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将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让全市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2017-06-20 京华时报


6月19日上午,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正式开幕。蔡奇代表中共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未来五年,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将取得重大进展,并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报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为此,在过去五年里,北京加快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惠民生,各方面工作都迈出了积极步伐、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启了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新航程。


蔡奇说,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新的历史使命,更是全市人民热切期盼的美好明天。我们要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首善之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世界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报告同时提出,要抓住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筹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历史机遇,更加突出首都发展,牢牢把握“都”与“城”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使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更加突出减量集约,严格控制城市规模,“瘦身健体”,有效解决“大城市病”,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坚持从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落细落小、多办实事,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全市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解读:
八成篇幅谈未来定任务

据介绍,今天的报告全文约1.8万字,共分为八个部分。其中八成的篇幅都用在了规划北京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上。报告围绕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主题,从“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着力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形成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大力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弘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等方面全方位布置了未来五年的“作业”。


详解京津冀协同发展

报告中的专门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了详细“解读”。从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严格把住底线刚性约束、推动协同发展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办好全力2022年冬奥会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今后五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硬指标”。


报告指出,今后北京将在“疏”字上继续用力,在“舍”自上保持定力,在“优”字上集中发力;同时推动南北均衡、推进中心城功能优化重组;确保人口总量控制住、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降下来,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构筑“一小时通勤圈”,对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有求必应”;此外,确保冬奥会主要赛事场馆和基础设计2019年底前建成、2020年测试赛成功举办。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城市发展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7大领域实现新突破  

1、首都功能实现新提升。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有豆成效中央政务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更加彰  显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  能力全面提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建成。


2、城市发展形成新骨架。中心城区功能重组有序推进,城市副中心主要功能节点初具规模,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蔚然成形。


3、经济发展汇聚新动能。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服务业优势地位更加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发展实现一体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4、生态环境取得新改善。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全面退出,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重要河湖水生态系统逐步恢逐步恢复,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拓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


5、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就业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走在全国前列,低收入村和低收入农户帮扶任务全面完成,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群众工作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6、文明和谐展示新风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法治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7、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管党治党水平显著提升,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格规范,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风政风持续向好,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过去五年发展成就

城六区常住人口现拐点

五年来,本市调整退出了一大批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推进教育、医疗单位向外转移布局。“大城市病”得到积极治理,全市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持续下降,城六区常住人口  出现拐点,实现了从聚集资源求增长  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

GDP年均增长7.3%


五年来,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2016年达到2.49万亿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8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00亿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跃过4.5万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6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23.7%


过去五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全面打响治理大气污染攻坚战,淘汰全部“黄标车”,告别燃煤发电史,PM2.5年均浓度2016年比2012年累计下降23.7%。顺利实现“江水进京”,分阶段疏浚整治河道,地下水位开始回升。制定实施行动计划提高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实行差别化水价、电价,建立水环境流域断面补偿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完成平原百万亩造林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3%,林木绿化率达到5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6平方米,地铁新增里程202公里。


五年来,规划建设管理全面加强。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突出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编制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一大批水电气热和交通、通信设施建成投用,地铁新增202公里、成网运营,优质能源比重达到88%,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深化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网格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力拆除违法建设,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集中整治“开墙打洞”、环境脏乱,缓解交通拥堵,城市空间清朗有序。


全面推开“营改增”“放管服”改革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认真抓好党中央重大改革决策落地实施积极稳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开“营改增”“放管服”改革,精心组织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关村先行先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医药卫生体制、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30亿美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丝路基金落户北京。


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25万元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加快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改革,率先形成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人群全覆盖。就业形势保持良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5万元。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农宅抗震节能综合改造成效显著,“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京华时报记者 翟烜 张斌)


新媒体编辑:熊瑶


好文推荐:

共享单车退押金多人被骗!这些退款方式都是骗子的“套路”

有声读物 | 生命是一树花开

文化生活 | 果蔬谣言你中招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