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荔湾高三儿子和护士妈妈正在经历的事,看完泪目


6月6日,2021年高考倒计时最后一天。

护士妈妈吴金玲,正在广州花都做防疫核酸检测,高三儿子罗迪,正在荔湾隔离备战高考。

这个六月,有一场属于母子之间的“并肩战”。

“去年在武汉战疫,儿子告诉我,一定记住冷静与坚强。如今,希望我们各自顺利,胜利会师。”

一个在高考一线,一个在战疫一线,当生活成为最好的脚本,这对母子在其中找到了彼此的平衡。

去年除夕,吴金玲赴武汉支援战疫当晚,和儿子罗迪合影留念。


 倒计时9天 高考儿子封闭隔离医护妈妈忧心儿子吃不上饭
5月29日,2021年高考倒计时第9天。

要高考的儿子没地方吃饭了。

吴金玲攥着手机,她在等消息,但一直没来。

29日凌晨5点,广州市卫健委发布通知,荔湾区东漖街调整为中风险地区——这是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的所在位置,也是她高三儿子罗迪读书的地方。

“为了保障高考安全,高三学生校内全封闭管理。直到高考结束。”彼时,这群高三的学生们正在进行第三次模拟考试。

学校的消息迅速传达下来,罗迪有些麻烦。

升学压力大,罗迪睡眠不好。为了保证备考睡眠,最近他在学校上课,晚上就去一墙之隔的宾馆睡觉。如今疫情突至,如果搬回学校住,换了环境,罗迪的睡眠恐成大问题。

“妈,我准备回酒店备考,你放心。”

罗迪的电话打过来,几句话就挂了。“没了,当妈的心都慌死了,他几句就交代完了。”儿子一向沉稳,但吴金玲知道没那么简单。

离开了学校,封闭管控,高考的儿子上哪吃饭呢?吴金玲眼睛弯下来,眼角有泪要落。

天很快阴下来。她给宾馆前台打电话,发信息:罗迪家长,希望能在酒店订餐。又附上一个抱拳的表情。

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了23年的护理工作,这个护士长很清楚,该怎么跟各种人做沟通协调。虽有治病救人的本事,却顾不了高考儿子的一顿饭。

宾馆一直没有回复消息。她攥着手机,起身,坐下,再起身,再坐下。

这么多年过来,吴金玲一直觉得,心里对儿子是有亏欠的。1998年从暨南大学毕业,她就一脚踏进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神经外科,一干就是23年。家里的事都给了丈夫和婆婆,丈夫从事个体经营,忙起来也是无暇顾家。

在神经外科的日子,就是在白天黑夜打转。“说白了,病人脑袋上的问题,不会是小问题。”碰上危重症病人,要剃头,要做皮试,还要导尿。曾经医院常有摩托车事故的病人,“收进来,都是血淋淋的,就要争分夺秒把人给送进手术室去。不然人就没了啊!”

就这么忙了一晚上,也不见得能把人救回来。“抢救了一晚上,心脏按压了一晚上,到最后人还是没了。挺不舒服的。”

夜里这个时候,儿子早已在睡梦里了。初一到高三,离开家住宿上学,一住就是6年。“他爸爸一直都想培养儿子独立。他也争气,不要我们送饭,也不要帮忙洗衣服。我也想给他送饭,我跟他说,儿子,其实妈妈休息的时候也有时间,妈妈坐地铁不麻烦,也很愿意来看看你。但他不要,怕我辛苦。”

再后来的几年,她也习惯了儿子独立的状态。一边天河,一边荔湾,一家人周末团聚,然后再分开。

高考前夕,罗迪在班级留影。

谁知疫情在高三的最后几天来了。大雨将至,等了一天,儿子吃饭的事情还是没着落,吴金玲又给宾馆发消息:你们还是要给高三的孩子煮点吃的,谢谢,坚持一周就好。再附上了一朵花的表情。

“本来,我跟同事们说,我下星期要休息啊,他爸爸叫我给儿子煲汤。现在我连他高考的吃饭都管不好了,讲到这里,我也想哭。”吴金玲穿着白大褂,抽了一张纸,转身对着窗外,看不清表情。

5月30日晚上6点,她等的消息终于到了,宾馆回复:“(罗迪)下来吃饭了”。

当晚,吴金玲收到消息,“明早随队前往天河区石牌社区支援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

 倒计时7天 武汉逆行战斗至最后胜利广州战疫一声令下即出发
5月31日,高考倒计时7天。

早上6点一刻,吴金玲在排队测核酸的街坊吵闹声中醒来。

前一晚23点,天河区下发通知将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与此同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火速集结第二批100位医护人员,承担天河区石牌社区核酸检测任务。吴金玲是其中一员。前一夜,她紧好背包、等待分组,虽然自己就住在石牌社区,也不清楚第二天会被派去哪里。

6点半,她冲出家门,飞奔医院的路上买了个小蛋糕,到达集合点囫囵解决早餐,队长分好组,近7点钟,大巴出发。不到8点,这100位医护已到达石牌社区的9个核酸检测点。

吴金玲(右)在石牌进行防疫核酸检测。

她被派到石牌街朝阳社区,核酸采集点离家仅几步路之遥。戴上N95口罩,套上一次性帽子,罩上防护服,最后戴上双层手套和防护面屏……这套防护服穿戴流程,她了然于心。

2020年的除夕夜,吴金玲随广东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2天之后,正式入驻汉口医院,管理两个护理单元上百号病人,整整两月。

在武汉的日子,她遇上了一位65岁的退休医生患上新冠,因为缺氧红着脸,总要拔面罩,女儿在陪床急得直哭。“安慰医生最是困难,因为我们要讲的,她其实都知道。”

“我也控制不了自己,给你们添麻烦了”,患者跟吴金玲致歉。

“我听了很心酸。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历经了太多的医者无奈及人间悲欢。”

她叫自己老战士,坚守到了武汉战疫最后胜利的一刻。如今广州疫情又突显。

吴金玲(左)在做核酸检测的准备工作。

吴金玲抬头看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街坊们打着伞,抱着小孩,搬着塑料凳子,在太阳底下坚持着。

这个时候,儿子应该也在坚持备战吧。晚上6点半,核酸检测休息的间隙,她打开手机,看到了和儿子一同在宾馆隔离的学生妈妈的微信消息。“刚我小孩发来信息说,吃得很简单,没有肉。早餐也没有,要自己准备。罗迪很厉害,这么久也坚持下来了。”

吴金玲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只记得同学妈妈说,自己的儿子很厉害。

她感觉自己好像也还能继续坚持了。

夜里12点半结束工作。第二天清晨7点,她又出了家门,把自己套进了闷热、熟悉的白色防护服里。

 倒计时3天 医院科室遇争执回忆母子一封家书动容落泪
4日,高考倒计时3天。

医院里的争执是常态。

“我不要这个号了!等了这么久!”早上八点半,一个中年男患者,把自己的排号单,一把拍在了在门诊咨询台上。吴金玲拾起单据,站起来。

“您是3号,现在到了2号,您等一下好吗?”

“等十几分钟了!你给我换一个号!”男患者声音越来越大,引来排队人群注目。

“你别管我哪里不舒服,你给我换个人!”没等吴金玲张口,他又一把将单据扯了回来。

“我只是开药,随便找个人啊!!”他径直朝着诊室里闯,又被吴金玲拉住。她担心干扰了医生们的工作。

结束了两天的核酸检测支援工作,今早她回到工作岗位上。“你看,刚回来,就遇上吵架。”她笑笑。

今年2月,她调离了神经外科的岗位,在普通内科门诊担任护士长工作。比起神经外科,内科门诊只上白班,但高龄患者多,让工作更显复杂和繁琐。

越是这样,越是急不得。她记得儿子给自己的一句话:一定记住冷静与坚强。

那是去年一月底,初到武汉,寒冷未知。她偶尔有空和儿子聊天,两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一人发一个表情,一句话都打不出来。


去年在武汉战疫时,吴金玲和儿子的聊天记录,聊天背景是一朵向日葵,或有一份“一举夺魁”的愿望。

后来一个凌晨,她意外收到儿子的一封信。那也是母子间的第一封信。

妈妈:
离你去武汉支援已有数日了。一线抗疫的工作困难而危险,很担心你,给你写这封信,希望文字可以把情感传递,从广州到武汉,从我心到你心,令你稍稍振作。
如今你在武汉,我在广州。得知你情况的唯一途径只是你微信传来的只言片语,有时伴着吃饭的声响,有时带着哭腔。在高强度的工作与恶劣的环境下,我忧心你的情况。当初你去武汉时毫无犹豫,医者救人,早刻入你的生命中。在你感到无法支撑时,也希望你能不忘这份初心,用以支持你继续前行。
同时,我希望你能时刻保持理智与冷静。你是十分感性的人,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同理心。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可能的强烈情感冲击下,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能失去耐心与谨慎。过于强烈的情感会影响正常决策,令你难以运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甚至忽略自身安全。
这段文字尽量精简,不占用你太多时间。想回家喝碗热汤的时候,被生命的重量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可以看看这段文字。
一定记住冷静与坚强。
写的时候,我坐在暖风机前面,广州好冷了。武汉更冷吧。望我此刻受到的暖,可以借文字跨越时空,送到你心上去。

母子之间,第一次动情而坦白的表达,竟相隔了千里。

吴金玲泪流满面。

 倒计时1天 白云花都支援战疫愿儿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6月6日,高考倒计时1天。

前一天早上接到医院通知,吴金玲赶赴白云区支援核酸检测;6日早上再一次接到消息,一队人马从白云转战花都,即刻出发。今天是儿子高考备战的最后一天。

“我问儿子,妈妈又要战疫了,你就没什么话要说吗?他答,还要说什么,你是在广州,是在自己的家。没了。”

吴金玲清楚儿子的内敛。去年11月,学校组织成人礼,吴金玲也很有仪式感地写了一份信,并期待着儿子的回信。

亲爱的儿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就抱不动你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你就不让妈妈亲你了。哈哈,儿子,妈妈知道,你是爱妈妈的,只是觉得你已经长大了……
儿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未来属于你,这个世界属于你。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来走了,无论前方有多么坎坷,选定目标坚定勇敢地走下去。


“后来,他硬是没给我回信,家里的信封信纸都空空的。”一家三口又回归了往日的内敛和腼腆里。

“哈哈哈,性格就像他爸爸。所以啊,我在武汉那个时候他才写得出信。你现在叫他写,他哪里写得出来?”

去年11月,广东实验中学成人礼,罗迪(右)拍照留念。

去年除夕,去武汉前,两人拍了一张照片,吴金玲笑地舒展,眉眼弯弯的,挽着高高的儿子——眉眼也弯弯的,笑起来像她,但多了一丝沉稳。

“我就是傻傻的,大大咧咧的。他一直像个管家仔一样。管我们吃饭,管我们生活。”

只是吴金玲清楚,她的管家仔长大了。那个亲亲抱抱的小男孩,如今要背包远行,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了。

吴金玲。

“他们这一代人,出生在非典,高考在新冠,注定不平凡。”一个在高考一线,一个在战疫一线,当生活成为最好的脚本,母子间在其中找到了彼此的平衡。

今天到了高考前的最后一天。“应该不会再联系他啦。他说,我们总骚扰他,他要闭关!哈哈哈,联系也是那样,半天憋不出一句话!”

“不过我今年就有25天休假呢,等他考完,就算他不理我,我也要挨着他。休假给他好吃好喝的,在家养猪。”

“你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嗯,对社会有用的人。”干了23年护理工作,曾逆行援鄂,如今仍在广州战疫的吴金玲,脱口而出。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报道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董晓妍 杨丽云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视频:南都记者 吴佳琳
通讯员:张灿城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