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悲伤逆流成河》:在你的少年时代,是否遭遇过校园霸凌?

张宇 三联生活周刊 2019-10-26

《悲伤逆流成河》剧照

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校园霸凌的故事。暂不论其它,仅从填补中国电影在校园霸凌这一社会题材上的空白来说,《悲伤逆流成河》确实做到了。

 “校园霸凌”这个词其实是近几年伴随着一起起令人难以置信的社会新闻才得以普及的。这也就意味着,在霸凌过别人或是被别人霸凌过的很多年后,许多人才意识到:当初那些语带嘲讽的绰号,包裹着恶意的玩笑,不同程度上的排挤以及被稀释为“只是闹着玩”的肢体接触,就是一种暴力。

而对于这种暴力的无知和漠视并不会减弱它的杀伤力。很多时候,少年时遭受欺侮的恐惧,尊严被践踏后产生的自卑,还有对霸凌者的怨恨会在受凌者后来的人生中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伴随终生。与这些负面情绪相伴的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他们选择欺负我,而不是别人?

《大象》剧照

在影片的主人公易遥身上,你能看见很多常见的被霸凌的因素,比如来自单亲家庭、母亲的工作不体面、家境不富裕、性格内向、和校草暧昧不清惹别人嫉妒。这些前期铺垫当然是电影创作者为了让后来铺天盖地的霸凌行为显得不突兀而做得努力,但在现实生活中,霸凌的发生并没有这么复杂和符合逻辑。肥胖或瘦小,内向不合群或张扬受瞩目,长得丑或长得美,成绩不好或成绩很好……真要细究起来,所有的一切都可能被人看不顺眼,进而成为霸凌的导火索。

换句话说,想从受凌者的性格或行为中提取出某些共性来将霸凌变得情有可原,出发点就偏了。霸凌很多时候是无缘无故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的,受凌者没做错任何事,他们只是不巧被盯上的倒霉蛋。正如东野圭吾在《恶意》中所写,当问及施暴者为什么挑这个小孩欺负时,他们说,“没什么原因,就是看他不爽而已。”

图丨摄图网


霸凌在校园中的频频发生打破了社会上的一个刻板认知:在象牙塔里的未成年人都是单纯、善良的,当他们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后才会逐渐被“带坏”。但其实校园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的圈子,社会上的各种暴力形式和人与人之间的恶意都可能通过电视、互联网、原生家庭以及其他人际关系传递给青少年。

相较于成年人,青少年在是非和善恶的判断上会有偏差,对于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影响也拿捏不准。所以当这些处在青春期的,容易冲动、缺乏自控力的男孩女孩尝试对成人世界的权力不对等进行拙劣模仿时,就会呈现出一种赤裸裸的丑陋。

易遥的母亲是在自己家给客人做按摩的,有一些在她家洗澡的客人不小心用了易遥的毛巾,就这样,易遥染上了性病。在这个对“性”讳莫如深的大环境下,得性病这件事已经足够击垮十几岁的少女了,再加上几千块的医药费,心理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而最最重要的还是,绝不能让同学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病。而嫉妒易遥和校草关系暧昧的唐小米在得知实情后,选择了踢爆这个秘密。

唐小米这个人物的设定很耐人寻味,她是一个兼为霸凌和受凌者。唐小米之所以转校来到易遥所在的中学,正是因为在过去的学校她一直被一小撮人欺负,她曾被这一小撮人堵在地下通道里打,被他们把牛奶浇在头上……这些导致她在几十米外看到这伙人就能吓得魂飞魄散。

图丨摄图网

但她在霸凌中承受的恐惧和对自己被欺侮所产生的耻辱感,都没有令她意识到霸凌这个行为本身的错误。她恨那些欺负自己的人,但更恨的可能是自己没有处在他们的位置上。而一旦让她找到机会,抓到别人的把柄,她立刻如法炮制,将别人欺负自己的手段转移到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身上,程度甚至更加恶劣。

当易遥成为全学校的众矢之的时,只有一个人没有疏远她,那就是顾森西。一个学习不拔尖,但心地善良的男生。顾森西教会了易遥反抗,确切点说,是以暴制暴。在现实中,很多校园霸凌事件发生后,“打回去”也是一种较为主流的声音。但是当易遥真的把黏在自己头发上的口香糖黏回霸凌者头上,举着胶皮水管把说自己脏的男生浇成落汤鸡,将唐小米摁在地上打了一顿之后,局面并没有朝她期待的方向改变。别人贴给她的标签一个没少,现在又多了一个“寻衅滋事”。

《魔女佳丽》剧照


而以暴制暴这种反抗方式如果走向极端,可能只会发展成这两部电影。女生版是根据斯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的《魔女嘉丽》,在影片结尾处,嘉丽依靠异能将所有曾欺负、羞辱她的人全都送去见上帝了。男生版则是荣获第5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大象》,这部根据1999年美国科伦拜校园枪击事件改编而成作品,讲述了两个不受同学待见的敏感高中生从网上订购枪支,随后血洗校园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个案,根据Stopbullying.gov网站2016年的数据统计,在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15起校园枪击案中,有12起枪击案的罪犯曾遭受过校园霸凌。一味地呼吁受凌者“打回去”、“以暴制暴”,听起来很解气,但实际上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暴力事件。

校园霸凌研究的先驱Dan Olweus博士曾指出,“霸凌行为是一种群体现象。”当易遥得性病这件事成为校园里的热点话题后,联手欺负易遥几乎成为了学校里的一场集体狂欢。孤立她,嘲讽她,往她身上扔红墨水,逼着她吃粉笔灰,把她辛苦攒下的用来买药治病的钱挥霍掉。那些冷漠的眼神,尖刻的话语和粗暴的行为全都来自最朝气蓬勃的少男少女,这才是最令人胆寒的。

在吃瓜群众中,有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女同学让我印象深刻。在大家刚开始欺负易遥的时候,她曾想要冲上去保护她,但被身旁的女生拽了回去。后来每次易遥挨欺负的时候镜头都会特意交待一个她的表情,跟其他笑嘻嘻看热闹的人不一样,她站在人群中,流露出的却是很反感的神情。

她像是现实中沉默的大多数人的一个缩影。在她心里可能对此早已厌恶透顶,但还没勇敢到能坚定地站出来去对抗恃强凌弱者,或者是担心自己站出来也会成为被攻击的对象,最终她也沦为了纵容霸凌的一分子。直到看到易遥以死明志的时候,这个女同学才终于和欺负易遥的小团体决裂。除了这个女生,全校其他学生只是一个很模糊的形象——那些冷漠从众的人。

《十三个原因》剧照


2017年大火的美剧《十三个原因》就将这个模糊的帮凶群体划分得更细致了。在主人公汉娜自杀后,她留下了一盒磁带,录音内容直指自己周围的十二个人。这些人有她昔日的朋友、有暗恋她的人、有对她进行侵犯的人、有为了自保恶意造谣她的人,还有学校负责学生心理健康的社工……这十二个人中但凡有一个人对汉娜表现出一丁点关心,事情可能都有转机。然而,没有。每一个人的冷漠都成了杀死汉娜的利器。

而把易遥逼到跳海自杀的利器,是“杀人凶手”这个新外号。影片的后半段,因为易遥误传的一条短信,品学兼优的顾森湘意外坠楼。很快,不同字迹、不同颜色的指责、辱骂易遥的话语就写满了篮球场的橡胶地板。所有人都怪她,没人听她解释。当易遥站在海堤上朝围观者撕心裂肺地哭喊时,大家才第一次认真倾听了她的心声:

“你们永远都不会承认自己做的事有多恶毒。你们回首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挺好的了,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实在是太恶心了。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人。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愚蠢又恶毒。你们胆小怕事,别人做什么你们就跟着做什么,你们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的日子特别无聊。杀害顾森湘的凶手,我不知道是谁。但杀死我的凶手,就都在这了。”

说罢,她沿着海堤越跑越远,最后一头扎进了冰冷的海水中。

《悲伤逆流成河》剧照

整部片子有很多极其尴尬的对白,还好几次硬靠BGM烘托氛围,总的来说是一部虽然不是郭敬明导演但仍然有着他鲜明风格的电影,但海堤上的这段独白确实拉了一波好感。这段话不仅是所有校园受凌者对霸凌者灵魂的质问,也成为了无数受凌者情绪的宣泄。

《悲伤逆流成河》并非一部成熟的作品,和欧美日韩等国类似题材的作品相比,在剧情的设置、故事的讲述和对青少年人性之恶的动因挖掘上都略显浅薄。但如果这部电影的出现能让更多人在走出影院后反思一下自己的少年时代,为自己当年的鲁莽和无知说一句抱歉,让心怀恶意的人在以后采取暴力行为前多一丝考量,那它就没有完全失败。

当霸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个人反抗又胜算渺茫时,我们势必要向国家寻求法律上的保护。《悲伤逆流成河》的最后,打出了几页这些年出台的与校园霸凌有关的法律法规。这是一种进步,但还远远不够。今年四月,一位从高中开始遭受霸凌,现已长达十年之久的女性,终于拿起法律武器起诉了在互联网上持续不断对自己进行荡妇羞辱的人,判决结果是霸凌者判处拘役三个月。

图丨摄图网

相较于2016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中国留学生霸凌案:三名中国留学生在两天内对另一位同学做出殴打、折磨等凌虐,最终分别被判处13年、10年和6年。达不到惩治和警示目的的法律法规,恐怕只会成为对“恶”的纵容。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最美海岛」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