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疾控局发布重要指南!

来源: 国家医疗保障局、中国青年报


12月13日
国家疾控局发布
《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
根据寒潮特点对不同重点人群提出防护建议
提醒公众做好针对性防护措施


根据指南,寒潮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包括易造成浅表皮肤损害而形成冻疮,加重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的疼痛;易诱发气道痉挛、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异常;易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还可能加重泌尿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国家疾控局网站截图



哪些人群需重点防护?



根据指南,需要重点防护的人群主要有三类,包括敏感人群,如婴幼儿、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人群;户外作业人员,如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



面对不同寒潮预警信号等级,如何做好防护措施?



按照《寒潮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规定,寒潮预警信号分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
  • 针对蓝色、黄色预警信号,指南明确通用的防护建议有做好房屋保暖检查及保暖用品储备;关注病原体感染特别是经呼吸道传播的病原体感染,及时接种疫苗;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适时通风换气;使用取暖设备时,避免发生烫伤和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出入温暖的室内时,注意温度的缓冲不宜忽冷忽热;外出时避免意外伤害及事故发生;避免进行剧烈的户外体力活动等。

  • 针对橙色、红色预警信号,指南明确这两种信号下均不宜长时间户外逗留,要加强头部和胸腹部的保暖。



怎样处理失温症状?



若出现寒颤,及时测量体温,若出现体温低于35℃、虚脱、记忆丧失、言语不清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若无法就医,宜进入温暖的场所或躲避在防风挡雨的地方,减少热量散失。若衣物潮湿,需及时换上干燥衣物,温暖身体的核心区域,补充热饮(避免酒精及咖啡饮品)。

(编辑:鹏程)

更多新闻

捷报!最新进展

完成升级改造!正式重开!

0.2元一斤!冬天离不开的它,真正的“白菜价”→

做好防寒准备 | 今年最强寒潮即将到来!最低气温-38℃!乌鲁木齐12日夜间大雪

“天山明月冰雪城”,本月底亮相!

分享!转发!

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提醒更多人,点赞+点亮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