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产科病房鄙视链

梁可 三联生活周刊 2019-05-16

4月的一个下午,抱着初生的二宝,我被推进了这间产科病房。有四张床位的房间只住了三个产妇,每个人再按规定留一名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床。在病房,产妇的名字被床号代替。我是19床,对面是17床,和我一样也是顺产的二胎妈妈。但比起平车上披头散发一脸狼狈的我,这个已经扎起一丝不乱的马尾,用标准的摇篮式抱法哺喂女儿的病友,身上简直笼罩着神一样的母性光辉。她身边随时待命的育儿嫂大姐,看着也比我那迷迷糊糊的丈夫要专业多了。

靠近门口位置的是上午做完剖宫产的新手妈妈18床。我刚被推进来,她就支起身子问我生的男孩女孩。她留着显眼的短寸头,爱说爱笑爱吼老公,看上去直爽又泼辣。病友间互相欣赏的和谐气氛没能维持多久,我就察觉到一条缠绕我们三人的隐秘鄙视链。

图 | 摄图网

17床不动声色地占据了鄙视链的顶端。如果说生育有标准答案的话,她交出的几乎是一张满分试卷:顺产、二胎、儿女双全,25岁生下大儿子后,坚持纯母乳喂养直到孩子三岁多自然离乳。如今女儿出生,她自己还没过30岁生日。其实我们聊的不算多,她却总能巧妙地在字里行间透露这些关键信息。“30岁就错过最佳生育年龄了。我想着一定要对孩子负责,最后打了个擦边球。”17床带着一脸平和的微笑,几句话就把我这个32岁的经产妇划入了“对孩子不那么负责”的阵营。我没有反驳,没准是我过度解读了呢?但接下来,类似的对话不断上演。

说来也巧,我们三个生的都是小姑娘。得知我和17床各有一儿一女,18床羡慕得不得了,开玩笑要蹭我俩的福气,争取将来也能凑个“好”字。17床听了马上摇头,“没有没有,我要是真有福气的话就会有两个女儿了。我就喜欢女孩,咱中国人那种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我是一点都没有。”提到传统观念的时候,她意味深长地扫了我俩一眼。

可能因为是头胎加剖宫产,18床下奶不太顺利。护士提醒说,千万别饿着孩子,免得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看18床吓得眼泪都出来了,我就把事先备好的奶粉借了一些给她。“孩子第一口奶多重要啊,不到万不得已怎么能喂奶粉呢?!”17床一脸惊诧地盯着我问,那眼神就像是在看一个自己误入歧途还要拖人下水的传销人员。

图 | 视觉中国

我们入院的第二天上午,18床手术的麻药劲儿彻底过了,平均每15分钟就跟老公喊一次疼。她的宝宝像是被妈妈的情绪传染了,哭得一声比一声大。18床又急又气,先是骂老公不会抱孩子,又徒劳地问小床上的女儿:“你到底哭啥啊?”

一片混乱之中,17床及时出手让育儿嫂大姐去帮助这对焦头烂额的小夫妻。大姐不愧是专业的,把孩子身上的小抱被裹紧,到楼道里走走,哭声就渐渐停了下来。18床如获大赦,拼命道谢。17床面带招牌微笑表示这没什么,“你家宝宝爱哭很正常”。借此机会,她详细介绍了剖宫产的婴儿缺乏安全感、母亲恢复慢等一系列弊端。接着推导结论:“还是得顺产,虽说当时疼一点,但对妈妈和孩子都好。”最后还给出建议:“你们也该请个育儿嫂!你伤口没好,孩子爸爸是男人,没经验,光靠他,你俩累,孩子也受罪……”

17床还在滔滔不绝地讲,我却只能看见她快速运动的双唇,听不清她说什么。她眉间眼角欲盖弥彰的优越感,让我联想起最近的一本畅销书《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纽约上东区富贵逼人的妈妈们把体面的铂金包作为藐视外来者的武器,而在这间病房里,“绝对正确”的育儿理念就是17床的“铂金包”。她不知道,一旦用于炫耀,“铂金包”就和中年油腻男盘得溜光的貔貅手把件一样令人观感复杂了。

我正暗自吐槽,18床已经对鄙视链顶端发起了反攻。“我是羊水浑浊才剖的,不剖孩子就缺氧了!大姐确实厉害,可孩子爹也不能啥都不管吧?不会带就学呗!责任都推给保姆,丧偶式育儿有什么可骄傲的?”

这回轮到17床说不出话来了,微笑一时僵在脸上,仿佛一个身背铂金包的贵妇,被路人无情地指出,手里拿的是高仿。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寻找一杯好咖啡】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