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泉港碳九泄漏:化工重镇的隐患

曾笑盈 王珺 三联生活周刊 2018-12-05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11月4日凌晨,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一艘执行裂解碳九装船的船舶与码头连接的软管处发生泄漏,造成6.97吨碳九泄漏。

碳九(C9)分为裂解碳九和重整碳九。此前,泄漏的是哪一种碳九曾引发广泛探讨。根据泉州官方于11月8日晚发布的通报,此次事故泄漏的正是危害相对较小的裂解碳九。

裂解碳九是刚刚从石油中裂解出来的碳九,主要为脂肪烃,不带有苯环,其状态与气味均与汽油非常相似,挥发性大,会带来持续一定时间的空气污染。但毒性相对不大,也没有已知致癌风险。

昨晚,泉州官方发布通报,初步认定该事故为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并要求着手查明事件原因,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但是,此次泄漏事故背后所反映出的民众负面情绪,触及更为错综复杂、沉疴已久的工业生产和环境监管问题,亟待当地政府进一步解决。


 渔村水污染 

11月4日凌晨5点多,福建泉港区肖厝村村民肖突然被一阵轮胎烧焦的异味熏醒,起初他没有在意,但第二天上班时,便感到喉咙不适,好像咽喉炎发作。他没当回事,吃了点药应付。同村的另一位村民王炭在闻到同样的油漆味后,却呛得喉咙发痒,忍了一天受不了,6号上午开车跑到20公里外山上的亲戚家躲避。而截至11月8日,更有52人因类似的症状赴泉港医院就医,10人留院观察。

致病的异味来自肖厝村约一公里外的东港石化码头。据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信息,11月3日16时左右,“天桐1”油轮靠泊东港石化公司码头;19时20分左右,开始从东港石化码头输油管道进行工业用裂解碳九的装船作业。11月4日0时51分,船舶与码头连接的软管处出现跳管现象;22分钟后,东港石化码头作业人员发现装船过程中发生工业用裂解碳九化学品泄漏,10分钟后,污染物泄露停止;约半小时后,处置单位赶到码头进行污染物回收;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清理,围油栏内清污作业于4时30分基本结束,共造成6.97吨裂解碳九泄漏。

然而,仍有部分污染物流入邻近的肖厝海域,呈现为黄褐色油污,泉港部分区域的空中也弥漫着刺鼻的气味,随着风向扩散。即便海面上一时见不到油污,隔几个小时又回随着海流漂回来。

图 | 视觉中国

被污染的水域里,水产品缺氧而死;甚至渔民所用的渔排、泡沫和渔网一旦与污染物接触,也会被腐蚀、下沉。有的渔民为了抢救渔排,光着手便去清污,导致手脱皮,甚至出现炎症。另据媒体之前报道,一位渔民为了抢救渔排,被异味呛晕栽倒在海水中,送至泉港医院ICU后检查出肺部感染。

这对于处在捕捞旺季的渔村是巨大的灾难。长远来看,捕鱼工具损毁,一些渔民经营几十年的养殖基业毁于一旦;而当年的投入也收不回来。泉港区农林水局在11月4日印发了《关于暂缓起捕、销售和食用辖区肖厝村海域水产品的紧急通知》,同时要求沿海各镇(街道)妥善做好养殖户工作。11月5日,厦门市水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处下发《关于加强来自泉港区海域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则禁止所有来源于泉港区相关海域的水产品入市交易,严防受污染的水产品流入批发市场。


“这些天捕捞的鱼卖不出去了,自己也不敢吃。”王炭从事捕鱼业18年,他告诉本刊记者,原先自己每个月捕捞的稳定收入在5万左右,现在既没有收入,还需要支付家中所雇两位工人每人每个月5000元的工资。“现在正是鲍鱼最佳的捕捞季节,现在什么都没有了,鲍鱼基本上全军覆没。”

 污染物裂解碳九 

泉港区政府表示,事发后有关部门立即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出动船舶100多艘此、人员600多人次,调集近600袋油毡进行污染物吸附回收。据环保局介绍,至4日下午18时,碳九泄漏海域清污工作基本完成。

经应急监测,各项空气指标也恢复正常,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其中,有机物萘、苯乙烯(二者皆芳烃类物质)的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限值化学有害因素》中规定的长期反复职业接触所容许的限值。

尽管如此,此次泄漏事故还是引发了群众的大量投诉反映。但所幸污染物为碳九这种化合物中毒性较小的裂解碳九。

“碳九”(C9)是石油提炼时获得的碳氢化合物,作为石油树脂类原料,主要用于油漆、防腐涂料等领域。裂解碳九是刚刚从石油中裂解出来的碳九,主要为脂肪烃,不带有苯环,其状态与气味均与汽油非常相似,挥发性大,会带来持续一定时间的空气污染。但毒性相对不大,也没有已知致癌风险。

图 | 视觉中国

另外,就危化品海上泄漏事故量级而言,6.97吨碳九泄漏其实属于一般事故。根据福建海事局今年颁布的《福建省海上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事故级别划分,重大事故(2级)为3000总吨以上,10000总吨以下危化品泄漏。6.97吨是什么样的概念?裂解碳九密度较水略低(根据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1792-2015,工业用裂解碳九的密度为950-980kg/m^3);不妨试想,6.97吨水体积是6.97立方米,大概相当于四分之一个解放牌大油罐车的容量。

 化工重镇的隐患 

如果说污染物毒性较低是不幸中的万幸,那么泉港作为化工重镇的隐患,则应看作是已经响起的警报。

泉港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湾南岸,辖管有南埔、界山、后龙、峰尾、前黄、涂岭6个镇,1个山腰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有盐场(山腰盐场),总人口为40.7万。

事发后,山腰盐场负责人告诉媒体,目前盐场已下发暂停纳潮生产的函件,再次开闸时间待水质监测报告而定;并请百姓不用担心,目前盐量储存足够。

盐业之外,泉港区的支柱性产业是石油化工,去年全区工业总产值为1437亿元,石化产值为815亿元,占了总产值的56%。据泉港区委宣传部称,辖区内的港石化工业园区,连续六年蝉联中国化工园区20强。

泉港成为化工重镇,始于1989年在肖厝(2000年肖厝经济开发区改制为泉港区)创建的福建炼油厂。1998年,中石化和福建省合资建设的福建炼油化工集团成立。此后三十年,泉港经历了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同时也开始罹受环境污染的后果。

图 | 视觉中国

此次事故的肇事方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前身隶属于1998年成立的福建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3月经改组,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为中外合资企业。库区占地面积376亩,经营范围涉及油品及液体化工品仓储。拥有3万吨级(兼靠5万吨)泊位一座,2000吨级(兼靠3000吨)泊位两座,是年设计吞吐量95万吨的液体化工品码头。

在泉州市环保局今年7月份发布的《泉州市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企业名单(2018年上半年)》中,东港石化被标为“重大”风险等级。在2016年的环保局监管记录则现实,该企业2000吨级别液体化工泊位项目,曾因“未批先建”而被勒令清理整顿。

此次碳九泄漏事故,无疑触发了化工区和居民的多年积怨。据南方周末报道,甚至有泉港居民在马路上拉出了“无良东港,毒害百姓,回我家园”的条幅。

王炭向本刊记者反映,自从炼油厂开业以来,捕鱼业的产量便有所下降,并且没隔三五天便能闻到类似的汽油味,和目前闻到的碳九味道一样。肖先生还指出,这两年鱼苗经常出现大面积的死亡,听大家议论说是因为工厂的排污管道在渔排边。肖厝村的入口便有一个海洋化工厂,村周围也分布着几个化工厂,村民深受其扰。

昨晚,泉州市政府新闻办发布通报,初步认定该事故为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并启动养殖户受损情况评估,依法协调解决损失赔偿问题;要求着手查明事件原因,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但是,此次泄漏事故背后所反映出的民众负面情绪,触及更为错综复杂、沉疴已久的工业生产和环境监管问题,亟待当地政府进一步解决。

(应采访对象要求肖石、王炭为化名)





    大家都在看     

为了不让好文章被微信改版所湮没,为了防止我们一不小心失散——


快把我们置顶并设为星标吧!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炒房终结?」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