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研究:近半数新冠患者出院 1 年未完全康复,是「后遗症」吗?

丁香园 DXY 丁香园 2022-04-28

本文作者:庄时利和


时至今日,全球已经有累计超过 5.1 亿新冠感染者,其中有超过 600 万例死亡。关于新冠患者的「后遗症」问题,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


丁香园・丁香医生疫情地图


前两天,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上发表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出院 1 年后,报告完全康复的住院患者只有 28.9%,另有 48.8% 的患者没有完全康复,还有 22.4% 表示不确定是否康复。


参考文献 1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组数据?这是否说明新冠感染后有很高的「后遗症」发生概率?



最新研究:近半数新冠住院患者出院 1 年未完全康复

这项研究的对象是英国各地的新冠出院患者(年龄在 18 岁及以上),在出院后 5 个月和 1 年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身体表现和检验结果(如血浆中的炎症蛋白)等。

共有 2320 名患者完成了出院后 5 个月的随访,924 名患者参加了出院后 1 年的随访,807 名患者同时完成了出院后 5 个月和 1 年的随访。

研究结果发现:从出院后 5 个月到 1 年,报告完全康复的患者比例没有显著变化(25.5% vs 28.9%)。

在出院后 5 个月时,这些患者中有 25.5% 感觉自己完全康复了,19.6% 感觉不确定,54.9% 感觉未完全康复;到了出院后 1 年时,这三个数字变为 28.9%、22.4% 和 48.8%。

参考文献 1

与不太可能在 1 年内完全康复的风险因素有女性、肥胖和在医院接受过机械通气;以上三点都降低了这些患者出院1年后完全康复的可能,OR(风险比)分别为 0.68、0.5 和 0.42。

出院 1 年后,最常见的10 种长期症状是疲劳(60.1%)、肌肉疼痛(54.6%)、行动缓慢(52.9%)和睡眠不佳(52.3%)等。而从 5 个月到 1 年,这些症状的发生率没有变化,患者报告的检测指标、身体功能、认知或器官功能障碍等在 1 年时没有改善或改善很小。

另外,由于肌肉骨骼症状的发生率很高(如肌肉疼痛、疲劳、行动缓慢、呼吸困难和四肢无力等都属于),这一发现支持将来研究康复与其他疗法(如一些作用于线粒体的药物)相结合,以改善骨骼肌肉功能的必要性。

在精神健康方面,21.5% 和 24.9% 的患者在出院 1 年后有临床相关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与认知障碍轻度组相比,中度和严重认知障碍组的组织损伤和修复炎性因子增加(如IL-6)。血浆蛋白质组的分析数据表明,在后面这两个组的患者当中,IL-6(白细胞介素-6)和 CD70 水平增加,这表明可能是神经炎症导致了认知障碍,因为 CD70 与 CNS(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有关。而这些炎性指标的上升提醒我们,将来在住院患者中使用抗IL-6生物制剂,可能有助于改善长期症状。

研究人员认为,在出院 1 年后只有少数人感觉完全康复。与入院前相比,住院患者们自我感觉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仍然是降低的。而系统性炎症和肥胖是潜在的可治疗特征,值得在将来的临床试验中进一步研究。


住院患者特征,不适用所有感染者

从这项研究的结论来看,似乎新冠后遗症的情况确实比较严重,但这并不是事情的全貌。

先看研究时间,该研究入组时间是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4 月的患者,彼时的主要毒株是原始毒株和 Alpha,而非当前的主流毒株 Omicron。

其次,论文中没有提到这些患者的疫苗接种情况——因为那时候几乎没有患者接种过疫苗,即便是到了整个入组时间的终点(2021 年 4月),全英国也只有 8% 的人群完成了疫苗接种。

更重要的是,英国这项研究是针对新冠住院患者的(划重点)。来看看这项研究中随访了一年患者的几个特征:

1、中位年龄 58.9 岁。

2、中位 BMI=31.5,59.7% 的患者 ≥30(肥胖标准)。

3、81.4% 的患者需要不同程度的氧气支持,其中 37.1%的患者是 WHO class 5(面罩或鼻氧管吸氧),18.1% 的患者是 WHO class 6(非侵入式通气或高流量吸氧),26.2% 的患者是 WHO class 7~9(需要机械通气)。也就是说有超过四成的患者当时已经到了上呼吸机的程度。

4、患者入院前含有基础疾病数量中位数为 2 种(comorbidities,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52.2% 的患者 ≥2 种。

5、中位住院时长 17 天。

因此,这个研究结论是针对住院患者的,完全不是针对所有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英国这项研究,本身在医学领域是很好的一项前瞻性观察,让我们了解新冠住院患者的长期症状和检验结果变化,但不宜过度解读。


中国研究数据:大部分新冠康复者 1 年后恢复良好

去年 8 月,Lancet 还有一篇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新冠后遗症研究,也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该研究纳入 2020 年 1~5 月期间 1276 名从金银潭医院出院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彼时也没有任何一位患者接种过疫苗),研究人员对他们随访了两次,分别是出院后 6 个月(中位时间 185 天)和 1 年时间(中位时间 349 天),随访内容为症状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问卷调查,以及体格检查、6 分钟步行测试和实验室测试。

参考文献 2

这项研究发现:至少有一种新冠后遗症症状的比例,从 6 个月时的 68% 下降至 1 年时的 49%。

出院 1 年后,疲劳、肌肉无力(20%)是最常见的症状,睡眠障碍(17%)和关节痛(12%)也较为常见,而出现焦虑或抑郁的比例从 6 个月时的 23% 上升至 1 年时的 26%。

在感染新冠之前有工作的新冠患者,有 88% 在 1 年后恢复了原来的工作。

与对照组相比,康复者在出院 1 年后在行动、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抑郁方面的问题更多一些,并出现更多普遍症状。

相对于男性,女性的在一些表现(如疲劳、心理健康和呼吸弥散功能)上的恢复速度较慢(这一点与前文提到的最新研究结论相似)。

研究人员的整体结论是,大部分新冠康复者在 1 年后身体和功能恢复良好,恢复了原来的工作和生活,不过健康状况低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2


新冠「后遗症」的说法,并不准确

需要强调的是,「新冠后遗症」本身并不是一个科学的说法。

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所谓「新冠后遗症」就是感染新冠之后遗留下来的症状,比如感染几个月之后还有咳嗽或者疲劳等。

但问题在于,哪些症状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病理生理改变造成的,哪些归因为其他病毒感染或者基础疾病造成的,哪些归因为非器质性改变因素,目前尚在研究当中。而后遗症会给人一种因果关系的暗示,这也是为什么学术界很少用「新冠后遗症」这个说法的原因。

因此包括国外说的「Long COVID」,很多时候也会打个引号。在这篇文章里,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在这篇文章里面继续用「后遗症」这个词。

现在已经是新冠疫情暴发的第三年了,由于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疫苗的广泛接种,再加上 Omicron 主要影响上呼吸道,目前全球多地的数据都表明,无症状和轻症患者的比例比以往高得多,重症比例并不高。

以新加坡的数据为例,过去一个月 45 万名感染者中进 ICU 和死亡的比例加起来为 0.09%;以这次吉林市的数据为例,轻症加无症状的比例超过 97.5%,也就是说普通症、重症和危重症只有 2.5%,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普通症;以前段时间中国疾控中心周报统计的全国 2107 名 Omicron 感染者为例,重症及以上的人数为 13 名,比例约为 0.6%。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而言,只要患者的免疫系统正常,新冠病毒导致的长期症状较少,大多数感染者可以完全康复。

根据两年多以来大量的研究,如果你真的害怕新冠「后遗症」,那你应该做的是:

1、保持健康的身体,戒烟酒,避免肥胖。

2、疫情期间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比如戴好口罩;当你所在的城市有疫情时,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3、最重要的一点,接种疫苗。即便是面对目前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都很强的Omicron BA.2,加强接种在预防重症方面也保持着强大的保护力,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致谢:本文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博士、知名科学博主@二手的科学家 专业审核

题图来源:文献截图|策划:gyouza
参考文献:
1.The PHOSP-COVID Collaborative Group.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inflammation profiling of long COVID and association with 1-year recovery following hospitalisation in the UK: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April 23, 2022
2.Lixue Huang.1-year outcomes in hospital survivors with COVID-19: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The Lancet.August 28, 2021

丁香园招聘
1. 新媒体运营实习生(丁香园)独立运营丁香园公众号丁香早读栏目协助运营丁香园公众号工作地点:杭州
2. 新媒体运营(丁香园)独立完成原创内容策划协助运营丁香园公众号 微博工作地点:杭州
也可将简历投至邮箱hujiafeng@dxy.cn邮件标题:投递岗位名称-姓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