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票站与庆典:亲历俄罗斯大选

2018-03-19 Eggberg 三联生活周刊

3月18日,俄罗斯举行总统大选。和6年前一样,普京再次取得了毫无悬念的胜利。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19日上午表示,截至目前,93%的选票统计完毕后,有4990万选民支持普京,占统计票数的76.51%,创下俄总统选举最高得票率。


普京在本届总统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赢得他的第四个总统任期

俄罗斯的大选日一向定在周日。和往届一样,今年的选民也按照注册登记的住址被划分为不同选区,必须前往自己所属的投票站投票。莫斯科共设有近3000个投票站,全国大约有9.7万个,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持续开放。海外地区还设有400多个投票站,其中偏远地区和海外地区分别于2月底3月初进行了提前投票。

莫斯科星罗棋布的投票站鲜少设在大马路旁,大多由居民区深处的小商铺或学校改造而来。在积雪未化的莫斯科,这意味着许多老人要拄着拐杖踏着小区车道上的雪泥,不时打着滑走进投票站。

2143号投票站就在距离我住处三百米外的一个小型美容院里。门口窄窄的人行道边,立着五六平米大小的“2018年俄罗斯总统大选”海报,边上扎着一圈蓝白相间的气球。投票站入口处的牌子上写着本站的基本信息,负责人、地址、联系电话等。

我见身后一位中年男士要与我一起进去,便替他把着门,但他顿了顿,突然转身,一溜烟离开了。

可能是为了保暖考虑,莫斯科的大型居民楼的入口和走廊都非常狭窄,两位警官站在入口处“夹道欢迎”,中间就只剩下一人宽的空间。进进出出的女士大多都裹着貂皮大衣,提着菜篮子,将小小的投票站挤得满满当当。

走廊墙壁上贴着八位候选人的基本介绍,包括职业、居住地、简历、配偶情况等,按照字母顺序排开,普京恰好与唯一的女候选人索巴恰克并列排在中间。然而来来往往的人们,几乎没有一位瞥一眼那张密密麻麻的信息表。

每个投票站里都挂着八位候选人的基本信息,包括住址、简历、收入状况、配偶情况

进入投票室后,选民首先要在一字排开的办公人员处根据住址找到自己的名字,确认属于该选区后,工作人员将选票交给选民,指导他们走到旁边的白色隔间里圈好选票,再投进电子票箱。如传真机一样把选票吞进去的票箱会回馈一声“感谢投票”,计数器也随之跳一跳。

到11点30分,2143号投票站大约有100名选民参与投票。

我向负责人询问是否可以照相,他大方地表示允许,但别拍到投票人的脸。“拍我的脸可以,别拍投票人。”他又强调了一次。

投票站内,观察员监督并指导人们将选票放进电子票箱

多数选民对于自己的选择没有犹豫。他们耗时最长的环节是翻看那些厚厚的名薄并进行登记,拿上选票藏到小隔间后,两三秒便出来了。没有多余的表情,也没有像政府倡导的那样,给自己来张和投票箱的自拍,加上“选举”标签,挂到社交媒体上去。

“刷自拍”只是克里姆林宫的选举造势计划之一。俄媒早在去年12月就披露,为了吸引民众参选,克里姆林宫决定将“选举变成节日”。

设置在中学礼堂里的2139号投票站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借着小礼堂的帷幕,这间投票站显得宽敞又华丽。穿着蓝色小西装的帅气观察员如同节目主持人一样站在舞台边的投票箱旁边,给每个随父母前来的孩子发一个气球。

设于中学礼堂的2139号投票站充满节日的气氛

投票站门前的空地上,早先莫斯科食品节的小帐篷还未撤走,两位热情的大姐招呼投完票的人们来给孩子买块浆果馅饼,楼门前两台大喇叭放着欢腾的歌曲,高亢的男声唱着“莫斯科,这是最好的城市”,一对父子牵着手快活地喊着“投票去喽”。一时间我仿佛当真误入了什么节庆现场。

在这里,我终于遇到一位认真阅读候选人情况的选民。他久久地、字斟句酌地盯着墙上的候选人信息,圆乎乎的脸上带着困惑又腼腆的神色。

我试探着问:“您还没决定选谁吗?”

他不好意思地笑着哼哼了两声:“嗯……嘿嘿。”接着盯着第二位候选人看。

“您不打算投给普京?”

“嘿嘿。”他挠了挠鼻头,耸耸肩,目光投向第三位候选人。直到我离开2139号投票站,他仍站在墙边读着,没有做出自己的决定。

截至我离开时,2139号投票站共有516名选民投下了自己的一票。

暌违六年之久的俄罗斯大选,相比去年声势浩大的美国大选,明显热度有欠。即使在俄罗斯本土,也就2月以来常见到带有“选举”字样的新闻标题。其中一部分原因,不得不归于其“营养度”的匮乏。

普京的老对手们——连续六届参选的自由民主党候选人日里诺夫斯基,俄共代表格鲁季宁,“亚博卢”党候选人亚夫林斯基,仍在重复着六年前的论调,攻击点集中于普京的腐败嫌疑和长期执政的合法性。

唯一的女性候选人索布恰克,身上挂满“绯闻女孩”式的标签,比起提出真刀真枪的政见,她更擅长发挥自己前真人秀主持人的做派——2月28日电视辩论的乱战中,她直接当头泼了日里诺夫斯基一杯水,叫他冷静一点。

至于其他候选人,如此前籍籍无名的俄罗斯发展党候选人季托夫,只好用无处不在的宣传语 “А что…Титов.”(什么……季托夫)刷存在感。俄罗斯网民也对这则广告表示一头雾水,并在俄版“知乎”展开讨论,最后的结论是“季托夫什么都不是”,“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主张什么”,“他只是给普京当个无害的背景板”。

那些不大坚定的俄罗斯选民身上,常因此透露出别无选择的无奈感。

曾在莫斯科居住,去年移居回俄罗斯西北边境与爱沙尼亚接界的小城普斯科夫的噶琳娜对我说,因为腐败问题,她绝不会选择普京,但又别无选择。她此前支持的反腐基金创始人阿里克谢·纳瓦尔内没能获得选举资格,说起来语气里都是心灰意冷的味道:“我就一个感觉——我这样三四十岁的人,都没什么兴趣了,甚至连投票站都懒得去。但是我们的父母那代人无一例外都支持普京,特别是他最近又在采访里说了新型导弹的事儿……我也许还是会去投票的,等我抽空看看其他候选人的纲领之后。”

而对于彼得堡大学生娜斯佳来说,选择普京,只是因为“如果换了总统,我们强硬的外交政策就会分崩离析。”况且她在奔萨的家人也都支持普京,这看起来是一个阖家欢乐的选择。

通往马涅日广场的路上,普京支持者拉起横幅合影

没有旗鼓相当的候选人,势必带来没有悬念的结果。一部分选民沉溺在普京必胜的狂欢情绪中,另一部分则退回不承认、不参加、不支持的“消极民主”中。

证明选举的公正性、透明性和全民性,成为当局的最大任务。

2139号投票站外面的电视屏幕上,播放着俄罗斯第一台的选举特别节目——克里米亚大桥的建筑工、市长们、议员们、牧首、女演员和普京本人,都在镜头前一一郑重其事地填好选票,送进票箱。

一部投票宣传片中,一位不愿意周日起床去投票的丈夫梦见52岁的自己要被征兵,儿子要给学校保安教400万卢布保护费,每户还要领一个“同志”回家照料,连如厕次数都受到限制……直到把他吓得掀开被子从床上滚下来大喊“去投票去投票!不然就晚了!”

而新乌拉尔斯克合唱团的大爷大妈们则用了一种可爱的激励法,他们摇晃着身体,挥舞着拳头,快活地唱着“哦咿,请来选举站,我们去投票!如果不是我们,谁来选总统!”

去不去投票的舆论拉锯战,几乎成为大选的主战场。普京之外,各个候选人的网站上都并排放着两个按钮“支持我们”和“注册观察员”。而普京竞选官网的显眼位置只有一个按钮,“成为竞选志愿者”。

观察员是选举监督人员,不能参与投票,普京的对手们仅寄希望能借此稍稍“挽尊”。在噶琳娜支持的纳瓦尔内的竞选官网首页上,也剩下一段这样的宣言:“我没能获得参加2018年俄罗斯总统选举的资格,因为现任政府害怕真正的竞争。我们不准备承认这样的‘选举’是真正的选举,并倡议选民罢选。当局将在‘选举’中尽量制造出高投票率。我们则将尽量减少投票率。如果你想支持我们,请注册观察员身份。”下面的海报上用红杠划掉“投票”一词,重新写上“观察”。

另一边,普京的政敌,被坑进监狱近十载的前石油巨贾霍多尔科夫斯基在youtube上呼吁大家去投票站,在选票上用红色记号笔写上“受够了(надоел)”。

无论如何,这一场号称俄罗斯历史上最透明的选举,还是平稳无事地走向了尾声。

大选的前一天,3月17日,俄罗斯大选的前一日是法定“静默日”。

这一天,任何政治宣传活动都被视作违法。候选人及政治团体不可在媒体公开发表政见、不可进行电视辩论、不可散发传单、不可组织见面会,社会调查网站亦不能发布候选人支持率。静默日的目的在于“保证每一位选民独立地作出选择,排除一切宣传材料可能造成的偶然影响和心理压力”。

俄罗斯国家杜马正门前悬挂了几个月的巨幅大选海报也被撤下,斜对面的马涅日广场光秃秃的,但广场侧面的空地上,几名技术工人在静静调试灯光的舞台和几面LED屏幕,暗示这里明天将举办某种庆典。在历史博物馆朝向红场的那一面,俄罗斯第一频道和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并排搭建起两个摄影棚,为大选特别节目做准备。

“静默日”的国家杜马大楼

3月18日夜幕逐渐降临,红场附近的气氛随着警卫密度的增加紧张起来。六点左右,当我试图通过国家百货边的步行街走向马涅日广场时,发现通道已经封闭,警卫告诉我,这里晚上会举行献给普京的音乐会。要想到达马涅日广场,只能穿过革命广场,沿着剧院大道前往。

我在马涅日广场马路对面的十字路口站了一会儿,与几位兴奋的年轻人一起张望,琢磨怎么才能到达音乐会现场。对面的广场空无一人,只有昨天搭建好的舞台闪着灯光,偶尔传来缥缈的鼓点声,伴随着呼啸而过的警笛,在冷冽的空气中交缠扩散,仿佛来自另一个空间。

处于莫霍瓦大街、特维尔大街和剧院大街交汇处,与红场一墙之隔的马涅日广场,平时看起来只是地下商城“猎场”的屋顶,却往往在重大时刻成为高光场所。苏联解体前夕,马涅日广场曾不止一次发生过反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游行,1999年、2002年和2010年,这里都曾发生过严重暴乱,结果往往以人员伤亡告终。但另一面,自1997年第一次举办2.5万人规模的音乐会以来,这个平时无人停留的广场,又成为狂欢、庆典的第一选择。

晚上8点一过,投票站关闭。人潮漫无目的地沿着剧院大道流向据说是音乐会入口的革命广场。守在安检门旁的警卫似乎也无意阻拦越来越多扛着国旗、呼朋唤友、兴高采烈的俄罗斯人,只是简单拍了拍我的背,就放我踩着前人的后脚跟向里走。

被裹挟在人潮中,在齐小腿深的积雪中艰难拔腿前行的我,随口与几位身边的中年男子搭话,所有人都一边东倒西歪,一边用没必要的大嗓门回答我:“当然选普京!”在夜晚冰冷的空气中呼出一团团热气。

毫无疑问,这是胜利的人群。此时,普京的当前得票率已公布,75.74%,较2012年大选支持率提高了十余个百分点。

举着俄罗斯国旗、普京头像、或者写着“战斗民族”或者“普京队”字样旗帜的人群聚集在舞台附近,拍照合影,互相招呼着。认识或不认识,只要旗帜相同,便朝同一个方向靠拢。

很快,我左手边聚集了一团俄罗斯国旗,右手边则是旗杆更长的“战斗民族”代表团,身后还不断挤过举着白色“普京队”旗帜的年轻人,他们看起来面庞闪亮,大呼小叫着不要掉队,不过二十岁上下的样子。

空荡荡的舞台上只站着一位警卫,两侧的LED屏幕上不断闪现“俄罗斯-塞瓦斯托波里-克里米亚”的字样,似乎与大选并不切题。等到九点半,开场的三位主持人朝着台下冻僵的人群喊出开场白,我才算明白这场庆典的双关含义:“今天是个伟大的日子!四年前,克里米亚选择回归俄罗斯,而今天,俄罗斯人选择自己的总统!”

立即,一阵“呜啦”从四面八方涌来,舞动的旌旗在刺目的灯光下来回掠过,俄罗斯老牌歌手格里高利·列普斯戴着墨镜在台上唱起颇有摇滚风的代表作《我很幸福》:“我,比谁都幸福!我,百分百幸福!我没撒谎,我很幸福!我,也将这样幸福地离去!”

俄罗斯老牌歌手格里高利·列普斯戴着标志性墨镜,唱着《我很幸福》

身边戴着绒线帽的大哥突然把他的国旗塞到了我的手里:“你也挥挥看!我的旗子很漂亮!我亲手选的!”我用冻僵的双手抓着旗杆,有那么一刻,几乎涌动出同样的激情——似乎我也是这些胜利而幸福的人群中的一位,深信为自己选择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未来的美好。直到突破散场的人群走进地铁,我才看到噶琳娜的来信:

“我今天还是没去投票。我看完了所有候选人的纲领,一切都是欺骗,是关于现实的捏造,是一出闹剧。”

(部分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部分来自网络)


大家都在看这些👇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李敖自传」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