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聘 |《三联生活周刊》招聘记者、编辑

LIFEWEEK 三联生活周刊 2020-10-05

三联编辑部微信群自称“生产车间”,只不过,这里生产的是知识产品。

既然是车间,就区别于个人化、随意性的作坊式生产,而强调一种专业化和高标准。我们的操作也依然“传统”,坚持深入现场,多线采访,深度报道。在人人都是自媒体、以耸动标题来吸引眼球的信息爆炸时代,这似乎有点“奢侈”。但我们认为,越是在这样的时代,人们越需要这份奢侈,越需要专业生产的更具价值信息,以唤起我们宝贵的注意力。

参与知识生产的记者,需要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三联生活周刊》有句口号——“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这不只是局限于眼前的一方天地,更是对一个更广大世界的关注。

我们关注到豆瓣的“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985废物”或“小镇做题家”,成为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自嘲的标签。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里,用教育实现阶层跃升已经成为一种惯性思维。面对中国社会的内卷化,作为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



当婚姻不再成为一种必须,我们采访了许多婚姻中的当事人,去呈现现代婚姻的各个切面。我们试图去回答这些问题:女性的情感需求在如何影响现代婚姻?我们需要在婚姻中做好哪些心理准备?一方出轨后的婚姻就不可能再重修旧好了吗?“理想婚姻”不是模板,而是旅程。



扎实的新闻实践技术当然也必不可少。选题会时,主编经常强调优秀稿件的几点要求——硬采访、有见识、好故事成就一篇稿件,往往需要全景式的观察、细节的挖掘、事件的剖析、人性的洞察以及逻辑叙事与情感叙事的碰撞与平衡……这并不容易,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但也会带给你成就感,带给你对世界复杂性和多元性的越来越深入的认识。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我们的记者第一时间奔赴武汉现场,广泛采访一线医护人员、病患、医疗专家、以及受疫情冲击的特殊群体,持续性地发布第一手调查报道,传递最及时的信息。

本刊记者王珊、张从志深入一线采访后,在酒店写稿子

我们关注疑似病例确诊难、试剂盒困局和口罩、防护服等物资保障问题,也关注“封路”引发的交通问题、武汉周边及其他输入病例疫情危机,同时兼具人文关怀,呼吁大家理性对待武汉人。我们还用影像记录了封城后的武汉,也拍下了76天后,这座城市解封后的首趟始发列车。我们的突破,在于关注疫情里的人——他们既是疫情的承担者,同时,他们的命运,又是新冠病毒攻击人类可被记录的事实。



就这些报道来说,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复盘,那些具体问题,以及记录下来的具体事实,都在事件进展的节奏点上。或者换言,我们的记录与历史的进程同步,这份职业服务于公共利益的知情权的那部分责任,在这个时刻有了真实的担当。这是职业高光的时刻,它是我们很偶尔才会有的职业崇高感的体验。

南方洪灾屡治不绝,我们分赴长江沿线的湖北、江西、安徽、江苏、重庆等地,采访到了不同的人群,试图去了解,水给他们的生活到底带来了什么?除了伤害,是否还有其他?



杭州失踪案发生后,我们前往杭州、诸暨,走访了来惠利和许国利生活的地方,做了一篇接近四万字的文章——《消失的爱人:杭州失踪案调查》。寻找来惠利与许国利的生活痕迹,了解他们是两个怎样的个体,既是在寻找“他们”,也是在某种程度上了解“我们”。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我们共处的这个时代,给了人们怎样的机会,又如何目睹了一些人的异化。



记者这份工作,还需要你有广博的知识体系、快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某些领域的长期兴趣和深入积累。

更重要的,是你对这份工作的价值认同。如果你愿意生产有价值的知识和见解,如果你信仰新闻专业主义,那么,来三联吧。我们正在搭建一个更大的全媒体平台,杂志编辑部是这一平台的核心,依然在继续扩张。

我们会为你提供一方新闻的净土,一个有成就感和归属感的工作环境,以及一份有竞争力的薪资。期待你的加入!



记者


职位描述

1、能够提供具有采访价值的新闻选题,通过扎实客观的一手采访与调查,为杂志撰写好稿件。2、负责报道重大社会/文化事件;撰写封面故事、特稿及深度调查报道。
职位要求

1、有3年以上的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经验。2、了解并认可《三联生活周刊》这些年来采访与写作的基调与特点。3、有较强的新闻采访突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文字功底强,能够独立操作重大题材。4、吃苦耐劳,能够经常出差,热爱报道的同时保持客观谨慎的工作态度,以写出好的新闻作品为乐。

应聘者请提供本人2-3篇3000字以上报道。



社会新闻编辑


职位描述



1、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社会新闻选题。2、指导记者完成扎实客观的一手采访与调查,为杂志提供高质量稿件。
职位要求

1、有10年以上的社会报道经验,有代表性的作品。2、了解并认可《三联生活周刊》这些年来采访与写作的基调与特点。3、善于与记者沟通,对培训新记者有耐心和热情,以写出好的新闻作品为乐。



有意向者可联系zhaopin@lifeweek.com.cn提供简历及代表作品,如果合适,我们会尽快与你联系。
邮件请遵循以下格式

邮件标题:姓名+学校年级+媒体经历;

邮件附件:简历、两三篇代表作请勿用压缩格式



周刊(深度)调查稿件选
受伤害者的隐秘联盟口述:叶梓  记者:王海燕
“从我开始意识到我不可能是唯一受过性侵的人之后,我仿佛拥有了某种特殊视角,渐渐发现光我的身边,就有5个被严重性侵过的孩子,几乎可以构成一个样本齐全的受害者生态群了。那些我以为跟我一样毫无异状的朋友中,在童年时代受过伤害的比比皆是。他们只是和我一样,永不忘记却又永远沉默而已。”评语:口述体绝非采访对象说什么,记者记录什么。绝对意义上,记者才是口述的引领者与控制者,没有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开发,不可能有成功地口述体。而在对口述者如何深度开掘上,王海燕的探索,有巨大价值。封城前后,武汉时刻记者:吴琪

 “你不要穿过医院,戴了口罩也不行,全是病人,千万不要从医院里边穿过来。”(1月22日中午,采访的医生的嘱咐。)

像以往每次离家一样,爸爸和弟弟把我们送下楼……也是像往常一样,我妈已经迅速从客厅赶到了阳台,她嘱咐我们注意安全的声音,从头顶上飘下。我抬头,讨厌的树!已经长得这么高,遮住了四楼阳台。这次我觉得我一定要退后几步,看到我妈的脸!(封城前离开武汉的家。)

武汉封城以来的第一次,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干也干不了。

8岁的女儿有些惊恐,跑过来问:“妈妈,你怎么了?”

我问:“妈妈好像没有家了。”

无常,让我们惊觉日常的价值。

回想起1月17日,我坐着高铁回家,心想这恐怕又是一个平平淡淡的春节吧。

原来,平淡的生活才真的了不起。

评语:吴琪在扎实的事实——自己的与同事采访的基础上,加入了作为武汉人,这场疫情最直接的承受者,面对这种种“物理事实”的“心理/情感事实”,这至少是记录疫区中心武汉人应激情绪的一种探索。作为记者,我们职业使命或人格模型,会有一种深刻的召唤:记录历史。我相信,这样的报道会成为历史的证据,未来被阅读时,这种情感串联,会作为通道,联接于未来与当下。它无损“客观”,而且,还是历史/事实的一部分。“封城”十天:摄影镜头下的武汉
 记者:蔡小川

在来之前,我不清楚自己作为一个图片摄影能起到什么作用,我来拍这些东西是想说明什么,但我想如果不能在这个时刻近距离记录他们,可能也是一种冷漠吧。


评语:如果说吴琪的个人性打通的可能是历史与当下的联接,蔡小川则打通了武汉人与外地人之间的通道。蔡小川图片之妙,图片本身亦即展示,无需文字赘述,大家去看吧。杭州保姆纵火案调查,人性善恶与安全失职记者:杨璐 王丹阳 王海燕 刘畅 徐菁菁 张雷编辑:吴琪“保姆纵火害人、物业和消防的救援的漏洞,让多少与林家有着类似生活的中国家庭,对这场灾难心有戚戚。”
评语:对所有重大事件的周刊的封面报道,其基本格式在两方面展开,一是时间背后所揭示的制度性缺陷,任何重大事件,若无公共关注与公共议题的形成,其价值将大打折扣。同理,如果一个封面故事,不能深入展示这种公共关切,我们说促进社会进步,将成为空话。但仅止于此,媒体将泛工具化,我们的思维也变走向僵化。周刊的解决之道,也即另一方面,我们的报道,总是尝试进入到对重大事件背后那些主角人性的探索,由此揭示更复杂的社会与人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更诚实的社会共识。这一组报道,这两条路径,非常清晰,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好文本。

直播的进击

记者:黄子懿
“直播不仅是一次媒介形态升级,也引领着相关产业链效率的提升与洗牌。一些过去主打线下的传统行业,正在被直播重塑。”评语:黄子懿渴望他的报道,在事实之上,还能提供一种解释系统,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赞美的追求,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挑战。在有截稿时间压力之下,事实与理解、解释事实总是存在着落差。不过,偶尔,事实与解释恰恰好,完美地并存在文章之内,比如这篇直播的进击。清晰的递进的事实呈现,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直播的发生史叙述,黄子懿很巧妙地安置了三个解释轴,把直播的发生史从“如何发生”调整为“何以发生”,以及“未来将如何”,我们在事实发展进程里,看到了黄子懿提供的事实逻辑。我们如何发现并理解社会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方法论,以图予以解释并分析社会现象,这是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的挑战,它不是每篇报道的完美结果,却是根植于每位记者内心的冲动。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新刊出炉!点击下图下单

「中国扶贫的道路选择」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