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医护人员不为延长病人生命,曾怀疑自己的工作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
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如果预先知道死亡,
你是否设想过离开的方式
……
4月20日,中午刚入院的一位肝癌晚期病人,当晚便去世了。在家人陪伴下,她在睡梦中离去。
这样的画面,在这里并不罕见。
这是一个医院科室,却并不以延长生命为目的。
这里,是临终关怀专科。
临终关怀(英文:hospice care)不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
向死而来
作为广东省首个在公立医院里面设立的临终关怀专科,广州番禺市桥医院的康宁科专为老人及临终患者服务。八层楼的医院里,有三层是康宁科的病区,当中超过两层是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余下的则是癌症患者。
康宁科内病床超过100张,却仍无法满足日渐增长的住院需求。通常一位病人出院后,半天之内这个床位便会迎来一位新病人。成立至今,康宁科服务人数超过3000人,其中有大约2000人在这里去世。
与医院内其他区域不同,这里的整体色调是粉红色,灯光也是最接近阳光的日光色,“让生命享受最后一缕阳光”是这的理念。
4月13日早晨,例行巡房中护士与每个病人打招呼、聊天,掌握病人的最新情况。康宁科共有三层病房,而这一整个巡房过程将会持续近两个小时。
与绝大多数科室不同,康宁科的大部分病人都是因死亡而“出院”。
每当病人转进康宁科时,医生都会告知家属,他们并不会像其他医院科室一样,在病人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采取积极抢救措施。因为临终关怀的宗旨之一,便是“不加速病人死亡或者延长病人的生命”。
4月18日,医生巡房后和病人家属交流病人的状况。
4月18日,8楼18床病人去世后,他的病人卡位置空缺,这个位置不久出现新的病人卡。
4月12日晚上,一位当天新收的病人刚刚去世,他的死亡证明书正在等待家属领取。
被怀疑、自我怀疑后的坚守
“临终关怀”,从面世至今便一直面对种种质疑。
“不少传统观念认为,把病人送到这里,是放弃希望,是不孝的表现。”康宁科医生谢焯熙说。
这种质疑不仅来自外部,也来自医护人员自身——刚进入康宁科的医护人员都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
来自湖北的护士徐萍,刚毕业便被分到康宁科。起初,她对康宁科的理解便是:一个收治“等死”病人的科室。从巨大心理落差、不满再到后来的逐渐接受与认同,徐萍一呆就是四年多。而现在的她,也早已理解了这份工作。“病人需要的更多是同理心,要更多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4月13日,巡房的护士给病人翻身并拍打背部,防止长期卧床的病人患上压疮。康宁科的每个床位都贴有一个“福”字。
4月20日夜晚,医生陈椅婷正在办公室内值班。
4月13日,早晨交接班,前一晚值班的陈李娴向白班医生护士通报昨夜值班情况。
康宁科的护士,超过一半是90后。医生护士和病人说话,都是非常亲切的语气,时刻保持笑容。性格乐观,极有耐心,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共同特点。
康宁科里的医护人员,都很乐观,他们表示,不乐观的人无法胜任这个工作。
给死亡,另一种有尊严的选择
在这里,一切医护人员的努力,都是为了让病人有尊严地离开。从医生到护工,都不会有人提“死”这个字,他们都用“走”来代替。
何先生的父亲于2017年4月18日中午去世,他和弟弟一边安慰母亲,一边和医院对接遗体处理的事宜。而他决定把肺癌晚期的父亲送到康宁科,就是不希望老人家再受苦。重新审视当初这个决定,他依然觉得是对的。这个决定既使得他们能有足够时间好好陪伴父亲,也让病危的老人在离去前得到悉心照顾。
4月18日早上约10时,8楼18床的肺癌病人去世,家人目送遗体离开病房。
4月18日下午,一位病人家属在走廊上打盹。护工们纷纷表示,一开始不少家属都会希望亲自照顾老人,但一两天后还是会把这个工作交给护工,因为实在太劳累了。
护工在闲暇时间和家人用手机联系,她们的生活几乎被工作所占据,为了方便照顾病人,就连睡觉的床铺也就设置在康宁科的过道中。
让我们好好告别
康宁科8楼的尽头,是一间有独立床位的房间,墙上会根据病人的宗教信仰挂上不同的宗教画像。这里,就是关怀室——一个供临终病人告别的空间。
2017年4月20日中午12点左右,一位50来岁,患有肝癌晚期的女士从别的医院转进康宁科,并很快就被送到关怀室。医生为她注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以维持生命体征。在陈椅婷医生看来,这种措施能延长病人寿命,但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这位危重病人便可能会迅速死去。此举不仅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也能创造更多时间让家人与其好好告别,陪伴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但这段陪伴并没有持续太久。当天晚上23点28分,一直体征稳定的病人,情况急转直下,在场的家属立刻通知家人过来,“别睡,再等等,女儿马上就来了!”随后,病人的女儿女婿等也很快到达。简单交待情况后,医生和护士都退出了关怀室,把空间留给病人和家属。
23点49分,仪器监视屏变成几道直线,病人在家人陪伴下安静睡着了。整个过程,家人都握着她的手。
凌晨0点06分,陈椅婷进入关怀室,为病人做最后一次检查,并出具医学死亡证明。
4月20日晚上,在家人的陪伴下,患有肝癌晚期的病人在沉睡中离开这个世界。
关怀室内的母亲已没有生命体征,女儿静静走出关怀室,终于忍不住抱着丈夫哭了起来。
凌晨约1点10分,病人遗体被送往太平间,留下空空荡荡的关怀室。里面的床还凹着,房间里还有一些病人留下的物件。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送走一个又一个病人,也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可对家人来说,能够送亲人最后一程,意义非凡。
4月21日,病人去世后,留下一张空病床。收拾干净后,这里又将迎来另一位“等待告别”的新病人。
从2008年8月成立之初的29张床5位病人,到如今长期满员的106张床,简单的数字变化,正侧面反映出这个社会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及接受程度正逐渐提升。
“愿阳光沐浴在生命的最后一公里。“这是每个进入康宁科的人,都会看到的标语。
图文:南都记者 钟锐钧 实习生 翁思成
编辑:莫津津
策划:潘劲松
统筹:陈军 谭伟山 陈伟斌
* 公众号如需转载南都君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潮汕姑娘的10个偏见:妻子容忍老公“养小三”?不生出儿子,誓不罢休?
网上疯传的“脚臭盐”惊现广东,记者闻后想吐!这几个牌子千万别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