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果壳网就被诉“侮辱民科”一事的回应

2017-07-26 果壳网 果壳网

近期,我们通过媒体获知,有部分“民科”对果壳网发起诉讼,理由是“名誉侵权、侮辱民科”。我们注意到了网友对此事的讨论,也接到了许多来自媒体朋友的问询,公开答复如下:

1


相关诉讼的消息,我们是通过媒体获知的。目前,我们并没有收到任何来自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的文书。

2


引起争议的文章发表于2017年5月初。当时,有网媒刊发文章,宣称“中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并不存在,教科书将被改写”。此事一经报道,即引起了大众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但科学界则非常冷静,甚至直斥该结论“一派胡言”。

果壳网编辑团队邀请数位物理学家对相关论文进行了评价,最终由编辑婉珺执笔,形成了文章。随后,这篇文章被刊发在果壳网面向科研人群的“果壳科学人”微信公众号上,同时还配发了一篇学者的评论,以及由果壳网作者馒头老妖撰写的“民科”分布领域数据分析。

当日稍晚些时候,“果壳网”微信公众号选取这三篇文章中两篇值得向公众读者推荐的内容,经过正常编辑流程之后,以《像凡伟这样“将改写教科书”的人,中国民间至少有1000个》为题发布。

3


我们不认为相关的文章及表述存在“名誉侵权、侮辱民科”的问题。这一点需由认为侵犯事实存在的人来提供证据,给予说明。正如如果有人认为,相对论是错误的,或者认为美国宇航员的登月壮举完全是一场骗局的话,同样应由他自己来提供举证说明。

目前,我们并不了解其中的情况。

4


果壳网对“民科”的态度一直都非常明确。民间科学家这个词始终覆盖着两个人群。一群人是现在语义上的民科,主要覆盖在物理、数学和生物学领域,以推翻既有的科学结论,产出惊人发现或者破解诸如“哥德巴赫猜想”、“四色问题”等数学难题为基本立足点,但因为普遍缺乏相应专业领域内的基本训练,所做的工作偏离具体领域的科学方法,因此无法也没有能力将自己的工作纳入正常的科学路径。

此外,还有一群字面意义上的民间科学家,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某个具体领域的科班教育,或者在研究工作开始之际未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在该领域内能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这个人群主要集中在博物学领域。果壳网此前曾经报道过山东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所长郑晓廷,就是此类民间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上海的著名贝类收藏家何径,从一个收藏家入手,研究软体动物分类学,也在中国乃至亚洲达到了顶尖的水平。这一类民间科学家,将爱好变成真正的学术追求,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被科学共同体接受——他们才是民间科学家的真正代表。

5


我们也吁请媒体同仁和社会公众,不要在所谓的“民科”群体上投注资源,尤其是注意力资源。因为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围绕着所谓“民科”而产生的媒体热点炒作正变得越来越多,从“为诺贝尔哥鸣不平”,到“电荷不存在”,再到“向果壳网提起诉讼”。

这或许表明,有些人正试图借助社交媒体力量的崛起,进行炒作,谋取利益。在“电荷不存在”事件中,我们就能够看到这样的端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瑟夫森措辞谨慎但“并不感兴趣”的答复,进入中国之后却变成了金灿灿的标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为之投入注意力资源,这一方面很滑稽,另一方面,实际上助长与烘托这样的行为,是对所有努力者的嘲弄和践踏。

6


果壳网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在科普领域内做深耕。我们通过谣言粉碎机的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形式,一直在帮助千百万网友,为他们解答心中的困惑,分析眼前的迷津。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或者戳中痛点。由此带来的威胁有之,由此带来的攻击亦有之。眼下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我们无惧于明枪暗箭。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共同体的主流观点为立足点,带着网友和读者的期待,不断前行。

媒体联络,请询邮箱:media@guokr.com

果壳网

ID:Guokr42

热爱科学,捍卫科学

这里是果壳

欢迎关注


本文来自果壳网

欢迎转载或转发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