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觉|“康巴汉子”丁真的世界长什么样?

水云千帆 三联生活周刊 2021-01-13

康巴藏区的丁真其实很多很多,清澈干净的眼神,朴素的面孔上带着只有那个地方人才有的表情,纯粹,真实,新鲜得像高原上的阳光。


图&文|熊昱彤

在藏人中间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用通俗的话说出来意思就是:卫藏因为佛法而兴隆,安多因盛产良马而传世,康巴因为人俊美而留名。
康巴藏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地理区域涵盖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市、那曲市东部、青海省玉树州、云南省迪庆州、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坝州的一部分,而新晋网红丁真的家乡正是在甘孜州的理塘县。看来,一脸纯朴笑容意外走红网络、旋即成为旅游大使的藏族小伙丁真,凭着“逆天”的颜值从素人摇身一变顶流网红,并非纯粹是偶然了。 
多康六岗,山水如画,人在画中 

上述卫藏、安多和康巴的说法,以文化特征对藏区不同部分进行了形象的概括,为地域赋予了文化内涵。而另外一种按照西藏传统地理观念的划分,则结合了自然特征以及文化历史特征。

历史上,整个藏地被按照海拔从高到低的变化,自西向东分为了上、中、下三大区域:上有阿里三围,中有卫藏四茹,下有多康六岗。
乘飞机从川入藏,向西飞,一过四川盆地,极目天际,千沟万壑、绵延不绝的是雪山和冰原

多康六岗中的多康包括“安多”和“康”两部分。 
安多藏区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以北,人们对安多的地域理解,大致包括甘肃藏区、西藏那曲、青海藏区和四川的阿坝地区。安多有藏族居住区最丰美的草原,在可可西里、藏北羌塘无人区,辽阔无垠的草原上,骏马驰骋;天高山远的沼泽戈壁中,藏羚羊、藏野驴自由徜徉。
长江源头沱沱河似散布在青藏高原上的美丽发辫
青藏公路与青藏铁路在可可西里比肩而行 
东边的昌都、甘孜、阿坝和迪庆一带则称为“康”。“康”的地名在唐代吐蕃时期就已经出现。藏语中,“康”即边地之意,居住在边地的人,就叫“康巴”。
康巴地区既不同于冰雪巅峰之世界屋脊的卫藏地带,也不似蓝天白云大草原的安多藏区。康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中国极致自然景观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还有独具特色的康巴藏族文化。在康巴旅行,每天都像走在自然和文化的神奇画廊中。
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境内的措卡湖,湖不大,却具有梦幻的倒影 
横断山,路难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康巴位于横断山区的大山大河夹峙之中。“多康六岗”的别称形象地道出了这里的地理特征。
横断山是中国最长和最宽的南北向山系群,因“横断”东西交通得名。 
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以及它们的支流,从青藏高原比肩而下,在横断山的高山深谷中一路流向东南,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
江面狭窄,两岸陡峻,江水奔涌亿万年,在崇山峻岭中切割出无数个“V”字型深切峡谷。
穿行于高原和高山之间的金沙江,经过数百万年的河流侵蚀,在两岸形成了高达2-3千米的壮观峡谷。在云南和四川交界处,金沙江在峡谷中画出了一个巨大的倒“Ω”型大弯,在大地上勾勒出一条优美壮观的曲线。
行驶在横断山的群山峡谷之间,能领略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才有18公里。当你盘旋在像细线一样挂在山腰上的盘山路上时,峰回路转之间,起初能断续看到深谷里蓝绿色缎带一样闪亮的澜沧江;翻过几座山头,再看到的竟然是另一条大江--怒江。两山夹一江,两江夹一山,山水之间,相连相依。 
在高峡河谷中,世世代代生活着康巴藏人。山脉横断了地理上的联结,但因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在山河之间形成了一个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山河的交通阻隔,使自古以来多民族沿着河谷的自然通道,南北上下,往来迁徙,繁衍融汇,缔造了藏彝走廊里的茶马古道、盐马古道,日久年深也孕育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多民族、多文化的康巴地区。这里也是中国唯一的南北走向的狭长文化带。康巴地区有汉、藏、彝、纳西、羌、傈僳、白和独龙等10多个民族,语言和习俗自然也是五花八门。 
康巴人以藏族为主体,康巴文化也以藏文化为主,康巴历史和文化是藏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康区独特的地域地理、自然条件和社会交往,康巴人很早就接受了东北部的黄河文化,东部的巴蜀文化以及南部的彝族、纳西族等多民族文化,形成了有别于其他藏区地域文化的色彩斑斓的康巴藏族文化。
甘孜县佛塔
 “人域康巴”,果不其然,康巴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这里的人。
那里的丁真其实很多很多,清澈干净的眼神,朴素的面孔上带着只有那个地方人才有的表情,纯粹,真实、清澈,新鲜得像早晨高原上的阳光。 
在康巴地区的城镇乡村,经常能见到身材魁梧、面容刚毅、气宇轩昂的藏族男子,他们即是传说中的康巴汉子。康巴人身上洋溢着放荡不羁的自由奔放,又被称为“藏族人中的吉普赛人”。
现代的康巴汉子
在贡嘎雪山下捡拾垃圾的康巴汉子
康巴女子长得分外娇媚端庄。甘孜州新龙县,我们借宿在一户藏民家中。女儿卓玛15岁,在甘孜县上中学。明眸皓齿的卓玛,笑起来右腮上有个圆圆的酒窝,俏丽的脸庞和端庄的五官是任何整容术无法创造的,那种纯正自然、无雕饰的美,让人惊为画中人。
从那曲市向东,进入了317国道,也就是川藏北线。公路边闪过一块石碑,上书“中国最美公路”。公路旁,一个15、6岁的女孩正在拾柴禾,她热情地请我进到她家做客。窗明几净的屋里,摆着华丽的藏式家具。藏式炉上开水壶冒着白气,屋子里暖洋洋的。母亲正在编织一条带子(类似流星锤,藏族猎人打野兽的一种布带子),父亲在烤着火玩着手机。家里开着小卖部。
惊心动魄的贡嘎山之旅  

横断山脉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为横断山脉最高峰,有蜀山之王的盛名。

在浓云厚雾中躲了一天的贡嘎山,竟然在太阳完全下山、绝大多数守候者都失望而撤之后,突然露出了她妙曼的脸儿,素面半遮,欲露还羞。
在贡嘎雪山脚下,我们投宿到一户普通的康巴藏族人家。村子里都是整齐的三层楼房,倚山而建,房屋四四方方的,石头砌墙,显得厚重规整。村子里有几十户人家,从远处山上望下去,一片片石头房子,宛如古代城堡。
开阔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棚子里停着摩托车,院子的一角有牛圈。二楼是餐厅兼起居室,三楼是卧室。宽敞的屋子里面略微显得空荡,木头搭的简易楼梯角度足足有70度,上下楼时脚踏在窄窄的木板上,需得用手紧紧抓住栏杆,一步步地小心挪动。
距离贡嘎山直线距离约20公里的地方有个高山湖泊里索海,是大雪山西坡能够一睹蜀山之王尊容的最近地点了。早就听说这个海拔4500米的秘境圣湖比瓦尔登湖还要美,最重要的,如果运气足够好的话,从里索海不仅能仰望耸立于群峰之巅直刺青天的贡噶主峰,更能从如镜的湖水中去观照她的倒影。一真一幻,一正一反,从天地之间的平和寻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 
但去里索海的朝圣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打着康巴汉子的“摩的”上山。
坐着康巴汉子的摩托车,在一天之内,飞跃惊险山路,两上两下里索海,成为我所经历过的最为惊心动魄的旅程之一。
7个村民骑着摩托车来了,我们一行人每人坐上一辆,我的骑手是一个看上去稳重敦厚的中年汉子,名字叫七斤。这是我有生之年第一次坐摩托车,竟然还是在荒野的大山中。出了村子就拐上了山路,土路崎岖,坑洼不平。摩托车的小轱辘在大大小小的石头上跳着蹦着,我在后座上颠簸着,身子拧巴着,努力保持着平衡。车手们倒像是轻车熟路,坎坷的山路上摩托车轰鸣着边拐弯边往坡上冲刺,飞过灌木丛,跳过小河小溪,数次我被颠得腾空几乎都站了起来,然后又重重地跌落在座位上。每个人除了紧紧抱着车手的腰外,没有其他任何的把握依托。 
到里索海单程近13公里,这样的折磨持续了40分钟,终于爬到了最高点的垭口。刚刚松了一口气,一看下坡的路,天哪,一条宽度不过尺余的羊肠小道,挂在万丈峭壁的边上,路面是倾斜的,里高外低,路上还有少量的积雪。康巴汉子们信心满满地驾起车来就上了羊肠小道,还是一路飞奔。我坐在后座,上下起伏中,五脏六腑揪成了一团,祈祷着车轮千万不要被某一块石头绊住!强迫安抚自己定下心,让目光越过山谷沟壑,远远地望向雪山群峰,而在我脚下不到1米远的地方,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
视频:通往里索海的山路惊心动魄
终于下到海子边,浓雾中隐约看见一汪绿水。山谷中云雾涌动着,速度之快让人来不及架起相机,山峰和湖水就又重新湮没在灰蒙蒙中。一会儿,雾突然开始散去,一条光线打亮了山峰,还露出了一角蓝天,刚刚抢拍两张,雾又起,迅速笼罩了一切。头顶的云越积越厚,山和湖彻底不见了。天色渐暗,雾一点散开的意思都没有,只能悻悻中下山。
第二天早晨,又坐上了摩托车,走上了长长的令人魄荡魂摇的山道,再上里索海!
这次,上天像是感念我们的执着,里索海,贡嘎山,天上的流云,静若处子的湖水,一切的美好,都被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一览无遗。站在海子边,不禁有些晕乎乎的。这超乎完美的境地来得如此猝不及防,一路上的心惊肉跳紧张害怕,与此刻的身心松弛舒畅欢欣,如此强烈的反差刺激,这种感觉,真是令人醉了!
藏东秘境—孜珠寺

康巴文化与卫藏、安多的藏文化同根同源,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影响均深入康区。除了藏传佛教的格鲁、萨迦、宁玛和噶举四大教派外,本教在藏东也颇为兴盛。昌都市丁青县的孜珠寺是著名的本教圣地。

昌都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汇为澜沧江。昌都是康巴重镇,也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昌都恰好在川藏公路的中心点,从川藏公路西端的拉萨或东端的成都,到这里的距离都一样远。 
昌都历史悠久。昌都以西12公里处的澜沧江畔有个卡若文化遗址,代表着距今4、5千年前西藏东部原始文化。早在数千年以前,昌都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在这里发现了农作物粟和家畜猪的遗存,能找到新石器时代西藏东部文化与黄河上游的甘肃和青海地区文化密切交流的印迹。
丁青县境内的孜珠寺,是本教四大神山之一。孜珠寺位于海拔4500米的孜珠山上,是藏地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孜珠寺开创早于3000年前,是雍仲本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
“孜珠”意为六座山峰。六座怪石嶙峋的巨大山岩异峰突起,危峰伫立,大殿、经堂、扎仓和僧舍紧贴着山岩层叠而建。 
我们到达孜珠寺的那天,头天夜里下了雪。上山的沙石土路本来已很崎岖陡峻,积雪更使得上山下山变得格外险要。11公路的山路,有数十个回头弯。许多藏民踏雪而来,沿着曲折难行的山路,爬到位于山顶的寺庙,虔诚礼拜、转经,不少是远道而来的虔诚信徒。 
这天,学僧们正在准备考试。孜珠寺远离尘世,地势险峻,这里的修法氛围应该是最为纯净的了。站在寺院的大殿前,极目四望,远处是层峦叠嶂的雪山和沟壑,天地无比的高远辽阔。在如此宏大的风景中,沉思,远望,冥想,不由得身心都得到了净化。
在康巴,无论是甘孜、阿坝还是昌都、德钦,一路上时常能见到金碧辉煌、气势巍峨的寺院,有的建在路边,更多的建在高高的山顶上,楼台层叠,规模宏阔,香火鼎盛。 
在藏区各地的山顶、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和各种吉祥图案。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曾克寺,雕刻玛尼石的老人。
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一座寺院中新修建好的大殿,一颗颗高大的柱子还袒露着原木的底色。明柱素洁 气象庄严。我曾经读到有个说法,说康巴藏区新建的房舍庙宇当年不能粉彩油漆,需要待高僧活佛驻足开光后,隔年才可以彩饰装新。不知这座殿堂是刚刚建好尚未油漆还是在等待良辰吉日。
昌都丁青县一个村庄中转经的本教信徒
涅槃中的古镇

新龙县地处四川甘孜州的中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去新龙本为探寻传说中古朴美丽的石板藏寨,这里有宏大的寺院,瑰丽而神圣的白塔群和独具特色的青石板搭建的藏族民居。但到了那儿才发现,这里完全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原来,作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拉日马镇正在经历全面的修整改建。

拉日马乡是个宗教色彩异常浓厚的地方。被土石木材等建筑材料包围着的一座转经房,房顶堆积着雕刻精致的色彩鲜艳的玛尼石板祭坛。每天从清晨到黄昏,都有虔诚的信徒绕着转经筒一圈一圈地巡礼敬拜。
可惜有名的扎宗寺也关闭着。围绕着寺外巨大的转经筒转一圈,也能感受到这座宏大寺庙的肃穆威严。
这里的民房都由石板建成,寨子里大街小巷原本也应该由石板铺建。黄昏时刻,走过一片错落有致、布局紧凑的石板房,佛塔、宅院、木栅栏、青石屋顶,以及姿态各异、巧妙得如舞台布景一样的人物,构成了一个绝美而均衡的画面。
小镇到处都在施工,拉着土和木头沙子的大卡车来回跑着。很多老房子被拆了,转经筒边,一座新庙马上就要完工。几十米高的大殿房顶上,一群村民用人链传递着红瓦,一边干活一边放声吆喝着、唱着。虔诚的信仰和勤恳的劳作是他们快乐的源泉。
藏家的门,色彩斑斓而又庄重森严;或繁冗复杂,或简单精致,重彩中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门里门外,穿行着藏家人安稳的日子。
镇上原来古朴美丽的石板街道看不见了,新的道路还没有铺好。尘土纷嚣中,只能脑补拉日马原本安宁和古朴的日子。
这是正在涅槃中的拉日马。扎宗河旁古老的石板藏寨,在岁月流逝中历经沧桑,而今又将焕发生机走向未来。硬化了的山路将让卓玛们上学的路不再艰难;平整的街道后面,古老石头房子内,藏民将享受现代化的便捷生活。拉日马,当我再回来时,能见到你焕然一新而又韵味依旧的容颜吗?
(文中所有图片由作者于2020年10-11月摄于青海、西藏和四川) 
主要参考资料:
《论康巴人和康巴文化》,作者:格勒,“中国藏学”2004年第三期
《康巴文化产生的特殊背景》,作者:凌立,“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第22 卷第5 期,2013 年10 月
《藏传佛教极简史》,德昆著,宗教文化出版社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旺秀才丹著,甘肃民族出版社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封面图,一键下单

「节俭一代退场:

没积蓄的消费狂欢」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