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没回来,农村空巢老人们今年的春节是这样的……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2021-03-12

又一年除夕至,全国各地年味正浓,重启后的河北石家庄也在逐渐恢复这座城市的活力。

在农村,因疫情而生的冷清还未全部消散。身处异地“就地过年”的孩子,让村里的“空巢”老人比往年更多。消失的鞭炮声,停办的集市,门框上减少的春联也令人感慨“年味儿不如从前”。

孩子不在家时,留守村里的父母如何过年?除夕前夜,南都记者跟石家庄村里的多位老人、孩子和社工聊了聊。

和家人吃一顿饭在这个特殊的春节显得格外珍贵。不少留守老人选择自己“凑合吃一顿”,也有子女请半天假驱车赶来只为和老人吃顿团圆饭后再当日返回,全程不过短短几个小时。更有人亲手做好“油食”挨家挨户送给和她一样的空巢老人。

为了增加年味儿,就在2月9日,石家庄清和社工专门为留守老人们准备了首届网络春晚。出乎组织者意料的是,一个半小时的春晚共刷了1000多条评论。“很多都是老人自己打字或者请家人参与评论得来的。”一位社工告诉记者。

志愿者送年食。荷花公益基金会供图

“每天都要打视频电话看看孙子孙女”
手持着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赵风龙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了平山县台头村的老家村口,隔天(2月11日)就是除夕了,当天(指2月10日)这里还有人站岗检查。

赵风龙在藁城区上班,也就是石家庄此轮疫情的“重灾区”。从藁城到老家仅一个小时的车程,但这是赵风龙时隔两个月后首次回家。

争取早点和老人们吃个团圆饭是他的一个心愿,为了今天宝贵的几个小时,他做好了充分准备:前一天去做了核酸检测,当天请了一下午假,而带给老人们的年货也已经收拾完毕。“媳妇儿给老爸老妈每人买了身衣服,买了点水果一类的年货。”他说,出发前他还特意打电话确认了高速能否通行。

只是,他只能在家待一会儿,相当于“放下东西就走”。赵风龙在家过不了夜,他明天还要继续上班,整个春节无休。而自己的女儿在石家庄上学,开学还要填表,要求学生在家隔离满十四天才可以,不能在老家多逗留。

“心里酸酸的呗。”谈到今年不能陪老人过年,他表示无奈。他在藁城区上班,平时主要开快递车,跑北京香河一带。往年一般是腊月24、25日就回家陪老人,来年初五或初六上班。

村里的人少了,年味也淡了。赵风龙是80后,对老家的年味有着一份情结。只是这次回来一看,“和以前比不上。”

他的母亲,66岁的刘书珍告诉南都记者,家里有两个孩子,除了赵风龙外还有个女儿,都在石家庄上班。

过年都准备些什么?她笑着说,也没什么特别活动,就是做一做好菜,大伙在一块儿吃顿饭。

赵风龙知道父母很想念孩子,这几天几乎每天都要打视频电话看看孙子孙女,和他们说说话。孙子孙女平时在外边上学,基本一个月能回来一次。

孩子不在家年夜饭“凑合着吃”
“在一块儿吃顿饭”在这个春节显得尤为珍贵。

家住屯头村的赵军海的这个愿望就没法实现。今年70岁的他今年要独自在家过年。往年在外地的两个闺女都会带着孩子回家团聚或者把他接过去过年,但今年他们被疫情分隔在两地。

这两天他从老年协会那儿领来了一副春联。得知他一人在家过年的消息后,老年协会还组织志愿者给他家里打扫了卫生,为他送去了饺子。年夜饭他觉得“没什么特殊的”,就弄了些馒头。

“凑合着吃”是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的回答。

“今年年味儿确实淡了。”石家庄暖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尹春苗告诉南都记者,从1月31日开始,暖阳社工发起了给空巢和孤寡老人送过年大礼包的活动。

接受采访时的尹春苗刚走完四个村,她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子女在外回不来,老人留守在家的情况挺多。”

尹春苗说,今年的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这些老人的孤单。疫情发生后,家家户户都自行隔离,村里几位90多岁的老人只有儿子或者儿媳在家伺候着。

前两天,当她和村里老年协会志愿者给一位90多岁的老人送去床上四件套的时候,老奶奶拉着尹春苗的手反复说:“你看我脏吗?你们嫌弃我吗?你们不嫌弃的话,多来看看我们老人。”

原来,疫情让人们出不了门,老人在家见的人更少了,加上听不太清说话,觉得好像别人都嫌弃自己,生怕自己90多了被嫌老嫌脏。她只好告诉老人说接下来还有几个活动,过两天再来陪她,老人这才松手。

以前像她们这样90多岁的老人,过年的时候家里边小辈们都会来给老人拜个年。“家里边亲戚应该是不断的,然而今年不行。”尹春苗说。

在她看来,变化最明显的还有农村置办年货的主战场——集市。

尹春苗说,以前大家过年期间会赶集买菜、相互祝福,现在村里不能摆摊,只能在村外摆,或者去远一点的镇上,但县政府也会把人们往回撵,不让摆摊,这就造成村里面尤其是老人们买东西不方便。再加上今年菜价也高,老人们没什么收入,花销和往年比小了不少。

她告诉南都记者,现在西葫芦、洋葱、西红柿相对便宜一点,一斤两三块钱左右,像豆角等其他蔬菜涨到了4块、5块多甚至七八块。而价位一高,菜也不好卖,村里的小贩很多都不做了。

这种情况下,过年要想吃点好的,就是村里杀猪去割点猪肉,猪肉也贵,便少割点,要么就不割肉买点鸡蛋做着吃。“我现在在村里边走,见到老人们都是说现在贵得买不起,家里边有白菜萝卜就先吃了。” 尹春苗说。不过,有些老人也在默默为春节做着准备,比如炸油食、做年糕、蒸馒头。

她还发现,今年农村除了再也没有鞭炮声外,贴春联的也少了很多。春联一般是村民去赶集才能买上,超市里也不多见,或者村里有谁手里边还有存货,会在村民群里发一下。有的村老年协会会给人们写对联,有的村民则说买不上春联,也就算了。

志愿者为村里老人写福字及对联。

将为孩子备好的“土特产”分给空巢老人
【南都N视频】南都记者 莫倩如 通讯员 宋贺 罗海星 尹春苗

不过,65岁的王吉祥老人这些日子却没闲着,她给村里的空巢老人们送去了自己做的“土特产”——油食。

王吉祥家住石家庄平山县大桥村,老伴原来是位老教师,他也帮着老年协会给村里老人写春联,本还打算帮着为村里老人理发,不过这几日把腰给扭了,只能先搁置。

他们的一对儿女都已在天津工作安家,往年这时候她和老伴已经在天津享受着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

今年接到儿子的过年邀请后,王吉祥早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家乡“土特产”,打算给孩子们带去,“油食”就是其中之一。

“油食”是当地过年“时兴”的传统食物,由棒子面(玉米面)、小麦面粉、水在油里炸制而成。王吉祥说,当地春节“都得吃这个”,在他们小时候,去串亲戚拜年,拿两个油食,两个馒头就已经是非常好的礼物。

不料,在他们打算出发时石家庄疫情暴发,村子被封,出行计划也只能作罢。

王吉祥是村里老年协会的志愿者,她和老伴商量,既然孩子们回不来这些东西也吃不上,不如分给村里没法自己做的老人一块儿吃。

像王吉祥这样,因疫情孩子回不了家的空巢老人,村里还有10来户。她将油食装好,挨家挨户给这些老人家里送去。发现不够后,她又和了面,跟志愿者一块儿再做了一些送过去。

腊月二十七是王吉祥老伴的生日,往年他们都是在天津一家人待在一块儿,做一桌满满的菜,孩子们会买来生日蛋糕,外孙、孙女们为他们唱歌。今年只剩她和老伴两人在家,她给老伴煮了一碗“长寿面”,外孙女在视频里为他们唱了一首生日快乐歌。

王吉祥家人。

谈起过年习俗,王吉祥说打算早上吃饺子,配上菜。“简单点过个年就算了。”她还准备邀请村里一位独自在家的70多岁的老人一起过年。

“等疫情好转后,肯定是先去天津看看小孩们,这是我最想(做)的事了。”王吉祥说。


社工进村送祝福“云春晚”添“年味儿”
实际上,村里的这些老人并不曾被忘记。

这些日子,为了给村里老人添上“年味儿”,石家庄多地的社工和老年协会给老人送去了各式祝福。

石家庄市桥西区清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杜芸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们链接了市区内的志愿者上门理发,送春联,还买了四件套组织老年协会的成员和志愿者上门打扫卫生,给老人们新年换新,还剪了一些窗花给老人家里贴上。

“没有了礼花爆竹,如果没有社工送去的春联,老人家里的门框都要光秃秃的。年轻人回不来,村里都是老人也没了活力。”杜芸说。

2月9日,他们还为清和服务区域的城市中老年人、农村困境、空巢老人举办了首届网络春晚,陪伴大家热热闹闹过春节。

这是他们今年第一次做网络春晚,活动发起后,不到一个星期收集了28个节目。

清和社工网络春晚部分节目截图。

“我们之前很忐忑,怕老人不会看,看的人少,时间短收不到节目。昨天我们都很激动,居民们积极性特别高。”杜芸说,当晚一个半小时的网络春晚,刷了1000多条评论,很多老人都打字、请家人帮忙在评论区发祝福语,参与互动。”

杜芸告诉记者,他们还引导灵寿县程家庄村的老年协会筛选了80岁以上高龄老人和今年因疫情孩子回不来的20户空巢老人家庭,在除夕当天,请老年协会的叔叔阿姨给这些老人家里送去饺子。

“目的就是让这些老人感受到关爱,邻里温情,让他们过一个温馨年和欢乐年。”杜芸说。

南方都市报(nddaily)报道
南都记者 吴单 王凡 莫倩如

*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大年初一做这事,太牛了!


零点,广州塔亮了!


刚刚,这群来自广州的“10后”,惊艳亮相春晚


国宝,回家!




南都新春福利连送九天

点击日期均可参与 ↓↓

除夕 | 初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