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生治病,就像张三丰传授张无忌太极剑法

丁香园 DXY 丁香园 2021-12-11

张无忌在殿上缓缓踱了一个圈子,沉思半晌,又缓缓踱了半个圈子,抬起头来,满脸喜色,叫道:「这我可全忘了,忘得干干净净的了。」张三丰道:「不坏不坏!忘得真快,你这就请八臂神剑指教罢!」

本文作者:陈罡



传「剑意」,而非「剑招」


这是《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传授张无忌太极剑的桥段。张三丰先是一招招地拆解一遍五十四式太极剑,张无忌很快熟记剑招,而上阵之前,张三丰却要让他忘了所有招式。


图源:电视剧《倚天屠龙记》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太极剑法的精奥颇为相似。


完成住院医培训,我就开始在肾内科做 fellow 了。


第一年,我的导师让我熟读各种指南,严格按照循证行事。


她说:「90% 以上的临床问题,循证里都能找到答案。」


正在记忆成套指南的我,淡淡一笑,心想:呵,那 90% 这个数字,有什么循证依据吗?


第二年,她让我比较不同国家指南的差别,针对差别查找文献支持。


她说:「指南之间,90% 以上的细节是相似的。」


但在这场「找不同」的游戏中,剩下不到 10% 的差别让我纠结了好长时间。


第三年,我正式成为主治医生。导师告诉我,今后行事不可拘泥于指南。



从记忆指南到不拘泥指南


剑招如同指南,不是谁都有张无忌的悟性,很长一段时间,我仍然只敢拎着指南看病。


很快有一个问题开始困惑着我:明明同样按照指南治病,为什么疗效会有不同?


我开始寻找答案。


肾内科最常见的疾病是肾病综合征,往往会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这种治疗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药物压制,疾病消停了,但身体抵御细菌的能力也下降了。


和导师治疗的病人相比,用类似的方案,治疗时间一长,我的病人就接二连三地发生感染。


我决定去导师那儿探个究竟。


我发现,对于每个随诊病人,导师都会仔细听诊双肺,嘱咐他们主动做咳嗽动作。尽管门诊忙碌,对于她认为咳嗽不够「深」的病人,她还会亲自示范,然后再三叮嘱说这是他们每天务必进行的「功课」。


图源:视觉中国

注:在医生指导下的主动咳嗽,对清除上呼吸道异物和粘液等有很好的作用,是呼吸科里常用的预防肺部感染手段。但在其他科室,通常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开展。


显然,这并不是指南的规范「动作」。指南上仅仅只是一句简单的「要预防感染」,而扩展开来,却可能呈现不同的细节。



99.5% 和 99.95% 的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遵循循证原则,这些细节的区别有那么重要吗?


多年之后,我在阿图 · 葛文德医生的《医生的精进》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假设我嘱咐病人预防感染的措施,能让病人一天内不发生感染的概率是 99.5%,而附加咳嗽动作,病人不感染的概率就提高到 99.95%,我们把这两个数字放在一天里比较,几乎没有差别。


但如果用一年的尺度衡量,每天健康概率为 99.95% 的病人,365 天后仍不发生感染的概率为 83.3% 以上(0.9995365);而每天健康概率为 99.5% 的病人,一年下来,能继续保持健康的概率只剩可怜的 16.0%(0.995365)。


我们的病人,从入院开始到长期随诊,便有无数的细节陪伴。如果每个细节,我们都只做到 99.5%,到了最后,我们的病人完全可能面临彻底失败的治疗结局。


对于同样掌握了循证思想的现代医生,他们之间知识和技能的差别可能不到 0.5%,但也就是这 0.5%,定义了平庸和卓越。


说出来很残酷。我们总希望自己尽心为患者提供最好的证据,我们大多数人都承认自己和最好的医生有距离,但也应该接近较好的水平。然而实际上,用众多指标衡量医院和医生的临床水平,得出的一直都是正态分布曲线,水平最好的医生永远是极少的。


而对于大多数医生而言,尽其一生努力,只是为了成为及格的医生。



剩下的 0.5% 是什么?


是经验。


看到这两个字,不知是会让一部分医生愕然,在此之间,请试着理解几句话:


  • 经验不是循证的反义词,循证能指导经验,经验能转化为循证。


  • 凭空讲经验的医生,和掌握循证思想后再谈经验的医生,不是一类人。


  • 指南不是圣经,否则就不需要更新。每一次指南的更新,恰恰是那些「不那么」遵循指南的人的贡献。


  • 循证帮助医学创新,而过分依赖循证,将阻碍医学创新。


举个例子,在感染性胰腺炎坏死的手术干预时机问题上,关于究竟应该延迟引流还是早期引流,国内外的医生们都争论了好多年。


今年 7 月,中华外科杂志发表了《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2021 》。新指南支持了传统观点——感染性胰腺炎坏死(IPN)的手术干预时机为急性胰腺炎发病 4 周后。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一问题就得到了一锤定音式的解决。


图源:中华外科杂志官网

指南本身也明确表示,目前的证据均来自开腹手术实践,在微创日益普及的现在,手术时机是否需要调整,还需要更多研究。


事实上,临床的实际诊疗中,对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过程很有可能出现并不完全符合指南的情况,常常需要医生做出超指南的操作。


因此,在充分掌握指南的前提下,医生在实践中,还要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思考,在指南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大排档、快餐店和米其林


大排档平易近人,最能解决你夜半突发而来的饥饿感,有时甚至有一两道招牌菜非常亮眼,甚至能让整个餐厅都被你惦记。


但 90 年代以后,大排档的生存某程度上受到了挑战。


以某家「M」字为首的众多西式快餐店打入中国市场,尽管 20 元左右的价格,相对当时的消费水平不算便宜,但它们很快打开中国人的传统味蕾,火遍大江南北。


时至今日,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如果一时找不到吃的,看到那个大大的字母红黄招牌,或被国人玩笑成为「开封菜」的餐厅,大都可以放心地进去。


其中的秘密是:统一的菜谱,稳定的质量。但用以形容这种快餐店的风格,通常还会用到「可预计的低质量」(Expected Low Quality)这个词。


图源:图虫创意

进这些店面,你不会失望,但也不会百分百满足。而当你走进米其林餐厅时,你不会点到正宗的汉堡,但对应的满足感,肯定超过他们。


理解上述三类型餐厅的区别,我们再看看中国医院的情况。


尽管喊了多年循证,但真正具有循证思想的医生依然不是很多,不少医院仍是大排档风格,有一两个招牌的菜式,但换一个厨师,未必能做出一样的味道。


相形之下,近些年建立的一些民营和外企医院,正迅速推进循证医学思维在诊断和治疗中的普及,尽管价格稍贵,但并非高不可攀,又能够提供更稳定的医疗质量,如同这些快餐店一样,形成品牌效应,提供了常见病治疗的新去向。


但是,指南如同菜谱。完全照搬指南,医疗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却无法解决部分情况的个性化问题。因此,如果有能力,就应当为成为米其林级的医院和医生而奋斗,熟悉指南,但不应该被其束缚。


大排档保留大排档特色,快餐店干快餐店的事,米其林做米其林的菜,不好么?



「王语嫣」式的病人


医学文献很难懂吗?


不难。如果英文还好,有逻辑基础,就很容易找到合适的证据。文献对于诊疗的影响虽不如指南,但它往往包含最前沿的研究信息。不过,如何正确地解读文献,也是一道难题。


对于可靠文献的筛选一般而言,首先考虑期刊质量把关严格的核心期刊,对于研究设计和统计学方法都有严格的筛选标准。


除了研究设计本身,开展研究的组织技术水平是否成熟也十分重要。


如何面对带着循证证据来就诊的病人,竟然成了一些医生的困惑。而可以预见的是,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如果你的病人比你懂得多,对不起,你该去看书了。而不是一味指责病人的「不信任」。现在病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可远远不止某中文搜索引擎。


如果你具有循证思想,但担心和被你称为「半桶水」的病人理不顺逻辑,那么你更应该认真思考循证和循证之上的事情。


在我看来,这很好。要知道,医生和病人面对的共同敌人是疾病,病人对疾病多一分了解,实际上就让疾病退后一步。


《天龙八部》中有个可爱的角色叫王语嫣,她熟记各种兵书,但完全不会武功,如果她和你处好关系,关键时刻会助你成大业。如此懂「循证」的人,为什么要反感?(策划:栗子、carollero、gyouza)


题图来源:电视剧《倚天屠龙记》


丁香园招聘
1. 新媒体运营(丁香园)独立完成原创内容策划协助运营丁香园公众号 微博等工作地点:杭州
2. 线上主笔(兼职)独立完成医疗相关原创内容生产工作地点:远程不限

也可将简历投至邮箱hujiafeng@dxy.cn邮件标题:投递岗位名称-姓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