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保国如何引发一场后现代狂欢?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贝书单 Author 贝小戎

马保国被KO是5月的事情了,没想到几个月过去了又卷土重来,热度不减,这阵子又成了恶搞的对象,成了一个被热传的“模因”。我接连看到了别人转发的英文配音的马老师、女孩子模仿的五连鞭、建议马老师勇夺奥斯卡的短片。
“航运漫画家K老师”称:长租公寓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我们二十几岁的小同志!
朋友麦卡发的一条微博简直真假难辨: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参加第一堂考试课,拒绝交卷,还和老师当场上演抢夺试卷大战,居然还占据上风。老师被迫使出找家长谈话的大招。以下为老师谈话实录:今天有一个小盆友,六七岁,体重三十多公斤,她说她觉得自己试卷还没做完,马老师你能不能不要收我的卷子,我说到点了就应该交卷,她不肯,非和我试试,我说可以……

她突然袭击左刺抓走了试卷,我大意了啊,没有闪,我说小姑娘你不讲武德,她说马老师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懂规矩,她说她是乱抢的,她可不是乱抢的啊,一个左勾拳一个右拐抱,训练有素,后来她说她练过两三年橄榄球和跆拳道!啊,看来是有备而来!这个小盆友不讲武德,来抢,来偷袭,我三十三岁的老同志,这好吗?这不好。我劝这个小朋友“耗子尾汁”,好好反思,以后不要再耍这样的聪明。

马尔克斯贡献了一个经典的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黄健翔当年贡献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马老师又为我们贡献了“耗子尾汁”“有备而来”。
马老师就是打不过,就用嘴来糊弄。村上春树如果因为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会这样说吗?或者有人对诺贝尔文学奖不满,直接自己设一个新的文学奖,这时诺奖委员会可以说,不要耍这样的小聪明。我们的奖还是最权威、历史悠久,很少出丑闻。
马保国被搏击爱好者王庆民在30秒里3次KO
马老师为什么会成为搞笑视频的主角?英国学者亚当·库哈尔斯基在《传染》一书中说,视频是一种非常持久的媒体形式,人们对它的关注时间往往比新闻文章要长得多。新闻的周期大约是两天,在前24小时内,大部分内容以文章形式出现,之后人们分享、评论。假新闻往往比真新闻传播得更远更快。这可能与新奇性有关,人们喜欢分享新消息,而假新闻一般比真新闻更新奇。
图|视觉中国
什么样的想法会在网上流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员研究了人们会通过邮件分享《纽约时报》哪些文章。他们收集了三个月的数据,近七千篇文章,发现引发强烈情绪反应的文章更可能被分享。无论是积极的赞叹,还是消极的愤怒。相比之下,引发悲伤等低迷情绪的文章被分享的次数较少。人们更愿意传播会引起人反感的文章。
那些简单、易消化的内容更容易在网上扩散。在网上,我们要在多次接触一个想法后才会采信它。马老师的言论就非常简单、易消化:不讲武德、欺负老同志、有备而来、好自为之……本来方言就自带喜感,他还故作镇定,努力地维护自己的形象,不遗余力地像继续蒙骗。
马保国此前发布了一段解释自己被“偷袭”的视频
马老师没有真本事,输了不认输,还要别人讲武德,说别人“偷袭”他,信口雌黄又做不到巧舌如簧,所以成了笑柄,让人忍不住要去笑话他。后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反传统、反权威、解构、颠覆。马老师自己反理性,反对现代格斗规则的权威,他本身是前现代;恶搞他的网友反传统、颠覆一个利用视频为自己辩解的老拳师,可以说是很后现代了。
语言本来是交流的工具,但我们以言语行的事也包括遮掩,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史蒂夫·平克说:“人们会在交谈的过程中彼此含糊其辞,变着法地扮演各种角色,他们时而拐弯抹角、吞吞吐吐,时而又含糊其辞、旁敲侧击。他们不仅自己这么做,而且希望他人也这么做,不过,有趣的是,人们一边这么做,一边却又口口声声地说自己渴望坦诚相待,渴望他人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地表达意图。”
马保国以前发布的太极视频
事实上,虚伪是人类的一种共性。即使在最愚钝的社会中,人们也不会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意图;相反,他们会利用各色各样的礼貌、托辞和委婉将自己的意图巧妙地包装起来。”“人们并不仅仅是像电脑解调器那样单纯地交换信息,他们还要设法保全自己的面子,这里所说的面子既包括说话者的,也包括听话者的。”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了一套交往伦理、商谈规则。哈贝马斯引用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的一条著名论证,即关于人们不可能独自地遵守规则的论证:“一个人以为在遵守一条规则,并不就是在遵守一条规则。因此,规则是不可能‘私下地’遵守的:否则的话,以为自己在遵守一条规则,就会与遵守规则是同一回事了。”
武德不能是马老师自己定义的武德。规则的存在应该是公开的而不是秘密的。

作者档案



贝小戎

本刊主笔,写思想栏目时署名薛巍,哲学硕士,假装读过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26分钟前

三联生活周刊

个人微博:@贝小戎

个人微信公众号:贝书单(ID:bookpage)


👆 扫描二维码,关注【贝书单】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封面图,一键下单
「亲密关系中的恶」

▼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