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听着!“等你回来,把我们吃穷!”
【南都N视频 | 最美逆行者笑脸闪耀广东21个地市】视频:李孟麟 张嘉培 马强 编辑:陈蓓蕾
这段时间
南都特派记者钟锐钧
依旧在武汉继续记录
广东赴鄂医疗队员们
今天让我们再请来
他们其中的23位
好好看看他们
摘下口罩后的脸庞
01
林静璇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出生年:1991
太高清了!有点不忍直视,就沧桑啊,压出了好多痕。真是笑中带点疲惫,又有点驼背。因为我是骨科的,所以我会比较注意这一方面。 我来到这里最不习惯的,比较难克服的一个点,就是穿防护服的时候,一抬头额头就容易暴露,或者脖子也容易暴露,所以必须将就着防护服,弓着身子。所以会看到很多医护人员都是弯腰驼背的状态,长时间低头操作其实对颈椎很不利,是违背正常生理曲线的,对我们平时工作外也会增加一些健康隐患。
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后感到很闷,透不过气。第二次我以为已经适应了,但我当天护目镜用消毒液浸泡过,很刺眼,被熏到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又不能流下来,只能仰头,仰头又怕暴露,所以第二天我是最难过的。回来睡到半夜,眼睛又被辣痛得醒了,就是躺在床上默默流泪。现在我就会滴一点眼药水,就好多了。
身体上的改变?我的腹肌不见了,这点让我很惆怅(笑)。真的!这点让我伤心了很久,哈哈哈哈哈哈!作为一个外科的人,要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很诧异,为什么作为一个外科的人要派我过来,可能是因为我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吧!我有参加半程马拉松,工作之余我都坚持跑步,在这边我最不适应的是没时间锻炼。心理上也是有些变化,来之前我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就是客死他乡,哈哈哈哈哈。我想着,把最坏的打算做了,事情发展成什么样子,都是一个好的结果。
我到现在也没有让我爸妈知道,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理解我这个行为,但我很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对于这种疾病的知识,我怎么解释都没用,他们更倾向于相信周边的人,我告诉他们我来了只会增加他们的焦虑。他们的焦虑情绪会对我在前方很不利。
02
杜杨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出生年:1988
怎么见牙不见眼呢?哈哈哈哈!笑容其实就是一种释放,我们平时也经常上夜班,早晨五六点是最累的,就过去了,下班的时候八点,是个兴奋期,我一直回来到十二点都没睡着! 我觉得工作对我来说,难度和压力都是可以适应的。我和李杰比较“老”了,所以一进入工作的时候他会负责大局,我就负责重症病人。我基本上习惯把重病人抓在手里,让其他老师把轻病人看住。我其实做习惯了重症,我希望病人的一切病情都在我掌握之内,心里有数,这样我比较有安全感。所以一接班我就会巡视病人,知道我今天重点是哪几个,这样可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在广州我在ICU工作,这里是在病房,所以我感觉我们怀揣一身技能,在这里可以施展的空间并不多。汉口医院的条件限制了大家,大家也在不断地改善吧,已经比之前好很多了。但由于医疗设备,硬件条件还有一些达不到的,我也为很多病人感到惋惜。面对这样一场大的灾难,真的很可惜。
我是湖北人,年前我就一直被这件事情压在心里,大年三十早上10点报名,先是报名感染病房,想都没想就报名了。过了两个小时,说是要重新报名去武汉,我真的一点都没犹豫。当时我还没我两个小孩和我老公讲。当时我在河源,下午两点得知晚上8点要在省人民医院集合,我就和家里说了,大家都很支持我,觉得这就是我应该做的。然后我老公就直接开车送我回广州,回到已经是晚上7点半了,直接回家拿了行李就去医院了。我来这里之后我才告诉我妈,她也很支持。我妈妈是个老党员,她流着泪和我说:“现在国家遇到这样的灾难也没办法,你不是我一个人的女儿,你有这样的能力,你就是国家的儿女。”我被我妈感动死了。我的后方没有让我在前面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03
黎诗欣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出生年:1991
我家人很支持我啊!我是独女,我妈妈和外婆都是护士。我家里很神奇,我开始是报名隔离病房的,也做了一些心理准备。我和爸妈说,现在这个疫情,医院要建隔离病房……我还没说完,我妈就说:“你想干什么就去吧!”没多久后我就接到护长电话:“黎诗欣你要去武汉!”我心里砰砰地跳,护长在电话里喊:“黎诗欣你呼吸啊!”(笑)那种状况之下,我都没想过要说“不”,因为我还安慰我护长说,隔离病房和武汉没差啊,一样的。
年夜饭的时候,我还让我爸不要告诉爷爷奶奶,结果第二天电视播出来了,爷爷奶奶给我发视频说:“你简直就是我们黎家的骄傲!”外公说:“太棒了!你这个决定做得太棒了,我们都为你骄傲!你就应该这样去做!”我外公就是这样的人,往年的春节他都会让我申请上班:“你要让那些家不在广州的同事能够回家。”他是这种人来的!
04
刘芳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出生年:1983
我们在这里一切安好,大家不用挂念。我有个娃,他知道我来武汉了。我妈当时看到我在整理东西,我想好了自己要来(武汉),但我没有跟她说。因为妈妈一直陪在我身边,我不想让她担心。我家的人现在情绪都还比较稳定,因为在这边所有的一切我只字未提,我只是告诉他们,还可以,我们是有团队的,有哥哥姐姐叔叔阿姨陪伴,别的我都没透露。作为女儿,父母一直陪伴我成长,我是第一次离开他们,坚持我自己喜欢的事业,他们都很理解,所以我更不想他们体会到我这种心情。大家想象中护士穿上燕尾服的时候真的很漂亮,我们这次出征的衣服也是自己设计的,我很开心小伙伴穿着最美的工作服来展示我们的风采。其实认不认识我们这张脸真的不重要,我们来过了。小伙伴们真的很能干!
05
冯学峰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出生年:1988
太丑了,太丑了,哈哈哈哈。你看额头啊都是印子,眼睛那里本身一个护目镜就够痛,还加一副眼镜,就更痛了。 其实工作量嘛我都可以承受,但在防护服里工作量就成倍上涨,习惯了就好了。每次上班我都负责重症病人那边,本来我们在科室上班也是比较重病人,习惯了这个强度,所以每次我都抢着去接重病人。现在熟悉了以后每一班的条理性都可以,起码能保证每次上班都完成工作。有时候下班头好痛啊,缺氧状态,我都想拿个氧气机来吸一下了!哈哈哈哈!
我小孩四岁半了,我太太也是护士,已经上班了。孩子在白云区,医院在海珠区,平时上班我就很想家了,因为每周也就回去一两天。现在隔更远了,别说一两星期,现在都还回不去。虽然太太上班也有休息,但她也不敢回去,怕感染家里,就住医院那边了。我家里是有监护视频的,但我现在都不敢看,因为孩子看到了就会知道我在,就要找我聊天,我一想到我好久都没回,就不敢聊下去了。只有在他半夜睡着的时候我才会偷偷瞄一下记录。
06
冯程程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出生年:1989
我希望父母能够保护自己,保重身体,不要外出。出来的时候,爸爸有一点点异议,但我妈妈是全力支持的。大年三十的时候我都已经在湖南老家了,接到护长电话的时候,我妈正在亲戚家厨房忙着,她连围裙都没脱和我回家收拾行李,然后送到到高铁站。我是当天下午六点五十多抵达的广州,匆匆忙忙在护长家吃了个便饭就集合了。
07
徐木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出生年:1988
我觉得我已经很放心家里了,我本来在来武汉之前也要去医院的临时病区工作,我妈就和我说:“要是你愿意把孩子放家里你就放心交给我们照顾吧。”医院要组织人来武汉的时候我妈又说:“你放心去工作,我们会把孩子照顾得很好。”我的心就落地了。因为我的孩子一直没离开过我,我就最担心孩子,但我妈的话让我感到非常放心。
08
李君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出生年:1968
我们也习惯了,我一直在ICU工作,见惯了生死,除了生死,其他都不重要了。我和妈妈视频的时候,她都很淡定,没有表现出很紧张。我什么时候会觉得难过呢,就是同事发微信问候我的时候。
09
张琼玲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出生年:1983
关于家里……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我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10
汪志刚单位:暨大附属第一医院出生年:1972
唉,沧桑,很沧桑。
穿着防护服嘛,我在03年SARS的时候就穿过了。这个东西穿了时间太长,人会受不了,但也有一些技巧,比如脸部防护好一点,贴一点东西,会轻松一些。其他的话,闷还是有的,但为了保护自己,也没办法,所以我们工作时间不会特别长,六个小时。
我家里有两个女儿,因为工作平常就关照得比较少,出来了就更没时间了,现在是太太和我姐姐在家里照料。前阵子广东省各级机构也有一些支援后方的活动,做得不错。希望以后回去可以多陪陪家里。现在的社会工作压力也不少,很难兼顾工作和孩子,我要提醒自己,多给点时间家人。
11
张建恒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年:1980
这就是我的工作,要保护好自己。这个头发就是来了之后剃的,因为这样比较方便,而且容易清洁,污染机会更低。我们女生也剪短了头发。 这个防护服很闷很热!其实六小时就还好,如果再长的话大小便就很麻烦了。我是每天都穿着纸尿裤上班的,以防万一,虽然到现在都还没用过。我在工作前一小时就不喝水,然而有一次我差点就没忍住,等换班的时候马上就去了厕所。我的压痕其实不算多,其他人更厉害。我们来了快一个月了,但我很开心,看到我们的病区病人死亡率低了。通过我们的努力,病区的条件改善了不少,很多病人得到了适当的处理。我们的工作就是不能让生命流走,只要有办法,我们就尽力。我是呼吸内科的医生,专门做无创通气,以现在汉口医院的条件,我们可以一定程度上能为病人的治疗和转运创造条件。我们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个螺丝钉,你去到哪里都要想办法做到最好。
我来之前,我和父母说了。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都是国家公费的,国家培养了我,这就是我报效国家的时候。我的父母非常支持,我是家里的独子,他们就让我注意防护。我就是这个专业的,责无旁贷。大年三十的中午我接到电话,说武汉可能需要我,我没有犹豫,马上答应了。但当时不确定什么时候出发,我就决定回佛山的父母家里吃团年饭。在回佛山的地铁里我就接到通知了,说当晚就走,回到家里我就和父母说了这个安排,我妈给我煮了个面,吃完我就回家收拾东西了,没有吃团年饭。非典的时候我还在读书,我非常敬佩当年的医务人员,现在是我上的时候了。
12
陈茗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出生年:1984
好丑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因为口罩捂住了,所以嘴角有点毛囊炎。
防护服?又闷又热,动弹不得,小心翼翼。护士在病房走动更多,就四个小时,我们六个小时,不过再多也不行了,防护服的性能就没那么好了。我们一般早上就查房,开医嘱,下午就写病历,如果有重病号的话就要再去看,看生命体征,是否有什么需要处理的。晚上上夜班我们还可能要收病人,处理一些医患沟通,到十点多的时候病人都睡觉了,我们就留守,处理突发情况。晚上的突发情况较多,气促什么的容易发生,凌晨的时候也是。
现在的43床和45床还有46床我相处得比较多,一开始都比较严重。我看她们的情况,我都有一定的把握。我相处的时候很多时候要给病人予鼓励,告诉他我们可以给你搞好,能把人搞回来。这三个病人都是女性,气促,但都相对安静,配合度很好。我就让她们好好吸氧,对症支持,现在这三个病人都已经熬过最关键的阶段,开始好转。有些病人过程中会紧张,有些人会有濒临死亡的感觉,就慌了,耗氧量一增加,基本上就回不来了。
我们的交流,也叫“话疗”,主要是给病人和家属自信,心理上有信心基本上就容易救了。我不会因为病人是关系户,就不敢说话,我会让病人听话,好好吸氧,没事就睡觉,不要消耗,好好养着。有些关于病情的话我会跟家属沟通,有些话如果和病人说会把人吓跑的。
45床我接班的那晚,护士和我说,病人没尿了。一般病人没尿,就有可能是死亡的前兆了。我分析了她的情况,发觉她用了呼吸机后,补液不够,也没吃什么东西。有护士问要不要推一个速尿(一种利尿剂),我否决了。我告诉她,认为这是肾前性少尿,需要补蛋白和液体。为了佐证,我做了一个尿常规,并且也有几个指标是支持这个判断的。如果这时候还排尿,病人会缺水,就更危险了。我比较注意细节,我留意到病人的血氧含量低,然后我静静在她床边,听见氧气面罩漏气的声音,于是我轻轻把面罩戴紧,氧含量就上来了……这些好转的病人,都有一个特点:安静,不烦躁。有医生和家人的支持,是可以救回来的。
我觉得我家里人都很大条啊,他们知道我上前线,都没说什么。重庆人的性格嘛,直来直去的。我爸妈心态也很年轻,我们每天都聊天,他们听得进我说的话,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
13
马晓军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出生年:1975
战场上的就是这个形象,这就是浴火奋战应该有的形象。作为男人,沧桑正是美好!最燃时刻,哈哈哈哈哈! 防护服是截然不同的感觉,这是另一个高压环境下的工作,和平常完全不一样,是一种战时状态,能调集人体全部潜能。作为感控的医生,除了看病人基本上一样之外,更多的是要注意周边,留意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把传染相关的途径阻断,要不断想这些东西。比如一个病人,有没有可能将病毒传给别人,是通过什么途径?气溶胶还是呼吸?
我的小朋友挺大的了,都有六十多斤了!哈哈哈哈哈!11岁了,女儿。对他们,千言万语,无法开口。从来没有离开这么长的时间,作为父亲当然是想念,担心他们的平安。她还需要我们的关怀才能成长。他们离不开我们,国家也离不开我们,怎么办?那当然是听国家号召了。
14
黄俊伟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出生年:1979
该多丑有多丑(笑)!鼻梁压得很明显,因为这里刚好是口罩的金属条,要压得紧才能保证不漏气,所以这里压迫得最厉害,加上护目镜,所以就压破了。 戴着一身装备,你的视野和平常是完全不一样的,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护目镜就蒙了,你都完全没办法看清楚字,没办法进行本来很简单的书写工作或者操作,你可能得花很长时间去适应才能开展工作。出来的时候最大感受就是尿憋得不行了,最早进去的时候我备了纸尿裤,两次纸尿裤,但最后都是憋着出来的,就怕这个期间会有情况。因为有时候上班前你要吃饭,没办法不喝水,就会很纠结。你只能尽量减少你的水分,但你吃饭后那个班就没办法了。
我妻子怀孕九个月了,对他们来说我是对不起的,这时候我应该在她身边,这时候是老婆最辛苦的时候。但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这个行业,我们能做的,我们的职责所在。所有的医务人员,中国的医护人员冲在一线,大家都很积极主动参加抗疫工作,也是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说大一点吧,舍小家为大家,但你不把这个形势控制好,小家也会受威胁。不论医疗,其他行业也是,现在全国人民都是众志成城,包括我们驻地的后勤人员,这么多热心的市民,这些举动都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15
谢佳星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年:1977
家里还好,父母也还好,他们也没想那么多,知道我的工作,担心肯定是有的,但也不会让我不要来。这个没什么好犹豫的,因为知道这个东西很有可能会发生,心里早就有准备,没什么特别的。你知道,我们这一行的,SARS的时候我就实习,后面见过禽流感,见过H7N9……都知道病毒很厉害,心理有准备,早在12月底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事要来。我查了一下我的京东记录,12月31日就买了口罩,来之前我怕这边口罩不够,就全放行李包里了。那时候N95都还没涨价,那时候没人想到啊……我们当时几个同事看到新闻,就互相看了一眼:哦,这东西又来了。我们不会怀疑这是不是真的,我们不会说这个可能性不大,我们的想法就是,病毒会来,它很厉害。
16
蒋洁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出生年:1993
嗯,很美!我只想说美(笑)!有一种战场重生的感觉,我喜欢这种感觉。我的压痕反弹(消失)得很快!真的!有几次压得很深,特别疼,然后过两天就弹回来了。 感觉防护服有点闷,憋气,但慢慢的就适应了,就没什么感觉,跟平时一样。因为我们感染科也有收阳性病例啊,我们也护理过,穿过防护服了。所以在这边上战场来说,不会有大起大伏,算是有一点经验嘛。我是做好完全准备的,所以一开始看到这个环境也没有很慌张,就是很平稳地接受了。父母一开始就知道我们医院在收新冠肺炎的病人,在新闻也看到了人数在新增,他们在还没有来之前就和我说,如果有需要,他们很支持我来支援。我爸给我打电话,让我好好防护,往前走,我们都是你的坚强后盾。
17
陈祖辉单位:暨大附属第一医院出生年:1973
自己看自己看多了,没什么感觉。到这个年纪,人到中年时,半个出家人,没什么感觉(笑)。之所以还戴着口罩,因为那时候我还在工作。(陈祖辉是院感专家,清洁区的卫生都是他们几个院感专家在负责)
在洁净区,我穿着隔离衣,就是一级防护,除非要需要,我才会穿到三级进入病区。院感的工作,很全,很细,我们更多的是防护工作人员本身。虽然在病区里面的工作也很重要,但现在把病区理顺之后,更多的工作就放在了防护自己人身上,他们不能倒,倒了就无法救治病人了。在队伍开进病区前,我们就要对病区进行风险的排查和识别,就像侦察兵一样。在中间的过程中我们就像个监考官,你这个衣服有没有穿对,鞋套有没有漏掉,任何没有做到位的地方……除了对大的分区布局进行把控,还有很多小的事情,包括环境卫生的清洁,都是我们在做,就是大包大揽了。在初期,小到口罩包装纸,大到三级防护脱下来的装备,都是我们在处理。我们要把身段下沉,做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这就是目前的状态。其实几个院感的医生都非常有经验,无论在教学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是,我们只是把所有经验的一小部分的经验拿出来而已,就是最基础的活儿。在病区里面,我们对功能规划做识别,排查风险。医护办公室,病房,治疗师,污洗间……这些地方功能不同,物理环境要求也不一样,我们就要进行识别,发现风险就要采取手段去排查。目前我们不需要每天进入病区,但缓冲区和更衣区这种地方,每一个班次都有院感的人在,对细节进行纠正。
这边一切都好,等我们大部队一起凯旋,我觉得这个就在不远的将来。
18
潘顺文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出生年:1981
比较沧桑,比较丑……我比较在意细节,也许是处女座的追求比较完美(笑)。 我是检验科医生(医学检验科主管技师)。我们白天就是去协助汉口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下午主要是物资分配,入库出库,也要帮助一下洗消一类的院感工作,因为这边没工人,医院也不具备开展核酸检测的资质,所以几位检验专家都在帮助医院的洗消工作。防护服穿起来就是为了保护自己,虽然穿起来比较笨重,但是在这里没有办法,必须要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别人。这里的工作量比起广州不算大,但累很多,第一个是体力,第二是精神压力……时刻不知道哪一天自己会感染。现在也有点习惯了,可以说找到了规则,没有像刚开始那么紧张,心态平淡了,就没那么恐怖。
亏欠家里太多了(含泪),特别是小孩,每次都答应带他们出去,一次都没有……女儿9岁,儿子5岁,我太太是新生儿科的护士长,一直在广州的一线工作。现在家里四个人,在四个地方,一个是爷爷奶奶带,一个是跟着弟媳……大年三十那天我在值班,一下班我就听到要来,还没来得及和太太商量就报名了。临走的时候太太帮我收拾行李,联系亲戚连夜接走了孩子。女儿给我写了一封信,我看一次哭一次……感觉学医就是辛苦……回去就好好陪着家人吧。
19
熊敏龙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出生年:1988
这是我吗?哈哈哈哈哈!很帅!这个口罩上面有个铁丝,铁丝下一个海绵,出汗后就会融化,就变色粘到了皮肤上。 带着这种口罩穿防护服,前期完全不适应。有一天上午上8到12的班,特别忙(在ICU),然后整个身上全湿了,两小时后我觉得很凉快,出来之前我以为都快干了,结果还是湿透的。这种口罩(3M N95 1860)就会压得特别紧,幸好中间的凸起让呼吸起来还好一点,否则透不过气,做操作也特别困难。男生和女生工作起来其实是一样的,如果说区别的话男生比较适合做ICU,因为我就是做了8年ICU,一是强度高,二是压力比较大,男生抗压能力会强一些。现在我感觉慢慢适应了一些,一开始进去的时候肯定是比较恐惧,特别是面对全是重症的病人,我还是ICU,经常面对抢救,按压那些情况。因为我们以前上班的时候,抢救都是家常便饭,比如除颤,按压……在这里看到病人快不行了,我第一反应也是要去抢救他。如果抢救不过来,病人就这样死去了,会觉得很惋惜。
我和老婆每天都视频,她也是护士,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她是支持我来的,但很舍不得,因为她怀孕了,现在是31周。我的想法就是尽量能够回去看到孩子出来,她特别担心我来不及回去。我的父母心比较大,说既然来了就好好干,坚持到最后。
20
周宇麒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出生年:1970
觉得我很残,哈哈哈哈哈哈,很残的样子,一般这种情况是绝对不会出镜的! 我是呼吸科的医师,这里的患者需要我们。汉口医院的工作环境的确是受限,我们都在三甲医院工作,这里的环境的确不太理想。但在院感老师和大家的努力下,营造出一个相对好的环境。我们的患者太需要医生,太需要治疗了。很多病人出院的时候欢天喜地,因为他们来的时候看到很多病人毫无希望地过世了,自己是非常害怕的,所以能出院,他们对我们很感激。
防护服又闷又热,而且很不方便,我们以前最多戴口罩,想喝水上厕所都很方便,但穿上防护服就不可能。因为防护服是有限物资,我们不想浪费,所以我们一个班就用一件,真的舍不得。防护服本身就不透气,动一动就出汗,眼镜面屏全是水汽,我们还要工作:查房,开医嘱,甚至抢救……但是似乎穿上防护服以后,个人觉得有一种仪式感,似乎进入到一种状态,忘记了要喝水吃东西上厕所的感觉,全身心投入到救治工作,对患者的无助也有感同身受。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尽量多帮助病人一点,多安慰一点,就是这个想法。我在17年前经历过SARS,在SARS的ICU里,那时候的条件是不行的。当时中山三院很厉害的,出租车司机都不愿意去岗顶,哈哈哈哈哈怕传染!当时我们在ICU,就戴着纱布口罩,穿用布做的防护服,什么N95啊都没听说过哈哈哈哈哈!
我有个女儿,今年读大学了。因为我们来自广东广州,广东说是后方,但其实也是前方,也有很多确诊和疑似病例。希望他们在家里都好好保重,我在武汉一切都好,请不要太挂念。有我们政府和医务人员的努力下,一定会战胜疫情凯旋而归的。
21
王凯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出生年月:1989年
我看着照片觉得还是挺累的。我发给家里看,他们都觉得好心疼,因为压痕好明显。我自己倒没有太多感觉,基本上每天都是这样子了。现在贴了敷料,也没怎么好,毕竟是在伤口上继续受压。我来了快一个月了,这个伤口一直没好。
我对防护服的体验可能更多还是鼻子,因为我每次戴口罩,伤口就感觉到痛了,特别戴护目镜之后,越来越痛。每次都是忍着。现在我贴了水胶体敷料,每次拿下眼镜敷料都压扁了,我鼻梁这里比较高,所以都是压着骨头。其实我的颧骨也伤了,但相比起鼻子,就没那么明显。
上厕所什么的都还能忍,年轻嘛,顶得住。最辛苦的一次是上了一个小时班,想上厕所,我忍了5个小时,很痛苦。有人说用纸尿裤,我觉得不太方便,只能少喝水。但你还是会口渴,因为用嘴呼吸,没多久就口干了。加上出汗,如果你之前喝水不够,后面就会容易脱水。一般来说也喝水,但要把握好。每一次也是忍。
我出来的时候,父母告诉我要注意安全。他们之前就和我们一样,以为很快就结束了。后面他们就变得非常非常担心了,让我注意安全。我有时也会把这边写的日记和报道发给他们,让他们了解情况。
现在来一个月了,各方面也熟悉了。感谢家里支持我出来,如果没有,我是不可能出来的。大年三十,都要吃团年饭了。我告诉父母,他们说没问题的。我从小比较独立,父母的思想觉悟没那么高,但他们都相信我。
我是ICU的,这时候肯定是要来的,没得说。我的情况还不一样,别人是通知下来才报名,我是还没通知就和主任说,我要来。因为我看到上海已经派人,广州这边肯定会派的。科里的人,有的有家庭,有的有孩子,我还年轻,没结婚,负担没那么重,我觉得要做点什么。如果大家都不去,你的家人怎么办?如果每个人都躲在后面,最后还是会波及到家人的。
22
罗少华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出生年月:1974年
如释重负,因为穿防护服工作真的挺难受……这脸上压痕,叫压力性损伤,以前都是长期卧床病人才有的,我开始以为这东西只会长在屁股上,没想到还能长在脸上!
穿着防护服工作,人会有点不清醒。我的鼻子本身就有过敏性鼻炎,经常鼻塞流涕,要用口呼吸。一个月过去了,心态和情绪上是有变化的。一开始有点不适应,说实话,有点恐惧。你对这个病不了解,传染性很强,老是要回忆是不是有什么环节做错了。过了两个星期就慢慢熟了,觉得没那么可怕,做事情也可以放松一些。我想这个心态很多人都会经历过,一开始好多人都没底,现在就很平常心了。
我有两个女儿,大的十岁,小的五岁。家里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让他们耐心一点,等我们回去。特别是小女儿,她不懂,老说:“哎呀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你坐飞机回来哦!”我说:“飞机一个人坐不了的,我走路回来吧!”“哎呀你走不了的,你一定要坐飞机!”哈哈哈哈哈!她也知道太远了。
现在的武汉,车比人还多。
我太太比我更支持我来武汉,她是党员。她说,你是个呼吸科医生,这个时候你肯定要去的。我是三点钟接到电话,开始说第二天走,结果晚上就走,所以很匆忙,当时我年饭都不知道吃了什么!
23
郑爽欢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出生年:1989
第一感觉……下班好开心,哈哈哈哈哈!我们今天这一组合作得不错,事情比较顺,所以下班很开心的。 在病房走的时候,我的汗滴滴答答地像下雨一样,回来之后内衣全都湿掉,裤子也都湿掉,太可怕了。现在我觉得,嗯,适应了。反正在这里工作,就是压力有点大,因为病人病情比较重,人数也比较多,另外也怕自己防护不到位的话被感染了,会想怎么办。就有这方面的担心。
我会做好防护然后平安回家。我和我老公在一起12年,结婚8年,今年是第一次没有一起过情人节。他也是护士,我们是同学。和他相比,我宁愿自己出来,因为他是家里的独子,我家里有姐姐弟弟,我可能性格乐观一点,我觉得我还可以!
百万网友点赞的广东驰援护士乐观爱笑
每天和丈夫视频释放压力
南都疫·痕线上展馆郑爽欢主页面。
网友给郑爽欢的留言。
郑爽欢的姐姐弟弟、公公婆婆等也来留言。“叫我二猪的,肯定是我姐姐或弟弟,因为我在家排行第二”,她告诉南都记者。
回想起当初决定来武汉时,大年三十中午收到通知,当晚就走。下午,郑爽欢把消息告诉爸妈:“我妈一开始有点被吓到了,我爸说那肯定要去,他们后来也都没什么意见”。
郑爽欢的画作。
郑爽欢的画作。
昨天,她8点到12点进医院病房值班。问起这天有什么特别的事,郑爽欢回答,她去挂针水时,57、58病床管床医生告知两床位患者核酸结果是阴性,患者听到非常开心,58床患难掩激动:“我们可以回家了!”
6床、7床患者是夫妻,他们问郑爽欢是不是来医院很久了。郑爽欢告诉他们自己除夕过来武汉,老夫妻俩直道“你们辛苦”。其中,老爷爷感慨“家里人不担心你们吗?”老奶奶搭话“肯定担心啦,都是家里的宝贝”。郑爽欢鼓励他们:“你们赶紧好起来,我们就能快点回家了。”
郑爽欢说,不论患者还是患者家属,如果能理解医护人员,他们就会开心,值班就比较放松。来武汉近一个月,身体状态是否可以?郑爽欢说,“目前还可以,因为适应能力比较强”。她说,同事之间相处比较好,压力不会太大,“在这的人肯定要乐观积极一些才行”。
获得如此多关注,郑爽欢想对关心她、关心一线医护人员的网友说:“可能武汉人民会感谢广东医疗队过来支援,但是我们同时也非常感谢他们。武汉人民包括病人及其家属非常友善,全国各地也很关注医护人员。真是人间有真情,有太多感觉难以描述,我们非常感恩。这一次疫情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医护人员是上前线的战士,战士需要后方的援助;后方的援助、鼓励到位,我们在前方就无所畏惧,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