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乐天、三星和千颂伊一个个远去,你还“哈韩”么?

邢海洋 三联生活周刊 2019-07-16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三十年前我大学毕业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韩流呢。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些韩国人,他们都挺能吹的,口气大得不得了。有一位常务号称中国通,要把我拉到他们公司里去,办公室在当时北京的最高楼京城大厦,俯瞰着使馆区,里面进出的都是西装革履的白领朋友。顺便吐槽一句,那时的白领是很令人艳羡的。

可这位代表却把我拉到了办公室里,拿出了两个大皮包,里面全是项链、手链、头花、发卡之类。他神秘地说,你看,我每周回韩国都带回这些东西,你们这儿肯定畅销,你帮我打开销路,咱们合作如何。当然,我没这个本事,也没能进到他们又造船又买卖钢铁的大集团。不过,从那以后我就会留意街头百货小贩的商品货样,果然,没过几年大街小巷里全是韩国的裙子韩国的发卡后来连空气中都飘着韩国化妆品的味道,连带着拌饭烤肉也流行开来,我们一下子进入了哈韩时代。

曾经,中国是数万家韩国企业趋之若鹜的投资对象,二三十年前,韩国人以学汉语,来华经商为荣,这里是他们梦想的淘金地。十年前,中国新设的韩国企业每年都有几千家,可最近几年,韩企数字一落千丈,每年只有几百家了。过去中国人哈韩是想当然的事儿,连从韩国训练回来的艺人都火得不行,这两年,哈韩反遭鄙视了。

正应了那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我们正沉醉在苹果把Mac Book生产线转回中国的时候,就传出了三星关闭在中国最后的堡垒,惠州手机工厂的消息。三星要在印度建全球最大手机工厂,年产手机1.2亿部,今后,市场上销售的三星手机,将是Made in india为主,Made in Vietnam为辅。我们这里最有代表性的,规模最大的韩国整机制造也撤退了。表面上,三星的败走是它自身经营战略的失败。去年,这个在全球第一的手机巨头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只有不到1个百分点,最低的时候连0.2%都不到。但它也曾经有翻盘的希望的,随着去年A系列新机的陆续问世,三星年初的发货量一度突破了3%,第一季度总体上突破了1%。问题是,接下来华为发布了新机,美国开始制裁华为,中国人不再买外国货了,本来就被边缘化的三星彻底看不到中国市场的希望了,于是不得不全力转战印度。

这些年韩国的企业“边打边退”,其实是有着挺清晰的时间线的。转折点是乐天,这家韩国最大的零售商因萨德的选址进入了我们的抵制名单,先是门可罗雀,然后是消防不合格,接着是长时期的整改耗尽了元气,不得不关店卖店败走。资本是无法承受持续赔钱之痛的,从那以后,几乎所有的韩国企业都或多或少地露出了溃败的苗头,现代汽车关掉了自己在北京的最大汽车工厂;LG品牌的电视卖不动了,可它的电池还因为补贴壁垒进入不到中国市场。大企业之外则是那些小众品牌,韩国的化妆品连锁店The Face Shop关掉了在中国市场的上百家门店,彩妆品牌Clio的门店关得仅剩一家,Tony Mori也计划关掉所有的门店,转型去做了天猫店。

曾经,中国对全球贸易顺差一路飙升,唯独对韩国大额逆差,中韩建交近三十年来,中国对韩国贸易逆产累计超过了7000亿美元,2012年高达860亿美元。原因也简单,在亚洲雁阵式发展的队列中,四小龙比中国早,刚好高一个台阶,而四小龙中韩国的经济体量最大,工业体系最完备。中国制造在学习中成长的过程中,来自韩国的元器件就成为我们最容易上手的“半成品”。另外,韩国商品也因为物美价廉质量可靠,顾客需求层次类似,为中国消费者喜爱。韩货、韩车、韩流、韩风在中国大行其道。

当中国制造逐渐追上来后,中韩就像两个具有上下游密切协作的大工厂,互相购买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设厂与中国市场的旺盛需求又构成了两国贸易基本盘,形成了共赢。

可惜,当中国制造由追赶转而创新,两个工业制造的水平平起平坐后,韩国产品便失去了魅力。去年,韩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韩国商品在海外市场认知调查》就显示,海外消费者看待日本商品会联想到技术,看待中国商品会联想到价格,看待欧洲商品会联想到国际化。但对于韩国商品还没有清晰的“印象”。韩国商品仅在产品外观设计和价格方面还有些优势,但这一优势也确实不太明显。在很多地方,韩国商品甚至不如中国商品。

中国丹阳眼镜片生产车间(蔡小川 摄)

可韩企的败走难道没有我们自己的原因,有了自己的替代品是好事,可外国产品统统不要也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很多情况下并非产品本身的原因,而是裹挟着不相干的因素。一个百花齐放的商业生态才能保障它的活力永存,在竞争中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一家独大,没有了选择,消费者利益反而会受损。

印象里,我们哈韩的高峰是《来自星星的你》热播的时候,那时北京的全智贤的广告招贴恐怕比首尔都多。可如今,当网上冒出一段林允儿的新闻,我还要顺手百度一下。哈韩的气氛过去了,二三十年的记忆就这样被历史无情翻了篇,难免一丝遗憾飘上心头。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我们与猫的同栖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