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拒给学生署名 复旦副教授撤稿:不是我有多赞,而是正常的事情反常了
郑磊突然就变网红了,不过他却高兴不起来。他告诉南都记者(微信公众号:nddaily):“不是我有多赞,而是正常的事情反常了。”
6月15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郑磊的一篇朋友圈“炸了”。他为了给合作写论文的学生争取署名权,而从某核心期刊撤稿。
“不能联合署名就撤稿”
去年底开始,郑磊和一个学生一起写关于开放数据的论文。“我们研究的很前沿,期刊那边也知道,所以到了今年,他们来找我约稿。
郑磊告诉南都记者(微信号:nddaily),4月份时,他们交给期刊初稿,编辑的反馈是文章很好,选题也很重要。后来文章在格式上修改了几次。不过自始至终编辑也没有提署名的问题。
6月15日,到了定稿的日子。编辑告诉郑磊,稿子格式都调好了,可以准备发六月刊。不过主编要求拿掉学生的名字,原因是硕士生不能联合署名。
这个决定让郑磊完全接受不了。
“从头到尾都是我和学生一起写的,不能到最后要登了把学生的名字拿掉。”郑磊说,这是原则性问题,不能改。
郑磊告诉南都记者,他在国内外发表过很多文章,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规定。
跟编辑说完后,郑磊把大致情况告诉了自己的学生,最后两人一致决定,如果不能联合署名就撤稿。当天晚上,郑磊发朋友圈吐槽了一番。
第二天上午(6月16日),郑磊告诉编辑:“我和学生商量后决定撤稿。”
“期刊规定是为了拒人情稿”
郑磊告诉南都记者(微信号:nddaily),后来事情发酵了,期刊告诉他,主编也是有苦衷,期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拒绝人情稿。
期刊编辑告诉郑磊,之前他们多次向某些教授约稿,教授没空写就让学生写,最后再把教授的名字署上。
“这类论文往往质量很差,所以期刊也是抵制的。”郑磊说,这类情况比较普遍。
所以后来,该期刊为了提高稿件质量就规定,非博士生不能署名。
郑磊告诉南都记者(微信号:nddaily),他理解期刊的初衷,但是这可能产生更不好的结果——有些老师还是让学生写,但是可以顺理成章的告诉学生,期刊不让署名,最后学生连署名权也没有了。
郑磊说,他也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规定,所以很不理解。沟通过后期刊方面表示虽然他的行为很少见,但是尊重他们的选择。
为此,郑磊付出的代价不小,在评正教授职称中,这篇原本要发表在核心A类期刊的论文很重要。不过郑磊表示,职称可以晚几年,但是自己的原则不能变。
“国外的匿名评审制更好”
其实,像该期刊一样,遇到人情稿的期刊不在少数。郑磊告诉南都记者(微信号:nddaily):“这也是我不愿意说出这家期刊名字的原因,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是一个有共性的问题。”
郑磊说,人情稿的产生很大原因是,有些学校要求硕士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否则不能毕业。
“学校的规定,就(可能会)产生两种情况。第一,学生花钱买版面;第二学生求老师,在老师的论文后面跟个署名。”郑磊告诉南都记者(微信号:nddaily),他所在的学院前几年就已经取消了硕士生必须发表核心文章才能毕业的规定。
这种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试图保证质量的期刊就会想尽办法杜绝人情稿。
虽然理论上,硕士生的研究能力确实比博士生弱一点,但是不能一概而论,会扼杀能力很强的硕士生。
不过,郑磊认为,现行的编辑决定制没法杜绝人情稿,应该引进匿名评审制。
在发达国家长期使用的匿名评审制,作者将稿件投给某个核心期刊,期刊编辑进行初步判断后,隐匿作者姓名,分别发送给3到5名业内专家。专家不知道文章作者,作者也不知道参与评审的是哪几位专家。
此外,郑磊还认为,匿名评审制能给作者提供很好的参考意见。
“匿名评审并不知道作者是谁,不用顾忌太多,直接给文章提出意见。”郑磊说,“作者收到意见后可以参考修改。”
郑磊告诉南都记者(微信号:nddaily),之前他曾和学生一起写一篇论文投给外国的期刊。当时评审给了很多意见,经过几轮修改,学生有些不耐烦了,他和学生讨论,这些意见是不是合理的?合理的就应该改进,为此郑磊光是就每一条修改意见给评审写答复文就写了满满八页英语。最后文章发表后,学生也说,稿件的效果确实比原稿提高很多,评审的意见很有建设性。
“这就是匿名评审制的优势。”郑磊说,而且在这种制度下,学生不但可以署名第一作者,还可能单独署名,本科生、研究生都可以。
对话
“改变现状要反思整个体系和环境”
南都:提出撤稿,你犹豫过吗?
郑磊:没有。我第一反应就是,不能署名就撤稿。但是毕竟文章还是我和学生一起写的,所以最后也要征得学生同意。我们商量之后再发其他期刊。其实这也是我的老师教给我的。
南都:老师怎教给你的?
郑磊:2007年,我还在美国读博士,那是我第一篇投给期刊的论文。我的一篇作业写得不错,当时老师告诉我,可以好好修改后投给期刊。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意见。
论文被录用后,本来我是文章唯一作者,但是我去跟老师说,认为这篇文章老师给了很多建议,所以邀请老师署名第二作者。但是老师表示,这篇论文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个人写的,老师只是给了建议,所以没有资格署名,我最多可以致谢她。这其实也是体现的版权意识。
南都:具体怎么说?
郑磊:署名的问题,应该是作者之间的事,由作者来决定,而不是期刊。尊重作者的版权,就是鼓励创新,如果年轻人的署名都被剥夺了,那还怎么鼓励年轻人创新?
南都:署名对于学生的激励有多重要?
郑磊:非常重要,特别是学生的第一篇论文,对于学生的激励是最大的。没发之前他觉得发表文章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发过之后,学生就知道原来自己也可能发文章,从此他就上路了。
当时我发第一篇论文也是这样,我也很感谢我的老师。
南都:这些都是传承老师教给你的?
郑磊:博士毕业的时候,我去找老师致谢,老师告诉我,不要pay back要pay forward。老师的意思是,我教给你的,你要教给你的学生。这句临别赠言我一直记得。
南都:这件事你跟你的老师说起过吗?
郑磊:没有。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其实老师肯定也会这样做,我希望我以后的学生也这样教他们的学生。
南都:你觉得国内外的差异在哪里?
郑磊:学术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这类问题的产生。编辑决定制,很多时间编辑就需要一碗水端平,很多事情需要平衡,但是总有一天水端不平的,所以制度需要改变。
南都:那你认为学生和老师应该如何合作?
郑磊:现在大学里普遍把导师称为老板,我的学生也叫我老板。学生怎么叫是一回事,但导师自己心里要把位置摆正,导师不是老板。老师要回归本质:是学生的引领者,要引领学生往好的方向走。
我觉得双方平等,相互尊重。应该让学生更多感觉到学术上的平等,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思考,培养他独立研究、独立分析能力。
南都:如何能改变现状?
郑磊:这要反思整个体系和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 袁浔杰
责任编辑:黄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公众号如需转载南都君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