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深夜见红,陌生人将孕妇紧急送产,这不是第一单了…… | 武汉日记
这个冬天,我们遇上了一个从未见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防疫是当下全国人民的重点。在封城之后,在重点疫情区的武汉人民过得怎样?
南方都市报官方微信将陆续推出“武汉日记”,通过武汉当地人的讲述看看他们过得怎样。
3月3日, 8:43,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一个新生命降临到非常时期的武汉:顺产,6斤4两,男孩。妈妈姓孙,爸爸姓曾,两人今年都是三十岁左右。在武汉刚刚安定下来的两位年轻人又要开启人生的另一种节奏,喜悦、忙碌,偶尔可能有点慌乱。独自留在武汉的曾先生和孙女士,没有长辈在身边,目前主要靠自己。
5个小时之前,他们正在办住院手续;8个小时前,他们还在自己家里。从江夏区的家中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路程约17公里,行车时间在30分钟左右。“封城”之下,交通不便对于待产孕妇来说,更是需要尽早考虑的难题。通过微信群的传播,夫妻俩得知有个志愿者团队“W大武汉紧急救援队”专门接送待产孕妇,于是提前进行联系。
孙女士预定的用车日期为3月10日。2日晚,突发紧急情况。朱伟是“W大武汉紧急救援队”的志愿者,他在3日凌晨收到反馈,孕妇孙女士见红,宫缩5分钟一次。凌晨零点30分,朱伟确认需要急送后,马上穿好防护装备,从汉阳区的家里开车出发。
凌晨1点多,志愿者朱伟开车到江夏接孕妇。
小区门口有工作人员值班。朱伟想要进去接,被拦了下来。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说,走到门口大概需要4分钟。1:24,孙女士和曾先生夫妻俩来到门口。朱伟上前接过两个行李箱,一路小跑先送到车上。他打开导航准备出发,返回岗亭,看到门口工作人员还在盘查夫妻俩的身份。朱伟有点着急:“孕妇都有点见红啦!”
新生儿小名叫小苹果
接近1:30,车辆终于行驶在前往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的路上。街道、隧道、高架桥,凌晨的武汉行驶车辆稀见。行程结束后,朱伟告诉南都记者,一路顺畅,只不过等红灯时心里是很焦急的。
接孕妇的车辆驶往医院途中。
志愿者顺利将孕妇送到医院。
曾先生是湖南人,孙女士是湖北人。过年前,曾先生有过出城回去过年的打算,考虑到妻子待产月份不小,就放弃了。“又紧张,又期待”,曾先生说,幸亏他们提早准备了产妇和婴儿的护理用品、衣服、奶粉等。凌晨2点多,医院告诉他们,孕妇有点破水。
曾先生和孙女士在湖南读大学时认识。谈恋爱那会儿,他们就想好了宝宝的小名:“我们都喜欢吃苹果,孩子小名就决定叫小苹果”。
到达医院后,志愿者帮入院的孕妇拿行李。
3:40,办理入院手续。在妇产科大楼7层,等待妻子入院的曾先生心怀期待,第一次当爸爸,知道孩子是这两天可能出生,但具体是什么时间无从知晓。他说,男孩女孩。
曾先生的期待很快变为现实。入院不久,凌晨4点多医院给孕妇打了催产素。曾先生告诉南都记者,早上8点多,“突如其来,一下就生了”,顺产,6斤4两,男孩。
“这个工作很熬人”
朱伟的私家车前后排用纸箱作了隔离防护,他称之为“硬核隔离”。接送的孕妇及陪护坐后排,前排就是司机。最开始参与志愿活动,朱伟开车接过医护人员、运送过各种物资。目前他除了接送孕妇,保证时间的情况下还会参与其他志愿工作。
朱伟车内的“硬核隔离”。
2月的一天,凌晨3点。睡梦中被铃声惊醒。朱伟坦言,当时自己有点慌。对方临时加了朱伟的微信,发来地址。从接到电话,起床穿衣服、穿防护服、戴帽子、戴口罩,到车库取车,再出发前往孕妇小区,朱伟的第一单任务用了38分钟:“我觉得很快了,定位准,路也顺畅”。行驶途中,朱伟和年轻夫妇简短聊了几句。孕妇突然喊疼,趁着等红绿灯的间隙,朱伟递给她随车带着的巧克力,希望能有安抚作用。当天送医后,该孕妇顺利生产。
“就像救火一样,不管火大火小,接到任务肯定第一时间出动。我既然把任务接了,就紧绷这根弦”,他这样评价所从事的志愿工作。
朱伟参与接送孕妇已经一个月左右。目前,他完成过七八个单。朱伟有两个小孩,年龄都还小。因为这个志愿工作,安全起见,他平时都是单独在一个房间睡觉。
“这个工作很熬人,容易让人神经衰弱”,朱伟总结,一天之中的任何时刻,比如晚上或者凌晨,只要接到电话,就必须立刻醒来。甚至在睡觉前,他会强迫自己检查一下手机的电量是否足够,看看手机是否被小孩玩成静音。
点个“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