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奇葩博士论文烂到让南师大教授愤怒!到底有多差?听他亲口说!

2016-05-25 江苏新闻广播


太奇葩了!”“毛病连小学生都能看出来!”……这是一位教授、博导参加教育部博士论文抽检的评审工作时,看到一篇2014年的博士论文后愤然写下的“读后感”。教授说:标题已经“low”到底了,而内容也“high”不到哪里去……可以看出,学生和导师都极不认真,极不负责。教授甚至向教育部发问:能将这位博士召回么?


什么样的论文能让这位教授如此生气?一篇合格的博士论文应当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奇葩”博士论文会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江苏新闻广播《新闻经纬度》节目找到了”炮轰“这篇”奇葩“论文的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吉德,并对他进行了连线采访。


戳下面的音频来感受下教授的愤怒!

↓↓↓↓↓↓↓↓↓↓↓↓↓↓↓↓↓↓↓↓↓↓↓↓↓↓↓↓↓↓↓↓


博士论文标题好雷人


今年4月1日,南京师范大学陈吉德教授正忙于教育部博士论文抽检的评审工作。当晚9点,陈吉德打开电脑,点开教育部给他发来的七八篇博士论文,开始浏览中英文摘要和目录。

“突然,目录中一个长长的标题映入我的眼帘。”陈吉德说,“上帝呀,这是我迄今见到的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的雷人标题。此标题不但其长无比,而且语病多多……”

能让陈教授炸了的是什么样的标题?

原来是第八章第三节的标题:“综合近年来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来分析这《拆弹部队》和《阿凡达》两部摄影代表性的强的电影以及奥斯卡对数字时代电影拍摄的审美倾向”。。。。。。这一口气读下来,是要人命的节奏么?




陈吉德对此的点评是:“这《拆弹部队》和《阿凡达》两部”应为“《拆弹部队》和《阿凡达》这两部”:“代表性的强的电影”应为“代表性强的电影”:“奥斯卡对数字时代电影摄影的审美倾向”应为“奥斯卡对数字时代电影摄影审美倾向的影响”。。。(一个标题就这么多错误啊!!!orz...


细看内容,教授哭笑不得


陈吉德说,在惊讶的同时,他内心也断定标题既然如此之“low”,其内容也“high”不到哪里去。

果不其然,细看内容,陈吉德更是哭笑不得。


奇葩一:

第八章第三节,陈吉德说,不仅标题奇葩,该节的内容,简直就是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新闻发布的资料,一点儿论文“味”都没有。连初中生都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奇葩二:

第七章第四节《<雨果>中的3D技术和数字摄影机带来的摄影师转变》,整节全是媒体对摄影师的采访问答。陈吉德说:“请问,这是论文吗?不,这是专家采访。这种专家采访通常作为资料,放在附录中。”


奇葩三:

第七章第五节《罗伯特·理查德森摄影作品》,作者将作家作品以及奖项提名罗列在一张表格里。对此陈吉德的评论是:“大家见过某一节的内容只有一个表格吗?我只在司马迁《史记》中见过这种行文。”


奇葩四:

第六章第一、二节,作者写了摄影师的职责观念、拍摄技术流程等摄影教学内容。陈吉德说,这只能算是课堂教案。


最终,陈吉德给这篇奇葩论文提了12条评审意见,他说,“在某种意义上,这篇论文都不能称其为博士论文,完全是通过拼凑堆砌出了八九万字。”


“差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陈吉德表示,“可以看出,学生和导师都极不认真,极不负责。作为教育部博士论文抽检的评审专家,我虽然对素不相识的作者(还有背后的导师)有着深深的同情和理解,但本着学术道德的底线,我强烈强烈强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一定追查论文的相关单位和作者的责任,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陈吉德说:“这样的博士论文能够顺利毕业,说明某些学校的博士培养已经差到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陈吉德说,他想不通这么不可思议的论文为何能通过论文答辩。看完论文第二天,他按捺不住打电话到教育部,询问质量这么差的论文应该怎么处理,是否有召回毕业生的处理办法。教育部负责人员表示,这是2014年的博士生学位论文,一般不会对作者本人进行处理,审核情况仅对论文所在博士点的考核有所影响。在论文抽检工作中一篇论文由三位专家进行评审,如果有两到三位认定论文有问题,就会对学位点考核有直接影响。若三位中只有一位认定不合格,那么还会再找其他专家进行复审。


陈吉德对教育部提出反馈请求,想了解一下另外两位专家的打分情况。他说,就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对博士生作出处罚仅限于学术不端(即抄袭),还从未因为论文质量问题而处罚。

建议:质量有严重问题的论文该召回


陈吉德呼吁:质量不好的论文应该像“汽车问题产品召回一样”,对于有“严重问题的论文,也应该召回”。


在这次事件中,陈吉德将矛头指向论文背后的导师和博士点。在他看来,博士生的能力可能不一样,但作为导师遇到程度差的学生,可以推迟答辩而不应容许他蒙混过关。他对于导师为何没有对论文进行把关,犯低级错误,答辩组的导师为何能让质量低的论文通过答辩,流程是如何走到底有很大的疑问。博士论文审核工作将于今年的8月份左右截止提交,他表示会就这个事情继续追踪下去,在审核结束后向教育部寻求答复。


延伸:论文太差,导师应如何处理?


据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辛自强介绍,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主要靠导师把关,同时,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才能通过,包括博士毕业前由同行专家进行匿名外审,之后进入答辩环节,包括预答辩和正式答辩。对于论文质量不达标的学生,在答辩之前会建议学生延期毕业,半年或一年、两年都有可能,等到论文修改好之后再进行答辩。近两年国家对论文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博士生延期情况比较多。


某高校学位办老师表示,论文质量主要靠学生和导师。学生自身降低要求,只想拿“学位”不想做“学问”,导师也放水的话,那么后续其他环节都很难保证论文质量。目前,学位论文的质量很难给出定量的判断标准,特别是学科之间差异大,培养单位之间水平也参差不齐,学生数量也比较多,很难保证每一篇论文都是合格论文。


(综合南方都市报、新京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