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状元之乡”的奇特习俗:上学都是舅舅送【博物馆传奇】

2017-06-13 江苏新闻广播

博物馆传奇·第四季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而这一方水土和一方人,会孕育出一方风俗。苏州民俗博物馆,收藏了众多与苏州民俗相关的物品和故事,也收藏了苏州的风土人情。


博物馆外景


苏州从古至今都崇文重教,是全国著名的“状元之乡”,仅清朝就出了十九个状元。苏州民间历来重视小孩子的启蒙教育,“舅舅送上学”就是很有意思的习俗之一。


在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舅舅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舅舅是母系中的男丁,特别在母亲这一方人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常常是做主的人。男婚女嫁、财产分割、家庭纠纷等重大事务往往都需要舅舅出面。苏州则将这种风俗与幼儿蒙学结合起来,舅舅承担着送外甥上学的使命。


舅舅送上学实景模型


古代时,苏州的男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纪,都要接受启蒙教育了,叫“开蒙”,也就是进私塾跟着先生读书、写字。小孩子启蒙入学时,拜师礼相当隆重和齐全。首先,入学前先要选一个“黄道吉日”,并通知外祖父家,也就是小孩子的外公外婆一家,外祖父一家要准备一扁担东西来送小孩子上学,而这一扁担的东西都要舅舅来准备。家里有几个舅舅,就舅舅们平分。如果家里就一个舅舅,那么,无论你有几个外甥,入学的东西都得操办。这就是苏州传统的民俗——舅舅送上学。



舅舅不仅得操办一扁担的东西,还得亲自挑着扁担领着外甥送他到私塾,通常还跟着舅妈。这扁担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呢?扁担的一头装有一只小书箱,一部四书,也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一小箱子的方块字,还有文房四宝、笔筒、笔架等;扁担的另一头放的是一盘定胜糕,一盘粽子,寓意是“必定高中”。充满了舅舅们对外甥的期望,就是有朝一日可以高中状元。



到了私塾书房,与先生还有一套见面的仪式:先点上红蜡烛,舅舅拈香,然后拜师。先拜谁?先拜孔子,孔子是中国礼教的圣人,书房正中挂着孔子像;拜完孔子,舅舅再请先生坐在椅子上,受学生的拜师礼,接着师生还要喝“和气汤”,希望师生和和气气,看来师生之间也会因为性情不同发生矛盾,学前就有预见,也是打一剂预防针。这先生要做什么呢?



先生要把学生的书包翻转来装书,并把舅家送来的四方印粽让学生捧回家,书包翻转,是因为苏州俗语,一个读书人中举腾达,叫“书包翻身”,四方印粽是裹成四方形像印章的粽子,表示科举中榜,当官掌印。可见,中国父母盼望读书成才做官,自古以来,根深蒂固,是人生的最大目标。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苏州还挑着扁担送外甥上学的舅舅们已经没有了,但是这一民俗中的很多传统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思想也延续下来。比如说,新学期开学,舅舅们要为上小学一年级的外甥、外甥女们买好整套的书包、文具、课外读物;每年到了中考、高考的时候,有考生的家庭,都会给孩子准备好各种糕点和粽子,都希望借着“高中”的谐音,讨个好口彩,给孩子带来好运。




作者 陈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