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菜价波动背后,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农业问题?

三联中读 三联生活周刊 2021-11-08




波动的天气和疫情,让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变得紧俏,价格亦随之上涨。在国内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抢购和囤积现象。粮食,是中国人最敏感的一根神经。

 
粮食从何而来,又经历着怎样的变化?在目前的耕作模式下,那些我们引以为傲的土地,在未来是否还能提供充足优质的口粮?今天,我们请来了资深主笔袁越和他的朋友,农业产业化专家刘石,聊聊我们餐桌上的小麦、红肉、蔬果和背后的土地。
 



 
主播:袁越(土摩托),《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嘉宾:刘石,长期研究农业,曾任孟山都高管、杜邦先锋公司中国区总裁、隆平高科总裁、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等
 
我国的粮食安全目前面临哪些挑战?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又有着何种意义?如果将眼光拓展到世界,人类赖以为生的农业起源于何时?农作物究竟如何改变了世界格局?而在未来农业中,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又将带来怎样的革新?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袁越行走各地,做了详细扎实的采访,完成“人类未来,吃什么?全球农业考察记”封面报道(全文见于2019年第41期数字刊)。在本期播客中,袁越和刘石会分别从记者和农业研究者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讨论农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在本期播客中,你还可以听到:

04:31丨农业起源于人口暴涨带来的粮食匮乏
打猎 / 人口暴增 / 两河流域

“农业的发明,并不是说我们觉得这种方式很好,而是我们先民没有办法,因为他们再不发明就要被饿死。”


05:42丨世界格局会因农作物而改变吗?
发现新大陆 / 工业革命 / 康乾盛世

“有了高产作物,就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人口暴涨后,生产力更加发达,就有更高的税收。”


07:56丨人类吃饱饭的历史没那么长
小岗村 / 杂交水稻 / 中美建交 / 化肥与杀虫剂

“中国市场开放,技术引进,给中国带来的粮食增产效益巨大,恰好跟‘小岗村’是重叠在一起的。如果大家对整个农业技术的细节不太了解,都归功于‘小岗村’的改革,是认知上一个很大的偏差。”


14:00丨农业要发展,不能光靠农民的干劲
一亩地有多大 / 肉蛋奶 / 粮食安全 / 土壤和有机质

“很多人会觉得,只要农民肯下去种地、肯下去除草,农业就能自然生产。但是实际上,农业是一个很高科技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辅佐,光靠那种干劲,它的效果没有想象得那么伟大。”

22:00丨东北黑土地已经变成黄土地
黑土地 / 超越合作社 / 土地承包 / 免耕法

“东北农民在尝试一些新的耕作,就是秸秆还田、秸秆覆盖,免耕和少耕,用这个办法来慢慢恢复东北的黑土。”


28:06丨中国人最后的粮仓还守得住吗?
高产 / 效率最大化


“全世界农业发展到今天,有一个共通的主题:在人们还吃不饱饭的时候,高产是第一位的,就是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能够填饱肚子,能够养活更多人口。这是所有国家都会考虑的问题。


但是一旦吃饱了肚子以后,我们就要考虑,在生产这些粮食的过程中付出了什么样的成本,有什么样的环境代价,是不是可持续,整个思维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31:04丨大农业与小农业:高效率VS高附加值
大农业 / 小农业 /土地的意义 / 农业的不自然


“农业无论再怎么有机,再怎么保护环境,毕竟是农业,它是一个行业,是一个改变自然过程的东西。而且大部分农田种的都是单一作物,无论你怎么看它都是不自然的。所以真正的环保,应该是高效的,把没用的土地还到自然去,让自然去利用这块土地。”



31:06丨为什么中国的中央集权制能维持千年?
水稻 / 中央集权 / 水土保持 / 大禹治水


“水稻跟小麦一个很大的区别是,水稻使土壤表面覆盖了一层水,这是非常好的保养土壤的办法。种小麦如果不施肥、不保护土壤的话,种不了100年土就没了,但是水稻你可以种好几千年。



40:37丨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是未来农业的重头戏
AI / 遥感 / 无人机 / 算法

“生物技术是从内部和微观的层面去改造传统农业,改造种子,改造植物的遗传发育规律,然后让它长得更高。数字技术是把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要素更有效地集合在一起,让它的运作效率更高。”



44:09丨了解一下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方式
野花与蜜蜂 / 无土栽培 / 水杯蔬菜

“在德国我采访了一个农民,他的地很大,也种了一些作物,但是在一些边角旮旯的地方,全是杂草。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他觉得这些地方不大适合机械操作,或者土壤比较差。所以他保留了上面长着的野草野花,全是小蜜蜂什么的。所以你会发现,其实很多小虫子、小蜜蜂,都是在那些边角地方。他把这些地方回归了自然,但是适合大规模操作的土壤还是种了他的粮食,这个有机结合在欧洲还是挺时髦的。”



50:40丨十份植物蛋白才能转化成一份牛肉
牛肉 / 鱼肉 / 蛋白质转换比

“我们吃肉不是获取蛋白质。牛肉显然是优质蛋白质,但转换比太低了。”



55:28丨植物肉的未来
植物肉的口感 / 汉堡肉饼 / 食品工业

“为什么现在植物肉很贵?一个是它产量很低,市场很小。第二就是它现在面对的消费者很多都不吃肉,像素食主义者,他们愿意为素食多花钱,所以既然有这些人愿意多花钱,公司就肯定还能卖。但如果将来要扩展到普通老百姓,必须在一个是味道,第二Texture质感,包括纤维,这些方面要符合肉的感觉。”



57:03丨未来的农业,我们该怎么做?
效率 / 减排 / 蛋白质生产 / 滴灌

“未来农业总结一下,第一要提高它的效率,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不要再开新的荒了,自然土地还是留给自然比较好,这是更环保的做法。第二就是减少农业中的浪费,减少农业中分时期的排放,包括少化肥,免耕保持土壤,然后用高端技术,包括温室大棚。第三是尽量把蛋白质的生产过程留给植物,因为从动物获取还要经过一次转手。”




 播客上新·数字刊专属 

本期节目,属于一档即将推出的全新播客:“Talk三联·土摩托看天下”。在“三联中读”的数字刊频道中,我们将陆续为您更新这档播客的内容。作为三联资深主笔袁越(土摩托)的封面报道播客,将在声音中带你走进广阔世界。

 袁越是谁?

记者、旅行家、理工男、生物学硕士、美国民歌研究者······这些标签或许无法概括出真实的袁越,却也映射着袁越丰富的阅历和多元的方向。


“一颗热烈的心脏和一个冷静的大脑”是袁越心中一名记者所应该具备的特质。强烈的好奇心一直驱使着袁越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掘,为我们开拓认知的边界。常去那些不易去的地方,体验别样的风景,他一直是带着问题看世界的“土摩托”。而冷静的思考则让袁越在面对话题时,能用审慎、理性的态度,以事实为依据,尽一切可能接近核心信息源,保持质疑的习惯,为读者奉献更为丰富且扎实的深度报道。


话题预告 

在后续的“Talk三联·土摩托看天下”中,你还将听到:


骄傲的印度
好玩的北极
神秘的南极
创造力从哪里来?
······

这些话题,袁越都曾撰写过相关的封面报道,而在播客中,他和嘉宾将分享更多文字之外的故事,聊聊那些在旅行途中遇到的人和风景,在这个有些寸步难行的疫情时代,让我们通过声音,跟土摩托一起看天下。


“三联中读”App中,目前已收录了袁越撰写的518篇文章,内容涵盖生命科学、环境保护、人文旅游、流行音乐等诸多领域。其中,便包括由袁越撰写的封面报道系列。如在“旅行地理”系列中,可以读到他在印度、古巴、马达加斯加、南极、北极等地的精彩旅行。而在“人类进化史”系列中,袁越则将视角投向我们自身,探讨关于生命、食物、灵感的话题。


 “旅行地理”系列封面报道 

 “人类进化史”系列封面报道 

 “海洋”系列封面报道 

除了“Talk三联·土摩托看天下”,在今后的“Talk三联”中,我们还将请来更多记者和他们的朋友,围绕热点、故事和关注的话题,制作主题系列播客。你想听到谁的专属播客,对哪些话题更感兴趣,欢迎在留言中告诉我们。




我们每周三释放预览文章
每周五解锁当周所有内容
可下载“三联中读”APP或直接通过H5页面
体验我们的数字刊。

▼双十一活动抢先购,数字刊买一年送一年


《三联生活周刊》+《爱乐》+《读书》
365天听读一体
26年周刊精华内容一键畅读
50+期TALK三联原创播客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期数字刊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