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资讯 | 我不是怪人,只是与众不同

2017-09-14 南方都市报

有很多人,对于【正常】这个概念有一种偏执的热爱,所以和大家不一样的人,在他们脑海里,是不可思议甚至错误的。


“我们是正常的,你和我们不一样,所以你是不正常的”;


“我们这样正常的活着才算正常人,你没像我们这样活着,所以你不是正常人”;


“我们这种正常活着的人才能正常的正常,你们这些渣渣都是不正常的,都应该活不下去的”


也许你会觉得,这群人可能自己就不正常吧。但你还记得小时候,是不是也嘲笑过头发颜色不一样的、胸部发育早的、不擅长学习的孩子呢?即便是现在,那些生活工作较真,做事一丝不苟的人,你觉得【不正常】;那些个性十足,不结婚不生子的青年,你也觉得【不正常】。


也许有时候【不正常】其实并不是【不正常】。

 


但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也许只是与众不同而已。


其实还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因为自身的“与众不同”,常遭受旁人的非议与白眼,甚至被人孤立,得不到理解与支持。除了亲人,他们真的无依无靠。

 

“有一次带小宝去逛商场,他看上了一件衣服,那时候他刚接受治疗不久,还不怎么会说话,便咿咿呀呀拉着我去拿。这时候听见旁边的孩子小声地在说‘不是个哑巴就是个智障’,还笑了出来。我听了心里一揪,立马抱着小宝就走了。”小宝妈妈在回忆起小宝的遭遇时不禁掉下了眼泪。

 

像小宝这群被上帝“捂住”口和耳的孩子,他们中不少是由于遗传因素丧失听力,其他的因为后天药物过敏、感染等原因,也造成听力的缺失。无法听,自然也不能说。当同龄的孩子开始牙牙学语,他们可能连嗯嗯啊啊都发不出来。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7岁前的听障儿童就达20万,且每年还在以约3万的新生儿童在增加。


 

幸运的是,只要孩子们在三周岁前植入人工耳蜗并顺利配合康复治疗,都将有机会回归有声世界。在植入人工耳蜗之后,家长便可以选择带着孩子在听力康复中心接受10月左右康复治疗。从康复中心回到家里,家长们只要注意在生活中重复使用“听觉口语法”,孩子便能逐渐重获语言交流能力。

 

除了康复治疗,我们还应自觉地为听障儿童们建立起一个健康、友好的成长环境。因为即使他们接受了初步康复,他们的听觉仍不那么灵敏,理解不如我们到位,说话还不那么流利,这些外观上是根本看不出来的。我们在生活中一旦碰到听力、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好的孩子,都应该怀着一颗包容有爱的心,去理解、帮助他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歌词虽然质朴,可是让社会充满爱,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此外,听障孩子们的恢复治疗还存在另一个问题:治疗费用太高。人工耳蜗与手术费,再加上后期的康复训练,一系列费用加起来约需30万人民币。这样的数字对普通家庭来说自然难以承受。

 

“我们家都在务农,收入不高。发现孩子的听力有问题之后整日整夜睡不着。医生告诉我说人工耳蜗的费用要十万块,我们实在负担不起。”六月妈妈在说起治疗费用时眉头紧锁:“后来打听到国家有相应的救助项目,可是最少一年的申请周期实在太长了,孩子的恢复时间等不起。”

 

因此,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非营利性组织与机构,自发地帮助更多听障儿童踏上了“寻音”的旅程,拒绝被“孤立”。“爱的分贝”就是这样一个由众多播音主持人共同发起的,专门救助听障儿童的公益项目。迄今为止,“爱的分贝”已经资助植入人工耳蜗手术377例,康复1029例。


“寻音”之路也在延续。神州优车集团携手“爱的分贝”,共同发起了为听障儿童筹集善款的活动,只要参与捐款,神州优车集团将以1:1的比例参与配捐,帮助听障孩子们早日回归有声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捐出分贝,让爱加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