临时决定更换封面故事,这就意味着要调动几位长期关注科学领域的记者,在紧迫的5天时间内操作一组5万字左右的深度报道。其中一位同事,正好是剑桥大学物理系博士,他在这一高深领域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并且在英国采访到了与霍金共事多年的几位科学家。像这样的情况并非偶然。



更重要的,是你对这份工作的价值认同。如果你愿意生产有价值的知识和见解,如果你信仰新闻专业主义,那么,来三联吧。我们正在搭建一个更大的全媒体平台,杂志编辑部是这一平台的核心,依然在继续扩张。


我们会为你提供一方新闻的净土,一个有成就感和归属感的工作环境,以及一份有竞争力的薪资。期待你的加入!



加入我们


岗位描述


1、能够提供具有采访价值的新闻选题,通过扎实客观的一手采访与调查,为杂志撰写好稿件。


2、负责报道重大社会/文化事件;撰写封面故事、特稿及深度调查报道。



  ◆  ◆  ◆  ◆


任职要求

1、有3年以上的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经验。


2、了解并认可《三联生活周刊》这些年来采访与写作的基调与特点。


3、有较强的新闻采访突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文字功底强,能够独立操作重大题材。


4、吃苦耐劳,能够经常出差,热爱报道的同时保持客观谨慎的工作态度,以写出好的新闻作品为乐。


应聘者请提供本人2-3篇3000字以上报道。



请联系邮箱:

zhaopin@lifeweek.com.cn,提供简历及代表作品,如果合适,我们会尽快与你联系。



周刊(深度)调查稿件选


受伤害者的隐秘联盟

口述:叶梓  记者:王海燕

“从我开始意识到我不可能是唯一受过性侵的人之后,我仿佛拥有了某种特殊视角,渐渐发现光我的身边,就有5个被严重性侵过的孩子,几乎可以构成一个样本齐全的受害者生态群了。那些我以为跟我一样毫无异状的朋友中,在童年时代受过伤害的比比皆是。他们只是和我一样,永不忘记却又永远沉默而已。”

评语:口述体绝非采访对象说什么,记者记录什么。绝对意义上,记者才是口述的引领者与控制者,没有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开发,不可能有成功地口述体。而在对口述者如何深度开掘上,王海燕的探索,有巨大价值。

园林,中国人的桃花源

记者:贾冬婷

“通过这期以园林为主题的封面故事,我们不仅关心古典园林美学,更想要探寻的是,作为一个“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人工化自然,园林如何在现代城市中存活和生长?”

评语:如何理解中国传统园林,又如何解释它在现代中国的处境,是否有光大的可能,还是已经消失无迹。看上去,这是基础问题,要提供令人信服的答案,很难。不过,贾冬婷这组封面,给了相当完美的答案。

杭州保姆纵火案调查,人性善恶与安全失职

记者:杨璐 王丹阳 王海燕 刘畅 徐菁菁 张雷

编辑:吴琪

“保姆纵火害人、物业和消防的救援的漏洞,让多少与林家有着类似生活的中国家庭,对这场灾难心有戚戚。”

评语:对所有重大事件的周刊的封面报道,其基本格式在两方面展开,一是时间背后所揭示的制度性缺陷,任何重大事件,若无公共关注与公共议题的形成,其价值将大打折扣。同理,如果一个封面故事,不能深入展示这种公共关切,我们说促进社会进步,将成为空话。但仅止于此,媒体将泛工具化,我们的思维也变走向僵化。周刊的解决之道,也即另一方面,我们的报道,总是尝试进入到对重大事件背后那些主角人性的探索,由此揭示更复杂的社会与人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更诚实的社会共识。这一组报道,这两条路径,非常清晰,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好文本。





大家都在看这些👇🏻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认识流感」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