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峥: 喜剧与忧伤

2015-09-25 唐小薇 芭莎男士


每个人都会面临自己的“囧”境。

三年前,演员出身的徐峥执导自己的

首部电影《泰囧》,

将一个中年男人的“囧”境呈现于荧幕,

成就了当时12.73亿票房冠军,

他由此受内地“喜剧之王”之名,

一路的裹挟来到当下的《港囧》,

试图换一种姿态“放下”囧境。




时间是2015年年初,海南三亚温湿的气候不是太热,也不会太冷,沿海的一栋别墅里,导演徐峥和他的编剧班底束焕、赵英俊和苏亮每天上午10点开会聊一场戏,差不多三四个小时的讨论、争吵甚至拍桌子到下午2:00多。主要执笔人束焕根据这一天会议的结果调整剧本,到晚上,他又能写上两三千字,以供第二天继续开会,又继续轮番的讨论、争吵、拍桌子。


在持续大半个月的时间里,导演徐峥做军师,束焕和苏亮是文臣,而音乐人出身的赵英俊更像一个处处挑事儿的武将,他找出各种反驳的理由,有时候为了达到反驳目的,甚至自创一套戏剧理论。经过这次闭关创作,《港囧》剧本大换血,并且越来越接近军师徐峥想要的样子。


2012年,作为“新人”的徐峥执导自己的首部电影《泰囧》,其参考目标是《人在囧途》。此时的徐峥已经出演过16部电影(截至目前已经有21部),34部电视剧,以及16部话剧。在表演方面的积累已经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节点。


巧合的是,2011年光线传媒推出“新导演培养计划”,致力于把演员打造成导演,其名单包括徐峥、吴秀波、邓超和黄渤等。在这一批新锐导演中,徐峥执导的处女作《泰囧》以12.73亿人民币的票房而成为当时国内票房冠军。在这样的光环下,徐峥被封为内地“喜剧之王”,堪比香港的周星驰。


对于《泰囧》的诸多置评也不同程度地裹挟着这一两年的徐峥。这期间,他反倒归于冷静,以演员的身份出演《催眠大师》、《心花路放》。直到今天,他重新执掌镜头。




“他(徐峥)第二部更较劲一些了。”从《港囧》最初的剧本创作,编剧束焕感受到徐峥的一些变化,“他不希望在质量上和票房上有太大落差,主要还是为自己负责。”束焕第一次见徐峥是2006年的中秋节,在北京建国门的一间会所里。


当时刘仪伟电话束焕说要做一部贺岁电影,讲一个男人一年谈了十几次恋爱,那会儿贺岁档最火的男演员包括葛优、张国立,等剧本创作差不多的时候,束焕觉得应该找一个更年轻的演员。所以,束焕与徐峥这次建国门吃饭,其实是想为《爱情呼叫转移》选角色的意思。


徐峥比束焕大几个月,前者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当年是上戏有名的学霸,束焕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两人席间聊的都是创作方法,电影的题材,在这一点上,两人十分对味,都有点学院派的劲儿,因此,当下基本上也就敲定,由徐峥出演《爱情呼叫转移》男一号。



一个导演的自我修养


与束焕初见的情形不同,徐峥在《夜店》剧组里给大家的印象是,一个喜欢张罗的带头大哥。《夜店》所有的戏份都在同一个地方完成,不拍戏的演职人员们聚在一个大屋子,涮火锅,玩游戏,轮到谁的戏份谁就去。




“他(徐峥)很快乐,大家跟他待一起很舒服。”当时同在剧组的赵英俊回忆,生活里的徐峥永远穿一条肥肥大大的裤子,加上一双舒服的小布鞋。因为这部电影的结识,徐峥知道赵英俊是音乐人出身,并尝试让赵来担纲《泰囧》的音乐制作。直到现在,徐峥让行事乖张的赵英俊加入《港囧》的剧本创作,也是想避免自己与束焕过于一致,而有意让赵担当一个“破坏者”。


“首先,他是个好演员,他特别适合当导演。”从第一次和徐峥合作《爱情呼叫转移》,到后来的《泰囧》以及如今的《港囧》,束焕感受到徐峥对整体的把握能力,这种把握体现在,《泰囧》与《港囧》的完成度非常高。所谓的完成度,不是将剧本漫天地修改,而是遵从最初的故事与架构,最大程度地将其呈现在荧幕上。这样的完成度成败与否,也取决于前期对剧本的高度重视,在拍摄制作时对细节的把握。


有一些细节可以窥见徐峥作为导演的特质。拍摄《泰囧》时,他让道具师把所有能找到的各式各样的仙人球盆栽摆放在一个大长条桌上,据说,这让包括王宝强在内的主创人员肃然起劲。


为了拍摄《港囧》,徐峥请来之前在剧团专门给演员做培训的詹瑞文,给主创团队上了一周的表演课。每天晚上大家在一起读剧本,研究台词让演员会不会不舒服,需不需要做些适时的改动,大家一边念台词,一边排练。一周时间里,主创之间彼此熟悉起来,配合越发默契。到现场排练时,每个演员都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其他工作人员也清楚知道演员的调度,整个现场有序而高效。




事实上,在拍摄《港囧》之前,徐峥曾接到过周星驰的邀约,后者希望他出演他的新戏《美人鱼》。在影视圈里,收到这样的邀约通常很难拒绝,一方面因为周星驰在电影圈里难以匹敌的江湖地位,另一方面,周星驰此前导演的《西游降魔》大获成功。理性权衡的徐峥最终婉拒了这一角色。在束焕看来,徐峥能做这一的决定需要很大的定力。


因为《泰囧》的成功,徐峥被称为内地的“喜剧之王”,他和香港的“喜剧之王”周星驰有许多相似之处,荧幕上虽然呈现的是喜剧,但工作起来十分理性,对自己有清晰判断,并且懂得取舍。


经过早年演职生涯的历练,并亲历导演两部电影,在电影方面,徐峥总结了一些方法,首先是重视剧本,然后是重视方法,重视类型。



喜剧的忧伤


徐峥分析过《泰囧》的成功因素,因为它首先是一部定位精确的喜剧,在这个外壳下,他想表达一个内核——一个中年男人所面临的囧境。到《港囧》的时候,因为前一部影片的定位,他会担心片子不够喜剧。


徐峥说《港囧》并不是《泰囧》真正意义上的续集,将其背景放在香港,原本是想表达对香港电影人的敬意,徐峥甚至专门邀请了香港的音乐人为其量身定制电影音乐。


在《港囧》的剧本创作时,徐峥看到一部村上春树的小说《抢劫面包店》。故事讲述有一天半夜里,一对夫妻被饿醒,发现冰箱里什么都没有,于是突发奇想要去抢劫面包店。学生时代的他们因为身无分文曾经试图抢劫一家面包店未遂,被面包店老板正好逮个正着,他们以为自己完蛋了。结果老板反倒说,你们不用打劫了,就坐在这里陪我听一段音乐,听完音乐后我把面包给你们吃。听完音乐,吃完面包,他们便离开面包店,故事也结束了。




看到这个故事的徐峥仿佛也被逮个正着,这种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未完形的故事恰当地表达了一个中年人试图厘清过去的心境。《港囧》的故事便拥有这一一个内核:学生时代一对相爱的人阴差阳错而没有在一起,等到人到中年,两人决定来一次约会。


在徐峥看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需要这样的厘清,一些人选择直面问题,而一些则选择逃避。徐峥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选择直面。


小时候的徐峥曾经打碎了家里一个特别值钱的花瓶,因为感到太害怕而找叔叔求救,后者引导徐峥要承认错误。后来他选择了一个最冒险的方式:把花瓶碎片捡起来,陈列在桌子上,以这样的方式告诉家长。这件事得到父母第一时间的原谅。“如果我一直隐瞒这个事情,那个花瓶可能一直在我心头。”


然而,徐峥并不希望《港囧》过于沉重,其定位仍然是一部喜剧,只是较之之前的《泰囧》在主题上更加丰富。


创作《港囧》第一稿时,束焕满脑子都是王宝强的形象,不仅因为此前他与导演徐峥合作《泰囧》时,王宝强那股天真、傻气又无辜的劲儿已经无可匹敌,还因为,当徐峥某天电话束焕,描述《港囧》这个故事的开头时,他首先觉得,《泰囧》男一号徐朗身边的王宝强不就是《港囧》里那个小舅子吗?


“如果王宝强不演《港囧》,你们会失望吗?”在拍《港囧》之前,徐峥认真做过调研,他问身边的各种认识的人,得到的答案也几乎在他意料之中,“当然会”。


“那还会去看《港囧》吗?”回答他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惊人的统一,“会!”


《泰囧》的男主人公徐朗是一个老板,他想解决公司要上市的问题,王宝强是一个85后,自己开一个葱油饼店,他年轻、乐观,更像一个小屌丝。再加上黄渤的客串,《泰囧》几乎覆盖了中国主流的观影人群——年轻人、中年人、中老年都能理解的一部片子,消费层从20岁到50岁不等,这也等同于整个社会的主力人群。


有这样的观影基础,徐峥应该可以放开手脚去执导他的第二部作品。然而,正是因为多方的期待,《港囧》时期的徐峥多了几分焦灼与较劲。


徐峥和束焕住同一个小区,从徐峥的家走到束焕家差不多20来米,在《港囧》期间,两人每天都要见面碰一碰。“电影快要开拍之前,那时候很焦虑,总觉得没有准备好,可是三天以后就要开机了。”徐峥的焦虑贯穿了筹备到最后杀青甚至后期的宣发。


“等你准备好了,会想怎么还不开机啊,开拍就好了,它按照一个节奏开始,自动进入到一个程序。但是电影快要完成时,又需要考虑混录、特技镜头、音乐,制作结束后的宣传,会担心预告片是不是剪出来,要不要调颜色……一大堆事情。”徐峥由衷佩服那些导演前辈们,能驾驭各个环节。“我们每走一步都像走纲丝一样。”


与徐峥共事的人发现,在团队里,他行动力超强,等到大家回过神来,作为舵手的他已经把船开了很远。


2015年7月,在徐峥新近导演的《港囧》发布会上,他身着一件黑色T恤和牛仔裤,演讲里时不时冒出“互联网”、“大数据”这样的词,甚至,他现场建了一个微信群,并主动走到台下,邀请的诸如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这样的互联网大佬入群。


“这部我觉得营销很难。”虽然同是“囧”系列,但《港囧》是一部独立的影片,内容上与前一部并没有接续的关系。徐峥公司二十来人的团队想各种招做营销。比如之前在发布会上现场让大家扫影片的二维码加关注,包括当天徐峥在形象上向互联网的大拿乔布斯致敬,配合以前期的分期推出6支广告宣传片,为包贝尔专门筹备的发布会,这一系列的宣发被徐峥称为是一套组合拳。


徐峥每天各种微信群里沟通,安排工作,跟进各种信息,“感觉永远都在一个大party上,你要跟每一个人打招呼。”在他十几个微信工作群里,工作变得无处不在,徐峥无从拒绝当下的沟通,在从创作上来说,他又清晰地知道,创作应该是比较线性的,贯穿的。


正是这样,也许未来的创作会变得更难,当然也会变得更可贵。



《芭莎男士》对话徐峥


《芭莎男士》导演、演员、制片、监制、公司老板,你最喜欢或最享受做哪个角色?


徐峥:还是演员和导演吧。演员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悖论性,导演是对每件事情负责,到最后反正这娃是你的,是美是丑,都得接受他。如果别人能接受,你就会很有成就感了,别人不接受,你也会很狼狈,被人骂得要死。


《芭莎男士》你会在意这些吗?


徐峥:说我完全不在意那是假的,但是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平衡自己做事情的这个心态,因为人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都被别人接受,重要的是,做这个事情你自己心里是不是满意。如果你自己很满意,别人也很赞赏,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是自己很满意,别人超级不屌你,那你要么骂他傻逼,要么就承认自己是傻逼(笑)。


《芭莎男士》现在听到过对你觉最严厉的批评是?


徐峥:严厉的批评到处都有,每天随时都能看到,你去刷那个微博,说这次不是王宝强演的,马上在下面看到“不是王宝强差评”(笑)。


《芭莎男士》外界对《港囧》票房的预估从15亿到30亿,你觉得这是理性的吗?


徐峥:我不知道那些数据是怎么出来的,因为现在和当年《泰囧》那会儿不一样,现在是形成大数据了,估一个电影的票房其实应该在看完片之后,根据这个片子的情况,根据市场、排片、受众群和影院的状况,有一套很科学的方法可以估出来。《港囧》真的不好预估,现在是有数据,只是我没有整天去盯,因为那个系统太复杂了。


《芭莎男士》你会如何保持自己的敏感度和好奇心?


徐峥:嗯,这的确是很重要,我承认有一些人比我有更强烈的好奇心,我看到过很多年轻人,他们特别特别优秀:一直看书,保持文化上的积累,对这个世界抱有热情,有很强的动力,非常勤奋去做一些事情。我在这方面其实比较懒。


《芭莎男士》你之前也挺喜欢看书啊?


徐峥:对,我现在就看书时间很少了,时间规划得稍微紧张了些。特别是到电影快做到后期,那个时候是很焦虑。


《芭莎男士》你现在会去关注哪些生活的主题?


徐峥:我自己的兴趣点在于,是不是活得很自在,活得对劲不对劲,是不是想要的生活,对每一天,是不是心里很安乐,就是很有幸福感。


《芭莎男士》对于你来说,幸福美满的生活的场景是什么怎样的?


徐峥:现在对我来说就是可以有一天不干活,我觉得挺舒服的。



统筹/王振宇 编辑、撰文/唐小薇

摄影、服装/三市井 化妆/王奕为(ON TIME)设计/郑健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