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携程亲子园事件,为什么跟医生有关?

2017-11-09 黄澎 丁香园

早晨躺在床上刷微博,才后知后觉地知道了携程亲子园事件。


不知道还有多少医生朋友对这件事情并不了解,大概介绍一下:


携程为了照顾职工,开办了一个托幼机构「亲子园」。最近一个监控录像拍下的视频让大多数有良知的人感到震惊、愤怒和难过,因为视频里显示,在园里照顾孩子的阿姨,居然推搡、打骂孩子,以致于孩子跌倒和晕厥;另外,她们对哭泣的孩子,以猛喂芥末、喷消毒水的方法施以体罚。


监控视频录下的片段之一


视频被爆出以后,各方人士持续更新了很多消息,包括这个亲子园的前世今生:


携程一开始开设自己的亲子园,因为不具备资质被政府喊停;但若干时日后,被一家有「妇联」关系的机构,把业务承包下来了;而这家背靠「妇联」的机构,请来照顾孩子的,是没有任何保育资格的「保洁员」。




河流里没有独立的水珠

在流动的河流里,没有一颗独立的水珠。


不要以为这件事情跟身为医生的我们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下,没有任何一个群体是独立的群体,没有任何一件跟自己无关的事情。所以,亲子园事件,让你想到医疗行业的本质问题了吗?


微博博主@tinyfool 今天通过自己的账号发布了一段评论:



一方面想从事这个行业的投资者和教育者,没有资格参与;另一方面,某些部门造成资源紧缺以后,提高门槛,把很多教育机构变成了他们的禁脔。


上面的话是不是很熟悉?这个概括,代入医疗行业也是说得通的。


前两天,我在《医疗的本质就是服务》这篇文章后,又写了一段话:


很多人以医疗行业的公益性反对市场化,这其实存好心,但做了坏事,是对医疗市场化的误解造成的。事实上,医疗行业的市场化,并不反对其公益性。


关键点是,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应该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向医疗行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购买服务,然后作为社会公共服务免费或低价提供给社会公众。


但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不应由医院和医生考虑:医院和医生,应该按照市场规则去竞争。谁能提供更低价、更高效的医疗服务,谁就胜出,谁就能竞争得到用户资源。无论是民营、公立还是私人。而市场规则的最基本前提就是自由准入,自主定价。




莆田系不等同市场化

当然,提起医疗市场化,很多人就会拿出莆田系医院做反例,张三李四都会做出这样的推论:


市场化完全以逐利为目标,而医疗是个刚性需求,市场化将导致老百姓完全承担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


其实,这是个典型的错误。相比较医疗来说,那老百姓要吃饭是不是更是刚性需求?为什么餐饮行业包括粮食市场化没有老百姓饿死?


道理很简单:餐饮行业市场化是自由准入的,只要按照食品卫生管理要求,谁都可以做。


这样市场机制作用下商家就必然根据不同服务水平自主定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餐饮服务需求。


而医疗行业没有市场化。


因为严格的准入限制,能拿到准入资格的,只有两类人:有人脉资源的和会钻空子的。


由于准入标准不清晰,或者比较封闭,使得一些真正有意愿、有能力从业的医生,难以拿到准入资格。前段时间于莺医生创业的艰难,大家都可以通过各种社交途径所知一二了。


所以,严格管制的结果,会把有能力但不善钻营的人涮下来,留下来的,则都是有关系和会钻空子的人。


钻营是需要成本的,这些「打通关系」造成的成本,最终会嫁接在接受服务的人身上。如果经营者的盈利是靠关系垄断而非服务提高,那干嘛要投入成本在提高服务水平上呢?




能预测但不希望的结果

我们回过头来重新看看携程亲子园事件的本质:


托幼机构一直因为严格的行业准入而紧缺;携程这样的大公司也没有资格经营(携程一开始自己开设的亲子园因为没有资质被政府叫停了),而这样有政府关系的机构打着「公益性」的牌子利用利益单位来携程开亲子园就顺理成章了。


和医生们一样,优秀的幼教人员没有资格经营,或者因为对薪酬要求比较高,得不到聘用。


机构出于成本考虑,聘用那种没有资质的社会闲散人员,所以请了保洁员来当保育员……后面发生的一切也就是必然结果了……


而事件的后续,各个部门的应对和处置,似乎都彰然若揭:


政府部门再次出来说加强监管,严格准入限制(我们已经看到上海教育部门开始这么做了);涉事企业直接责任人辞退或予以民事处分;政府部门及时有效的处理赢得更高声望;大家对社会美好更加憧憬(详情可以参考妇联公众号昨天文末的评论)……


然而,下一次类似事件,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责任编辑:猫羯座)


-广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