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办好大学没别的招数,人才人才人才!

2018-03-16 南都 南方都市报


窦贤康,男,汉族,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1月生,安徽泗县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曾任中科大副校长。现任武汉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7年11月当选中科院院士。


“重视人才”是武大校长窦贤康最响亮的标签。网络资料图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归根到底取决于一流人才,人才的高度决定大学的高度”,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对“双一流”高校的价值判断。


2016年底,窦贤康上任武汉大学校长。今年52岁的他是最年轻的中管高校校长。此前,他一直在中科大工作,39岁时成为该校副校长,长期主管人事。


“重视人才”是这位武大校长最响亮的标签。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段子是,在中科大工作期间,他曾前往四川某中学招生,但校方婉拒他入校接触学生,因为该校仅允许清华、北大入校“掐尖”。这位留法归国的博士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到街道对面餐馆借来桌子,在校门口摆摊。


以这样的态度,中科大曾在高校人才引进上成绩斐然,甚至傲视清华、北大。在“青年千人计划”前四批人选中,中科大入选人数连续高居全国第一,打响品牌。


现在,窦贤康又成了武汉大学的“顶级HR”。2017年,“人才强校”的战略被窦贤康带到了珞珈山下。他将这一年定位为武汉大学的“人才强校年”。一个名为《漂洋过海、只为相见》的武汉大学引才H5近日也在微信朋友圈里传开,窦贤康率领的“Boss团跋山涉水国内国外,只为引才”。


窦贤康喜欢拿足球比喻人才和高校办学。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说,“球星老远一脚就能将球射进球门。为什么给球星那么多的钱?因为踢球的目标就是进球,就是赢。高校的人才也是一样。”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南都记者独家专访窦贤康,这一次他说,学科建设首先需要加固人才底座,“就好像一支足球队没有几个能踢好球的,水平都很差,踢四三三阵型,还是四四二阵型都没用,比赛一样输。”


谈高端人才引进

条件有好有坏,努不努力最关键


南都:你曾经为招录优秀本科生放下身段摆摊,“人才立校”让中科大引才成绩斐然,这些经验能搬到武大吗?

窦贤康:去年一年,武汉大学新增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杰青)人才5位、“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优青)人才10位、“青年千人计划”(青千)人才27位。包括从外部引进的人才,武汉大学去年国字号人才总共增加约70位。这是武汉大学最近几年国字号人才数量增长最快的一年。这是我们努力的结果,可以说是偶然中也有必然。今年还要坚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5月份,我要去一趟德国和法国,下半年还要再去一趟美国。


南都:还是要亲自抓人才引进这件事?

窦贤康:我自己因为长期管人事,除非是专业性特别强的学科,一般的人才好坏我是有判断的。自己去走一圈,也是想传递一个信号:我们欢迎人才来武汉大学工作。我也鼓励学院院长和学术骨干一起来做这件事,鼓励他们利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或者专程到国外去走访,把更多年轻人动员到国内来做科研,最好是到武汉大学来工作。


2017年10月,求贤若渴的窦贤康赴美为武汉大学“引凤”。


南都:人才引进对一所大学来说意味着什么?

窦贤康:对一所大学而言,人才是第一位的。今年和武汉大学的同事到美国去走访。我们去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学院,那里出了许多一流工程人才,但是学院楼很小,走在学院走廊里,感觉不到任何特别之处,硬件可能还不如国内一些大学,但是我们发现每一个房间,敞亮的玻璃窗里,学生在讨论,老师在讨论,是这样一种氛围。在一所大学里,有没有一流人才,有没有一流的文化,对于一所大学是至关重要的。这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南都:校长在大学人才吸引工作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窦贤康: 我原来在中科大,长期在侯建国校长领导下工作,他对人才非常重视。校长的态度很大程度上表明学校的态度,校长态度鲜明、坚决,身体力行,对学院院长和学术骨干是示范和督促,对吸引人才的作用非常明显。我来到武汉大学一年,大家至少已经能够感觉到,武汉大学对人才的重视、对人才引进这项工作的态度变得比以往更积极。


南都:在你看来,怎样才叫重视人才?

窦贤康:我自己刚回国的时候,国内条件还很差,但是学校挤出一个几平方米的房间给我。条件好坏是一回事,重不重视是另一回事儿。就好比只有一碗稀饭还能给你半碗喝,这就是态度。大学校长对于学校的教学科研负有直接责任。能够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对大学发展至关重要。


南都:相比北京上海的高校,怎么看武汉大学自身的优势?

窦贤康:地域会有差别。今年2月,我受邀参加李克强总理的座谈会,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建议。我当时也讲了这一点,地域会有差别,会有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但努力是第一位的。我经常跟武大同事们讲,努力不努力是最关键的。也有非京沪高校人才工作做得很好的,比如浙江大学、中山大学。


武汉毕竟是中心城市,武汉大学有全国高校中最美的环境,有珞珈山和东湖水,这所大学是历史和自然的完美结合。武大建校的时候就有重视人才的传统。武大人说的“十八栋”(位于珞珈山腰东南的教工住宅群)那是20世纪30年代很困难的时候建的,都是300-500多平方米的别墅,专门给教授住。


谈人才支撑环境

勒紧裤腰带建科研公共平台


南都:在你眼里,武大和中科大有什么不同?

窦贤康:武汉大学是综合性大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科大是建国后成立的科技新锐,在重视人才、基础学科建设的规律把握上有独到的一面。武汉大学有很多值得中科大学习的地方,对大学精神的理解某种程度可能更到位,中科大也有成熟的自然科学学科发展经验可以提供给武大。中科大比较小,人才中心的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办好学校也没有别的招数,就是靠人才。大学发展要有活力、有未来,要靠年轻人才。我觉得武汉大学也有同样的观点。


2017年9月,窦贤康出席中美大学校长和智库论坛。


南都:吸引优秀人才后要建立起人才支撑环境,武大怎么建设这样的支撑环境?

窦贤康:首先是更好的科研经费支持,满足人才做科研个性化的需求;我们也和湖北省政府合作,成立了人才引进的专项基金,用来打造科研平台。要给人才在科研上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科研经费尽快到位,在报到第一天就给经费,甚至提前给这些人才,让他们先做一些购置,尽快把国外工作接续到国内,让他们回国后很快就能够投入工作。


另外,博士生的指标一直都很紧张,武汉大学去年下了很大决心,拿出了300多个指标留下来专门给新进人才,让新进人才不用在学院里竞争,让他们尽快建立研究团队。


南都:会不会有人反对这么做?

窦贤康:研究生指标(含博士生指标)在优秀大学是稀缺资源。对这个做法,不少老师有意见,但我跟老师们讲,这项工作是必须做的,我们顶住了压力。


南都:学校硬件是不是也是人才支撑的重要条件?

窦贤康:青年千人计划这些人才回来正是干事业非常好的时候。为年轻人才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工资高一点,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创造更好的科研条件。去年,武汉大学花了很多时间和“青千”讨论,大家认为数百万上千万的一些公用科研设备需要学校来购置,学校应该搭建一些公共科研平台。


南都:这些讨论带来了改变吗?

窦贤康:武汉大学已经决定组建更多的公用科研平台,增加大型科研设备的利用率。这也是各个大学现在在比拼的。很多人说现在进入了“Hard Science”(硬科学)时代,水平再高,设备不过关,可能也很难做出科研成果,人才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手段。这是武大今年要花功夫解决的问题,学校还准备投资三个多亿建一栋医学科技楼,作为基础医学发展的功能平台,配齐研究用的公共设备,加强人才引进。为了这件事,学校也是勒紧裤腰带了。


谈学生培养

大学教学和科研应该是孪生体


南都:之前你是副校长,可以专注做引才。现在你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校长,还会把引才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吗?

窦贤康:人才是永远要抓的。武汉大学决定把今年作为“以学生为本年”,关注学生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我们要推动院士和有科研成果的科学家给本科生上基础课。最近,我也在给本科生上基础热学课,这也是校长在传递信号,告诉大家大学重要的事情是哪些——比如大学要引才,这些人才可以创造知识;大学也要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大学校长要通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把大学的价值观清晰传递出去,这是比较关键的。


南都:上任武大校长后,你努力地参加各类学生活动,对如何培养人才、输出人才是不是也有更多思考?

窦贤康:“以学生为本”这不是一句空洞口号。我自己在读书的时候受到老师很好的对待,也感受到当时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学校给我们提供了比较好的生活条件,派最好的老师给我们上课。


武汉大学过去的学生工作做得很好,但还是有一些地方值得改善。我看到学生就餐条件比较差。我两次到学生宿舍去,事先不打任何招呼,去看看学生宿舍的情况,卫生间是不是干净,洗澡水热不热,冬天洗澡水会不会冷。我觉得大学不要搞花架子。我给本科生上课,发现没有无线话筒,要全部配上。


2016年12月16日,窦贤康出席武大“我心目中的好导师”颁奖典礼,首次以武大校长身份参加学生活动。


南都:你是会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武大校长吗?

窦贤康:可能我是学理科的,我更关心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比如我们要一门课一门课看、一个学科一个学科地看,了解到底是哪些老师在上课。去学校图书馆调研,我提出图书馆是不是尽可能多的开放,包括节假日和晚上时间,努力把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工作做扎实一点,从内心深处,我是非常爱学生的。


南都:你提出,“双一流”建设成果要优先惠及学生,具体如何惠及?

窦贤康: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最好的资源,比如改善公共教学条件。今年,我们要进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将来让学院有充分自主权,一是做好人才队伍建设,二是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优先保障充足教学资源,让大学生在就学期间受到一流教育。


南都:青年人才引进之后,是否有教学任务?做科研和教学有无冲突?

窦贤康:刚开始确实应该给青年人才比较充足的时间做科研。但我认为,在大学,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应该是孪生体。教学有一定的重复性,但是一流科学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科研动态去讲授,把基础课讲得更深。一流科学家做好科研的同时,花一定时间做好教学,对科研影响其实很小,反而会有触动,会督促科学家把一些问题研究得更清楚。


南都:推进科研反哺教学,为何要让一流科学家给本科生上基础课?

窦贤康:基础课涉及面广,也是做一切研究最本质的出发点,把基础打牢对学生发展非常关键。大学要重视本科生课程,尤其是本科生基础课程,基础课上不好,学生发展会面临比较大的障碍。有些研究生课程可以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


这两天我自己也在备课给学生讲热学,我是做空间物理研究的。比如讲温度,正常讲温度,照本宣科那一套很简单,但我打算跟学生讲,太阳的温度是怎么测量的,高空大气的温度怎么测量,现在有什么技术难点,最新科研方向是什么?这样讲学生听起来可能会比较有兴趣,学生会理解,任何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可以做到如此精深的程度。这可以激发本科生对科研的热爱。所谓热爱就是要让他们感觉到神秘和深奥,让学生产生对科学研究的崇拜感。


南都:作为校长还上基础课,你能分配好时间吗?

窦贤康:我对给本科生上课一直很有兴趣,从来没有觉得上本科生课程对我自己有任何影响。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有了比较好的积累,如果可以尽可能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更好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刚到武汉大学第一学期,有很多情况需要了解,要调研。上基础课要有整块的时间,不能经常请假,现在差不多稳定了,开始给本科生上课,以后也要每年争取给本科生上一门基础课。我也想鼓励新老院士只要有时间就给本科生上更多的基础课。过去,让一流科学家挤出整块时间给教学是很难的,但现在,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回归大学本质,就是人才培养。


谈学科建设

要坚持教授治校,减少行政干扰


南都:武汉大学的学科建设上有没有什么薄弱点?

窦贤康:武汉大学的一流学科在国内的评估排名还是比较好的,有四个一级学科排全国第一,但我们也有一个共识,在数理化、文史哲等基础性学科上,武汉大学大多排在国内第8-10名,还缺少A或者A+学科,这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学是不够的。


南都:有人说,国内引才计划名目繁多,但问题是学科建设大多无长远计划、无理性策略,你怎么看引才之后的学科建设?

窦贤康:过去资源少的时候,我们会单个地支持人才,但是到了资源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要想一下,在大方向上要干一个什么事情了。学校的经费是比原来多了一些,今年要在基础性学科中选一两个学科重点支持,希望基础性学科可以更上一个台阶。比如文史哲三个学科,到底人才怎么引进,学科要在哪些方面集中方向?我希望院系要讲出道道来,学校会考虑重点支持。一个大学不能四面出击,要有重点支持方向。


南都:不光是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是不是也需要确定方向?

窦贤康:这是人才不断汇聚之后的问题,一开始没有人才队伍,就好像一支足球队没有几个会踢球的,水平都很差,踢四三三阵型,还是四四二阵型都没用,比赛一样输。但球员多的时候,打法就要有所考虑了。国内很多大学还在打基础阶段,我们先把人才队伍的底座做大,到一定程度时进行组合、形成合力。有一些大学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了。


窦贤康喜欢用踢足球来比喻人才引进。网络资料图


南都:所以一切都要围绕人才?

窦贤康:高等教育的规律就是给人才创造更加宽容的环境,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做科研和教学,少干扰他们一点。学校领导能做的就是把功能平台搭建好,对于国家重点发展学科学校在资源配置上倾斜一点。


南都:怎么减少干扰?

窦贤康:大学在创新发展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尽可能减少行政干扰,避免在学科发展方面出现行政判断的失误。学科发展上应该坚持教授治校。我们也要改革充分发挥六大学部的作用。对引进人才、人才晋升和学科发展的方向,学部说了算。


南都:除了指标,怎么衡量一个学科的质量?

窦贤康:我认为有三方面:对人类知识的贡献,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对人才培养的贡献,这三点如果能够做到,这个学科就很强。


谈人才流失

要更多反思学校内部原因


南都:之前你说过中科大的“小”不是追求的目标,但“精”是要刻意做到的。中科大以理工科为主,武汉大学是综合性大学,如何才能做“精”武大?

窦贤康:大家说中科大“小而精”。我的回答是,“精”是目标,“小”不是。追求精的时候,往往小是伴随现象。武大和中科大不一样,但不管怎么样,追求卓越应该是大学的目标。我想要提高标准,一个是进人的标准要提高,一个是晋升的标准要提高。会在内部给老师一定的压力,我们提高老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的同时,也要告诉大家要好好工作。


还包括要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术标准。有些学校缩减一定规模也是一个方向,不过这几年,大学也有两难,一方面国家需要我们招更多的学生,但我们又希望能发展得更好,希望办学规模要适度,需要平衡。


窦贤康在武大。他说不管怎么样,追求卓越应该是大学的目标。


南都:提高标准会不会给师生更多压力?

窦贤康:也不是压力,做好本职工作是大家理所应当。如果大家都过得很轻松,一点压力都没有,那不是大学。快乐生活是最终目标,但还是得努力工作,追求卓越。现在各个大学在一种竞争状态,这是个好现象,国内高校会得到快速发展。


南都:中西部建设高水平大学会遇到人才流失的问题,你担心武大引进的人才又流失吗?

窦贤康:东部地区的大学发展有先天的优势。我还是那句话,努力是决定因素,客观上劣势是次要的,有的时候反而是优势。比如北京房价很高,这不是优势;还有如果人才多了,人才感受到的重视程度就不一样。在中国打差异化是可以做得很好的,但最怕就就是你自己觉得自己搞不过别人,甘居二流这就麻烦了。


南都:遇到人才流失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窦贤康:人才流失可能是自然现象,但问题是有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人才要走我一般是放的,但是走之前我要问他一句,“什么原因走?”有的人说,在北京小孩高考分数低,那我是挡不住你的。去年武大也有老师要走,我找他谈了很多次,还是要走,我说你说说心里话,是不是因为内部原因,比如没有提供好的科研条件,科研工作开展遇到困难,还是其他原因?如果是内部原因,那我们是可以改进的。差距不是不可克服的。


南都两会报道组

采写:南都记者吴斌 实习生赵兰涛

图片:来自武汉大学官网(除署名外)


* 公众号如需转载南都君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3·15晚会曝光全名单+回应!网友:奥斯卡欠这些销售人员一座小金人


奥利粤、RJO、康帅博…网友疯狂吐槽农村山寨食品,我们走访广州发现…


被苹果砸伤女婴仍昏迷,东莞警方已提取住户DNA排查真凶!


27岁儿子就要结婚了,52岁妈妈却意外怀孕!最后她决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