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40年催泪大戏热播!王凯为角色疯狂减肥,杨烁努力增重
王凯、杨烁、董子健加盟的《大江大河》
位列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推荐剧目的第一位
全景式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巨大变化的大型电视剧《大江大河》近日热播。
12月3日、4日,剧组在上海举行首发看片会及开播发布会,一众主创集结,与媒体畅聊创作经历,分享幕后故事。
《大江大河》改编自作家阿耐的小说《大江东去》,由金牌制作团队正午阳光打造,袁克平、唐尧编剧,孔笙、黄伟执导,侯鸿亮担任制片人,王凯、杨烁、董子健领衔主演,童瑶、杨立新等主演。
在前不久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第一批电视剧推荐剧目参考名单中,《大江大河》位列第一。
《大江大河》的故事从1978年讲起。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里,国营、集体、个人三种经济形态并存,以宋运辉(王凯 饰)、雷东宝(杨烁 饰)、杨巡(董子健 饰)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展开浮浮沉沉、悲喜交集的人生故事。
在媒体看片会曝光的片花中,绿皮火车、老土房、二八自行车等充满记忆点的物件,让观众瞬间穿越回四十年前,
“我会好好地为了这个家挣一个前途”“只有挺住了才有好日子过”“生意都是挣来的”等平实接地气的台词,勾起满满的时代回忆。
剧中首先登场的王凯与童瑶姐弟俩,为了一张高考录取通知书,经历命运起伏,引来众多媒体人的热泪,更引发众人对后面剧情的期待。
Part A
人物图谱
三位主角,三种经济体制的缩影
国营经济代表——
国企技术员宋运辉 (王凯 饰)
宋运辉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他天资聪颖,却因“出身不好”受尽歧视。1978年恢复高考,他把握机会上大学,包分配,下基层,成为国企技术人员。
他专心钻研技术改革,远离权势纷争。晋升让他拥有了年少时不敢奢求的人生轨迹,也带来了苦恼。
金句:“我会好好地为了这个家挣一个前途。”
为了贴近艰苦向学的18岁大学生形象,王凯疯狂减肥,要求自己瘦点、再瘦点。老式带框眼镜、短厚刘海,土不拉叽的老式红背心,王凯一扫时尚潮男形象,憨厚的造型极具代入感,得到了原著作者阿耐的首肯。
集体经济代表——
乡村改革引领者雷东宝 (杨烁 饰)
与小舅子宋运辉不同,雷东宝是十足的“大老粗”,文化程度不高,军人出身,雷厉风行。在乡村改革的浪潮中,他带领全村人办砖厂、电线厂,走上致富之路。但在继续前行的道路上,他被知识和眼界的局限性牵绊。
金句:“凭本事吃饭。”
为了演好这位大队书记,杨烁努力增重,让自己“魁梧”起来。剧情后期,他西装革履、意气飞扬,不同于以往都市剧中的“时尚精英”或“霸道总裁”,是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领路人”形象。
个体经济代表——
商海创业者杨巡 (董子健 饰)
个体户出身的杨巡,脑子灵活,从卖馒头起家,在翻滚向前的时代中手忙脚乱,抓住过商机,也踩过陷阱,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产业。他是千千万万个体经营者的缩影。
金句:“站着把钱挣了!”
饰演生意场上摸爬滚打的个体户,董子健衣着朴素、挑着扁担、喊着“馒头换鸡蛋”缓缓出场。这个角色是三位男主中的“开心果”,嘴皮子顺溜,脑子机灵,是个奋发图强的小人物。
“男人帮”中的一道清泉——
宋运辉姐姐宋运萍 (童瑶 饰)
宋运萍温柔善良、勤俭持家、勇敢倔强,但命运多舛。童瑶妆容清淡,方格棉袄、深蓝棉裤,俨然一位村姑。
为了让弟弟宋运辉上大学,宋运萍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承担起家庭重负。雷东宝对她一见钟情,她倒贴嫁妆嫁给雷东宝。宋运萍对弟弟、对丈夫毫无保留地付出,令人怜爱。
Part B
制片人侯鸿亮+导演孔笙:
我们希望做到真实,让父辈们感触
从现场记者的反馈可以看出,《大江大河》保持了正午阳光一贯的高水准。
制片人侯鸿亮表示:“《大江大河》的创作,是我们对于团队20多年现实题材创作经验的一次总结,是我们这些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对于这个时代深切的感同身受。”
开播前,南都记者对这支金牌团队进行了专访。
南方都市报:听说侯鸿亮老师当年买《欢乐颂》版权时,其实是奔着改编《大江东去》去的、顺带签约了《欢乐颂》。为什么对这部剧如此钟情?
候鸿亮:我特别喜欢阿耐的文字。阿耐既能写《大江东去》这种编年史式小说,也能写《欢乐颂》这样的现代故事。我们希望拍各种类型的作品,所以阿耐的小说能够影视化的我们基本都买了,不存在“顺带买”这样的事。
南都:《大江大河》被视为荧屏“改革开放剧目”的领衔之作,它和其他同类型的剧集不同在哪里?怎么唤起观众不一样的触动?
孔笙:《大江大河》的格局大一点,不是单纯地透过一个家庭写一个时代,它写三个不同的人物。一个代表国企,一个是农村发展的领导人,一个是个体户,这三个人我觉得可以代表了我们走过的这40年。从这几个人物身上,能让人感受到中国的变化。
南都:之前的创作,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有什么样的新挑战?
孔笙:我们希望做到真实,细节的真实,让人感觉就是那个年代的事,有绿皮火车、二八自行车的画面,更重要的,是父辈们看了以后觉得“这是我们那个时候的事,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我自己就挺有感触的。
南都:各种细节,包括服装、道具、老物件的收集,是不是花了很长时间?拍摄的场景也很难找吧?
孔笙:是。我们跑了很多地方,最后把主要基地定在了安徽马鞍山,因为那里有钢厂,钢厂里面还有化工厂,化工厂更老一些,没有完全现代化。农村戏所有的场景基本上都是自己搭建的,因为找不到了,变化太大了,找老村子也不适合,只能把它们作为参考,再找合适的地方搭建、复制出来。
这部剧的场景特别复杂,虽然说是年代剧,但就发生在我们眼前,我们都经历过、看到过。如果做得不真实,一眼就看出来了,爸爸妈妈一看就知道服装不对、椅子不对。
我们在现场,天天都和负责美术、服装、道具的工作人员吵架。服装师可能太年轻了,不知道那个时候农村怎么样、城镇怎么样,我说你们一定要多看资料,拿给我看了之后,再给演员穿。结果还是很好的,只是过程累一些。
南都:你们对“还原那个年代”特别执着。
孔笙:我们就是想表现得更真实一些、准确一些。最后看成片,我觉得还可以,那个年代的劲儿是对的。有记者看了片花,提到台词(提着气说)的问题,改革开放初始,突然打开国门了,人人都很兴奋——要抓一个主线、劲儿才能提起来,气场才能出来。
南都:杨烁说,整部戏是顺拍的,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房子从最开始的茅草房、毛坯房、砖瓦房到大院,是顺着剧情一点点建起来的。现在电视剧能做到这样拍,困难不小吧?
孔笙:小雷家(的戏份)基本上是顺拍,为什么?1980年,刚刚开始分田到户,分地,一个很穷的小山村,虽然环境很美,但是非常穷。我们一步步地拍出这种变化,土坯房变砖房,美工不停地建,让美术不停地翻新,瓦在变,路也在变,让观众觉得小雷家村跟着时代在变化。
南都:顺拍也有利于演员情绪的培养吧?
孔笙:对,顺拍演员比较自然。我们之前的《父母爱情》就是顺拍的,从结婚拍到老年,演员觉得自己也过了一辈子。不是我们刻意顺拍,但有条件,我们还是要多给演员方便。
南都:年轻演员的表演,非常契合那个年代,你们调校演员是不是下了很多功夫?
孔笙:从服装到道具。看剧本阶段,他们一直在看纪录片《激荡三十年》,有好多老画面,可能有帮助,加上服装、道具这些细节,演员慢慢地融入。
南都:选择王凯、杨烁、董子健分别饰演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能不能点评一下他们的表演?
孔笙:宋运辉文弱一些,书生气质,和王凯挺像的;雷东宝是粗汉,和杨烁很接近;小个体户是个小个子,董子建特别适合。他们不光是外形接近,气质也接近,而且他们首先是好演员,这是我们看重的。杨烁和王凯,我们在造型上想给他们做得“不像明星”,破坏他们的“帅”,包括给王凯设计老式带框眼镜,真的就想破坏一下他的形象。
侯鸿亮:导演嫌他长得太好看了,哈哈!
孔笙:真实性更重要。40多集的戏,不能光被演员吸引,还要看人物和故事,要慢慢觉得王凯就是宋运辉、杨烁就是雷东宝。我觉得杨烁出门不会再有人喊他“小包总”了,要喊“东宝书记”了。
南都:女主角为什么选童瑶?
孔笙:形象上我们是很认可的。我们选了很多演员,选童瑶,一是外形合适,一是有实力,还有态度。她光人物小传就写了很多,这么认真对待角色,这点我们挺看重。她的完成度也很好。我相信看完整部剧,你们会很喜欢童瑶这个人物,“姐姐”这个人物非常好。
南都:三位男主的设置阳刚味满满,爱情线似乎稍弱?
孔笙:改革开放40年,生活和爱情都是其中的一部分,雷东宝和姐姐的爱情挺有意思,虽然比重不是很高,但是很重要。
南都:原著小说犹如一部父辈的“青春文学”,讲述的是老一辈的峥嵘岁月。如何让这样的作品吸引当下的年轻观众?它与年轻人怎样进行情感连接?
孔笙:我们先把年轻人的爸爸妈妈吸引过来,他们再把孩子拉到身边说:“你们看看当年爸爸妈妈是怎么过来的!”尊重原著气质,不用有意迎合。
南都:怎样在大格局和触动人心之间做好平衡?
孔笙:我们真诚对待那个年代。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是我们经历过的,我刚刚工作时工资21块,到今天的变化,有感触、有感动。你带着真诚的态度做这件事,应该能打动人。虽然是献礼剧,但我们努力做得更好看、更真诚。
南都:对于收视,有没有过担心?
侯鸿亮:我们的强项是口碑。《大江大河》应该没有问题,我相信会有好成绩。真的希望年轻人能够喜欢,也希望在网络上有比较好的点击量。
孔笙:现在网络上古装戏多一些,看《大江大河》会有另外一种新鲜感。
侯鸿亮:我觉得观众群体慢慢在缩小,原因还是没有真正好看的剧,年轻人都喜欢看偶像剧吗?不见得。他们只是对看剧的要求比较高,因为他们被美剧、英剧、日剧、韩剧熏陶过,希望我们的影视制作水准相应地提高,他们觉得智商被尊重了。
南都:你们觉得年轻人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
孔笙:不用动脑子、看着玩的东西他们可能更喜欢,但我们不能全都生产这样的东西。
侯鸿亮:现在的文艺一定是百花齐放的。在任何一个专业、一个类型,只要把戏做到最好,受众就会多起来。
南都:从《北平无战事》到《大江大河》再到之后的《孤城闭》,你们都选择了王凯,为什么?
侯鸿亮:就是了解。正午阳光选择演员,就是“人好、戏好”这两个条件。
出演《大江大河》男一号宋运辉,是王凯与制片人侯鸿亮、导演孔笙的又一次合作。
剧集开播前,南都记者对王凯进行了专访。
王凯:“宋运辉”这个角色的意义
在于告诉我们,父辈多么不易
南方都市报:你和宋运辉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王凯:宋运辉是最底层的农村青年,通过奋斗,一步步实现理想,跟我的经历有相似的地方,我也曾为了理想,像没心没肺的傻子一样闯荡,也不知道能不能实现梦想,但就这么一路走过来了。宋运辉一路受到很多贵人的提携和教导,和我的经历也有很多契合点。
南都:为了实现梦想,你当年做了哪些“很傻”的事?
王凯:我为了一个不知道能不能实现的所谓梦想,放弃了很稳定的工作,当了演员。就是凭着一股傻劲儿。
南都:贴近角色、贴近时代感,你做了哪些准备?
王凯:眼镜、发型、服装都是其他各个部门老师准备的。1977、1978年正好是我们父母年轻的时候,我问他们年轻时是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心理,经历过什么,他们的感情生活、爱情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会问很多。我通过父母说这些时眼里的光,揣摩他们年轻时的状态,我要找的就是那种人物的感觉。其次,我会看他们那会儿的合影,黑白照片,特别精神,朝气蓬勃,这些都对我的创作有很大帮助。
1977、1978年
正好是我们父母年轻的时候,
我问他们年轻时是什么样的生活、
什么样的心理,经历过什么,
他们的感情生活、爱情生活是什么样的。
我通过父母说这些时眼里的光、
揣摩他们年轻时的状态,
我要找的就是那种人物的感觉。
南都:孔导说,你们有过一段“拍这部剧会让你掉粉”的讨论?
王凯:孔导一上来就说“这个戏你要考虑清楚,可能会掉粉!”我说考虑这个干吗?!我说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播出后我应该会涨粉。
南都: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是什么?
王凯:我们要去到钢铁厂特别高的地方,那个地方很危险,现场工作人员说最多只能上去14个人。最前面领路的人身上要带毒气探测仪,一旦有毒气体泄露就会报警,报警后我们要赶紧撤退。下来后我们说,这14个人是过命之交。
还有一场是戏中姐姐去世的戏。宋运辉回家,看到姐姐的尸体。这场戏我拍了6遍,有远景、近景、中景,每一遍都是全身心投入,撕心裂肺地怒吼,极度悲伤。每演完一条,整个人都空了,等于身体被掏空了6遍……那天收工挺早的,按道理可以出去吃个饭,但我完全没心情,整个人都陷入了失落和空虚。
南都:有什么比较难处理的细节?
王凯:困难很多,都是在现场一步步磨出来。这个角色,是我的接演的角色里年龄跨度比较大的。18岁的少年感如何呈现?我该怎么做?导演说那会儿的人纯朴、纯粹、简单,你抛弃私心杂念,把内心放干净,自然而然地就有有清澈感和少年感。相由心生,心里没有复杂的东西,外在就会放松。
18岁的少年感如何呈现?
我该怎么做?
导演说那会儿的人纯朴、纯粹、简单,
你抛弃私心杂念,把内心放干净,
自然而然地就有有清澈感和少年感。
南都:宋运辉这个角色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王凯:这部戏、这个角色的意义在于告诉我、告诉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他们的父辈是怎么走过来的,有多么不容易,今天大家能够享受当下这么美好的生活,都是父辈们拼搏出来的。这个意义非常大。
南都:与孔笙导演、侯鸿亮制片多次合作,是不是有了深厚的信任?
王凯:我们彼此信任,我信任整个团队,导演和团队也很信任我,很放心把这个角色交给我。这么多年来,他们就像我的导师,生活中也像朋友一样,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很大。人生有这样的导师、朋友,太难得!我尽最大努力完成这部戏,最终还是要交给市场和观众检验,观众喜欢才是最重要的。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报道
撰文:南都记者 蔡丽怡 发自上海
编辑:汤颢 美编:严丽萍
微信编辑:邹颖诗
* 公众号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新青年剧乐部(tvbbclub);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张柏芝真的生了第三胎!“小王子”已满月,她晒了张四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