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有密接需集中隔离!官方明确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今天(11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今后国内发生聚集性疫情

只有密接需集中隔离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介绍,今后国内发生聚集性疫情,只有密接需集中隔离,及时准确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密接的密接带来的疫情风险。取消对密接的密接的判定和管理,是基于感染风险大小提出的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

需要强调的是,在取消对密接的密接判定的同时,各地对于密接者要做到快判定、快检测、快管控,一旦密接者核酸检测阳性后,在第一时间进一步开展密接者的调查和管控,一环紧扣一环。因此,防控措施要求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更高了。

坚决反对两种倾向

持续整治“层层加码”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要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完整、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优化防控工作的部署举措,坚决反对两种倾向,既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防止“一封了之”;又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防止“一放了之”,保障好二十条措施不折不扣落地落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无社区传播风险

一般不按行政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沈洪兵指出,防控方案第九版及二十条优化调整措施,对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地要基于疫情风险,科学精准组织开展核酸检测,“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减码”。


对未发生疫情地区,沈洪兵表示,主要是严格落实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做到应检尽检,确保高质量、符合频次要求的核酸检测,不得随意不检、漏检,也不能擅自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在发生本土疫情后,沈洪兵指出,如果当地疫情仅有零星的感染者,传播链条清晰,在没有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当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的区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没有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针对感染者活动频繁、停留时间长的其他区,可基于流调研判,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以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仍将保持“落地检”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针对今年7月以来全国新冠疫情出现“点多、频发、面广”特点,部分地区发生较大规模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加强“落地检”等防控重点措施,是指在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高速公路省界服务区、港口等地设置核酸采样点,按照“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原则,面向跨省流动人员提供的核酸检测服务,引导自驾游人员每到一地主动进行核酸检测,进一步推动防控关口前移,严防跨区域疫情的传播扩散。


“落地检”措施实施以来,各地对于及时发现高风险区外溢的风险人员,做到跨区域输入疫情的早发现,避免引起本地关联性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落地检”并不是与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要求相悖,在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下,通过“落地检”可有效防范人员在出发地核酸检测漏检,以及旅途中辗转可能被感染等诸多不确定风险,对于现阶段疫情防控非常必要,也很重要,要继续坚持,保护出行人员健康。


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

可免于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关于公共场所查验核酸检测证明的有关要求,沈洪兵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须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于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对封控人员中高龄老人等特殊人员

要上门采样单采单检


王丽萍表示,在20条优化措施中取消了中风险区的判定,并且更加科学精准地判定高风险区,以单元和楼栋进行判定。对于高风险区内的核酸检测和管控措施,仍然是按照第九版的防控方案来实施。


高风险区实施封控后前3天进行核酸检测,后续检测的频次根据前三次检测结果进行确定。在解除管理前的24小时内,要完成一次区域的全员核酸检测。


她指出,对高风险区内封控人员中没能及时转运的风险人员、抗原检测阳性的以及混管阳待复核的、行动不便的病人和高龄老人等特殊人员,要实行上门采样,单采单检


此外,王丽萍表示,要及时掌握封控管理区域内的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等人员情况,做好摸排,对以上脆弱人员提供更好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的保障,做好心理关爱。



二十条优化措施权威回应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将风险区调整为“高、低”两类,纠正核酸检测“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二十条优化措施公布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此前报道↓
入境及密接者改“5+3”!取消中风险区!刚刚,20条措施发布

各地相继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风险区如何划定?密接、时空伴随等怎样判定?坚持做核酸有无必要?聚焦落实过程中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作出权威回应。

  • 问题一: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否意味着放松防控?是否会加大疫情传播的风险?

答: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这些调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作出的。近三年来,我国根据全球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结合我国疫情防控实践经验,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每一次调整优化,都经过反复研判、科学论证,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二十条优化措施是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符合我国国情、更加科学精准的举措。这些调整要求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

  • 问题二:有群众反映,其所在地方提出“社区暴发地区”“社区传播明显地区”等,二十条优化措施提出后,风险区如何划定?

答:二十条优化措施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在科学精准管控风险区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管控范围和人员。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实践应用以及今年7、8月份的评估,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约为3/10万,风险极低。为尽可能减少管控区域和人员,取消了中风险区的划定。

根据二十条优化措施,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 问题三:有群众反映,目前有密接、时空伴随等多种判定。不同判定应采取什么样的防疫措施?

答:密接是密切接触者的简称,一般指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第九版防控方案共列举了9种密接人员类型,包括共同居住人员等。

二十条优化措施中明确,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同时要求,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时空伴随人员是涉疫场所的暴露人员。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对于这类人员要求在流调以后进行“三天两检”,及时排查。

不论是哪种管控方式,管控时间都是以人员末次暴露的时间开始计算。对于管控的时间,起始时间应该以判定为末次暴露的时间为准,而不应该以追踪到这个密接的时间开始算起。

  • 问题四:当前,有的城市减少核酸检测点位的同时,要求出入公共场所出具核酸阴性证明。不少群众关心:是否需要坚持做核酸检测?

答: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发生疫情以后,基于流调研判,明确传播链清晰,没有发生社区传播,无须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只需对风险区域和重点有感染风险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开展快速疫情处置。

二十条优化措施进一步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二十条优化措施还要求,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综合报道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赵霖萱

视频:南都官微运营部 刘晓园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

 ▊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海珠通告

可以出门上班吗?荔湾凌晨答疑!

“养石头”成流行?!有人给它们买床……




▊ 南都民调

听说现在的老年人手机越玩越溜?您也爱用手机上网吗?来测试一下您的网上冲浪水平吧~填写问卷,讲出您对助老服务的需求,可领取现金红包哦!




 转发,周知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