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了上漖村,就等于失业,这就是没有外地人愿意入行的原因,基本都是本村人……幸好,我两个大侄子开始接班,他们是第六代,会传下去的。”黄剑挺的话中透出些许无奈,他是广州上漖龙舟厂的第五代传人。今年的端午节和往年不太一样,黄剑挺推掉了所有剩下的订单,厂子提前进入了停工期。怎么回事?【南都N视频】视频:董梓浩 任磊斌 实习生 伊凯文 杨文清 编辑:陈蓓蕾广州番禺的上漖村无疑是广州最出名的龙船制作之地——上漖龙舟厂原本就誉满省港澳,这几年更开始有江西、湖南等外省的客户发来订单。“造龙者”起源于清晚期的上漖村的黄弘。“我听长辈说,第一代的太爷(黄弘)开始做龙船,当时也做其他渔船。”第五代的黄剑挺目前是上漖龙舟厂——黄氏世家的负责人,是第四代大师傅黄善庆之子。黄善庆,是广州有龙舟文化的各个大村长老们的老熟人,很多现在还未退役的龙舟都出自他老人家双手,现在75岁高龄的他已经退休。
45岁正值盛年的黄剑挺接班家族生意已有10年。他讲述了自他懂事后“造龙者”家族生意的起落。“在一些历史时期,经济困难,很多老龙舟都被拆卸,木材他用;生活艰苦,端午划龙舟的传统也很难继续。听说过有些村子特意藏起龙舟,希望留住宝贝。因此,现在广州地区能有百年历史的龙舟只剩几艘。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开始重新有人划龙舟,家族的生意可以重新开始。需要做新船的人也越来越多,高峰的时候是80年代中期。但到了90年代又进入了低谷,那时候的年轻人开始花更多时间打工赚钱,更多参与其他运动,龙舟文化则显得有点土气。直到2000年后,尤其2010年左右开始又进入了兴旺阶段,越来越多年轻人重新喜欢玩龙舟。也就自然有越来越多的订单做新船,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虽然我正式入行的时间只有十年,但祖祖辈辈都在厂里做龙舟,从小也耳濡目染,深受龙舟文化的熏陶。一只龙船的制作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传统龙一般在龙舟中用于探亲应景,是广州涌面上最为常见的龙船之一,船身长度40米,可以搭载70余人。多以坤甸木作为原材料。坤甸木结构细致均匀,纹理多为斜行,硬度高耐腐蚀且不怕潮湿,浸于水中反而更加坚固。造船厂师傅会将其放置在造船厂对面的河涌中保存。高峰时期,河涌内藏有20条坤甸大木,因此当地人将这条河涌称之为“龙舟酒店”。黄剑挺表示:“做一只传统龙舟平均需要10立方米的坤甸木,只有更加精益求精的去制作,才不会浪费这些木材。或者说,这样才有钱赚”。一只传统龙需要8位造船老师傅同时动工,经过扎底骨、制脚旁、上大旁、扎彩盘及绞栓、钉龙根、造坐凳等十大工序,全程约需20天左右才能制作完成。黄剑挺是个“造龙者”,虽然自己不会去划龙舟,但是他熟识的许多龙舟扒仔都和他说“今年没有龙舟比赛是很失望的,只能在手机上看往年的比赛过过眼瘾。”虽然今年龙舟招景活动取消,新建造的龙舟也不多,但各个水乡村落的年轻人还是在端午前用旧船开始了夏练。在广州海珠区的小洲村,一位队员说道:“今年虽然没有比赛,但是还是会继续训练,训练是为了准备未来的比赛……我们喜欢划龙舟,有龙舟,有兄弟!”黄剑挺认为,“龙舟精神已经融入到新一代年轻村民的血液里了。”这些龙舟爱好者们虽然没得比赛参加,但是依然将划龙舟作为一项运动,一种精神。小洲瀛洲飞龙夜晚训练,虽然没有比赛,但是这些队员们会在闲暇时间训练。
对于龙船厂的未来,黄剑挺无奈地表示:“造龙船有很强的专一性,船厂只以造船身为主,船头、船尾、锣鼓、花帐及其他部件也都有各自专业的制造厂。”也是因为这种专一性,在龙船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就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了。再加上龙船行业分淡旺季,端午节过后船厂有3-5个月的停工期,其间船厂也无工可做。所以现在船厂的工人们都是接近五十岁的老师傅,年轻人们大多不太愿意到船厂做工。“做龙舟看上去也是做木匠,但和做家具不一样,技术应用面很窄,会做龙舟就只是会做龙舟。走出了上漖村就等于几乎失业,所以根本没有外地人会来村子里面做帮工,做学徒。”黄剑挺说。所幸,现在广州地区大力推广龙舟文化,让更多的孩子们了解龙舟,爱上扒龙舟。曾一度出现断层的龙舟文化,也因为运动乐趣和祖辈文化的加持而逐渐重新热络起来。黄润佳、黄力柱是黄剑挺的两个侄子,两个80后中生代,三年前先后回到龙舟厂里面来边学边做。成为“造龙者”的第六代传人。端午节前夕,原本是整个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全年里面最喧闹的日子之一,市民争相观景、观赛、吃龙舟饭。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各村早在月前就陆续公布取消“招景”的系列活动。龙舟活动大量减少,“造龙者”的生计也受到影响。黄剑挺说:“今年对于我们来说,是最轻松的一年,不像以前一到这个时候就忙得不得了,每天赶制一单又一单的龙船。”6月上旬,南都记者拍摄到龙舟厂正在制作龙船,刚搭建完龙骨,黄剑挺和几位师傅们正在加紧赶工。正在操作的这条龙船是来自广东江门新会的订单。6月16日,广州天河区珠村中约传统龙船队在上漖龙船制造厂举行骏水仪式。黄师傅一众人从早上六点多就开始为仪式做准备,上龙船鼓、插锦旗罗伞,用柚子叶洒水辟邪,寓意风调雨顺。由于今年新冠疫情情况特殊,仪式一切从简。祈福过后,待村民聚齐,鼓手铿锵有力地敲击着船鼓,村民们伴着鼓声喊口号,齐力将这条40米的传统龙推入水中,龙船于早上七点半准时入水。6月16日,珠村龙舟下水后,不是村民自己划回去,而是靠船舶拉回去。
“往年的端午前夕,各个村都会挖起河涌埋着的龙船,在水中浸泡那么久,难免会出现漏洞或者缺口,需要修补,但是今年大多数村里不起龙船,需要修补、翻新的船就没那么多了。”黄剑挺说。原材料的稀缺是龙船厂的第二个大问题。自2018年起,马来西亚禁止出口坤甸木,导致以坤甸木为原材料的龙舟制造厂原材料紧缺。面对这种情况,黄剑挺说,“如果真到了没有木材可用,我也没有办法,只能等待政策的开放,因为只有用坤甸木制作的龙舟才是最好的,可以用几十年。而且我也不敢用其他木材代替,其他木材用几年就不行了,不愿意拿客人去做试验品,宁愿不接单。追求品质一直是手工匠人的生存法则。”6月22日,江门新会的龙舟举行骏水仪式,和之前一样,一切从简,村民们聚齐一起将这条新龙船推入水中。新会的龙船交付后,当日,黄剑挺举行了简单的开工大吉仪式,因为佛山九江的三条龙船将准备开工。但制船厂在制作完这三条龙船后,库存的坤甸木就几乎全部用完,之后的坤甸木龙船订单都已经全部推掉。6月22日凌晨五点,新会龙船准备下水仪式,黄剑挺早早就来到了船厂。
视频/摄影:南都记者 董梓浩 实习生 伊凯文 杨文清*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